?徐向前麾下的六位軍長,為何解放戰爭期間,都與兵團司令員無緣? 徐向前是紅四方面的總指揮,畢業于黃埔軍校第一期,赫赫戰功,對于革命的貢獻不言而喻,建國后也被授予元帥軍銜。 而紅四方面軍更是培養出來一大批能征善戰的猛將,他們不僅在紅軍時期立下了赫赫戰功,同時在抗日戰場和解放戰場更是為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 ![]() 當年徐向前麾下有六個軍長,他們都是叱咤風云、驍勇善戰的名將、猛將。實力自然也是非常厲害的,盡管從抗戰開始,他們在分布于各個戰場,但都是立下了赫赫戰功。然而,他們在解放戰爭期間,卻都沒有成為兵團司令員,這是怎么回事? 在西北戰場的是王維舟 從資歷上講,王維舟資歷是非常老了,他參加過辛亥革命、反袁護國戰爭和“護法”運動。1920年5月經金笠介紹,王維舟加入旅華朝鮮共產主義組織,同年赴蘇聯學習。放在開國將軍中,這樣的資歷可沒有幾個。 土地革命時期,他參與發動了著名的“萬源固軍壩起義”,創建革命根據地,擔任過第33軍軍長。 到了抗戰期間,王維舟任八路軍129師原385旅副旅長、旅長兼政委,留守大后方。解放戰爭期間,他是西北軍區副司令員,賀老總的助手。他并沒有在彭老總的一野,而是在軍區工作。 在華東戰場的是許世友 許世友是曾擔任紅4軍的軍長,在紅四方面軍絕對是一員猛將。他8歲就去了少林寺,習武8年,曾在直系軍閥吳佩孚部隊當兵。 回到家鄉后, 入了黨,并參加了黃麻起義,走上了革命道路。在鄂豫皖蘇區反“圍剿”作戰中,他7次參加敢死隊,2次任敢死隊隊長,屢挫強敵,4次負傷。 抗戰開始后,許世友被任命為八路軍第129師386旅副旅長,是陳賡的副手,后來輾轉去了山東,并打紅了膠東半邊天。 解放戰爭開始后,許世友任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司令員,后成為山東兵團的司令員。然而,在1949年初,他并沒有到任兵團司令員,反而任山東軍區副司令員。 一方面許世友身體不好,之前就在休養當中,未必能夠承擔大規模兵團作戰的這種環境。有些人說了,這不對,打仗這么多年,哪個將領沒有傷病,粟裕也有傷,怎么還擔任要職。如果連病都可以對此,那么就沒有意義了。另一方面山東軍區的職務也不是閑職,革命工作都得有人干。畢竟三野兵團也就四個,又不是選不出來。甚至有人用陰謀論,認為粟裕和許世友有矛盾,其實大可不必這樣想。 在東北戰場的是程世才 程世才17歲就參加了紅軍,打仗非常猛。李先念曾說過“在戰場上,程世才氣勢奪人,身先士卒,一往無前,就像出山的猛虎?!?/p> 在紅軍時期,他帶出了“攻如猛虎團”、“夜老虎”等讓敵人聽了都膽戰心寒的部隊。程世才升任30軍代理軍長,直到西路軍時期仍是代理。 抗日戰場上,程世才幾乎沒有發揮的空間,他曾在冀熱察挺進軍任參謀長,協助挺進軍司令員蕭克工作,不過挺進軍后來撤銷了,他也只能調到晉察冀邊區任人民武裝部部長,沒多久就回了延安。 抗戰勝利后,程世才去了東北,曾擔任東北民主聯軍第3縱隊司令員,但他因為與上級的矛盾,被曾克林所取代,自己留在了地方軍區工作,歷任了安東軍區司令員和遼西軍區司令員等職。 在中原戰場的是王宏坤、王樹聲以及陳再道 劉鄧首長在選擇司令員的時候相信也是費了一番腦筋。盡管劉鄧大軍兵力上不如四野,但能征善戰的猛將也不少。 王宏坤是王樹聲的堂弟,在1927年參加了黃麻起義,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圍剿”斗爭。1933年7月,任紅4軍軍長。 全面抗戰爆發后,他擔任六個旅長之一,顯示出領導對他的作戰指揮能力的認可。然而,他所在的部隊奉命留守陜甘寧邊區,沒有太多參與大規模戰斗的機會,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軍事生涯發展。 解放戰爭時期,王宏坤擔任過6縱和10縱司令員,不過大部分時間,他都在地方軍區工作,曾擔任桐柏軍區司令員,湖北軍區副司令員。在解放戰爭期間,他主要負責后方的建設及剿匪、治安等工作,同時為主力部隊籌集糧草和運輸。 王樹聲相對名氣更大,他參與創建了麻城縣第一支農民武裝,又參與領導麻城暴動和黃麻起義,在紅四方面軍擔任副總指揮兼軍長。 到了抗戰時期,他擔任過八路軍晉冀豫軍區副司令員,是倪志亮的副手。晉冀豫軍區撤銷后,王樹聲任太行軍區專職副司令員,主持軍區日常工作,是劉伯承的副手。 解放戰爭期間,擔任過鄂西北軍區司令員,鄂豫軍區司令員以及湖北軍區副司令員。一方面配合劉鄧主力,粉碎國民黨軍“重點清剿”,另一方面就是剿匪。 顯然,王樹聲在抗戰和解放戰爭期間,擔任副職居多,而且長期在地方軍區任職,指揮的戰斗并不多,更多的側重點在于地方。 而且,王樹聲的身體并不好,時常舊病復發,低燒不止,面對大兵團作戰,指揮恐怕有難度。 陳再道是湖北麻城人,參加過大別山南麓秋收暴動和黃麻起義,起義失敗后轉到黃陂縣木蘭山堅持斗爭,是著名的木蘭山72名游擊英雄之一。 加入紅軍隊伍后,陳再道擔任過紅四軍軍長,率部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歷次反“圍剿”斗爭和川陜蘇區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等戰役戰斗。 抗日戰場上,陳再道成功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在華北平原的重要戰略支點——冀南根據地。尤其是領導廣大軍民深入開展地道戰、破擊戰、麻雀戰等,曾多次粉碎日偽軍的大規模“掃蕩”和“鐵壁合圍”。 解放戰爭期間,陳再道擔任過2縱司令員,不過在1949年2月,出任了河南軍區司令員,與另外兩位戰友一樣,他留在了地方,負責剿匪等工作。 至于為何選擇陳再道,他在抗戰期間長期在冀南軍區。而有地方工作經驗,軍事能力也不錯,這樣的將領并不多。不過陳再道在解放后擔任了武漢軍區的司令員。 從二野選擇的三位兵團司令員來講,陳賡自然是毋庸置疑的,陳錫聯論資歷不及三位,但成長非???,表現非常亮眼。楊勇爭議比較大,當初王近山對這個任命有看法,鄧政委明言:“楊勇除了打仗可能不如你,其他方面都比你強?!?/p> 從這個角度看,包括王樹聲兄弟倆,并非誰一定有多弱,只不過這是二野綜合考慮,一方面要考慮司令員人選,包括將領的經驗、個性和在戰場上的表現等等,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地方軍區,畢竟沒有穩固的后方也不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