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深受歷史典故與古典詩詞的影響,融合了山海之精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閩菜體系。自古以來,福建便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福建菜系講究選料精細、刀工嚴謹、火候獨到,尤以善用調味料著稱,如紅糟、沙茶醬等,賦予菜品豐富的層次感。唐宋時期,隨著經濟的繁榮和對外貿易的興盛,福建飲食品類大為豐富,烹調技法日趨精致,如“佛跳墻”這一經典名菜,據傳源于清代,因香氣撲鼻,連佛祖聞之亦欲破戒跳墻而出品嘗,其背后蘊含著深厚的飲食文化和人文故事。今天,跟諸位講講福建“十大名菜”,作為福建人,連這個都不知道的話,是不是有點尷尬?1:佛跳墻。福建的十大名菜中,佛跳墻無疑是最具傳奇色彩的一道。這道菜源自福州,歷史可追溯至清朝道光年間,由聚春園菜館的鄭春發創制,原名“福壽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當壇子揭開時,濃郁的香氣飄散開來,連寺廟里的和尚聞香也難抵誘惑,竟放棄修行跳墻而出,只為一品此人間美味,故得名“佛跳墻”。佛跳墻的制作工藝復雜,精選海參、鮑魚、魚翅、牦牛皮膠、杏鮑菇、蹄筋、花菇、墨魚、瑤柱、鵪鶉蛋等十數種珍貴食材,配以高湯和紹興酒,用文火慢燉數小時,直至食材軟爛,湯汁醇厚。成品色澤晶瑩,香氣四溢,口感細膩,層次豐富,既有海味的鮮美,也有山珍的醇香。2:雞湯氽海蚌。是福建十大名菜之一,源于福州,屬閩菜系福州菜,與佛跳墻并稱閩菜雙璧。這道菜的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是福州地區傳統宴席上的必備佳肴。雞湯氽海蚌的制作講究,需將新鮮海蚌與老母雞、豬里脊肉等食材精心烹制。海蚌先氽至八分熟,再加入滾熱的雞湯,使得海蚌在雞湯的滋潤下更加鮮美。成品色澤潔白,湯汁清澈,海蚌的鮮甜與雞湯的醇厚完美融合,形成獨特的風味,既有海產的清新,又不失肉類的香濃。3:白斬河田雞。是福建省汀州客家菜系中的佼佼者,被譽為“汀州第一大菜”,位列福建十大經典名菜之一。這道菜歷史悠久,起源可追溯至福建長汀縣河田鎮,歷經數百年傳承,已成為客家飲食文化的瑰寶。白斬河田雞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雞只選用足年跨年的河田公雞,肉質緊實而不失嫩滑,皮脆肉香,色澤金黃油亮。烹制時,河田雞以客家米酒料酒腌制后,采用簡單而精致的白斬技法,食用時蘸以特制醬汁,口感鮮香脆爽,滑嫩不膩。4:海蠣煎,又稱蚵仔煎,是源自福建沿海地區的一道經典名菜,尤其在閩南、臺灣和潮汕地區廣受歡迎,現已成為福建十大名菜之一。海蠣煎的形態通常是扁平的橢圓形餅狀,表面略帶金黃色,內里則包裹著飽滿多汁的海蠣,搭配番薯粉或地瓜粉制成的面糊,以及新鮮的蔬菜如茼蒿或芹菜,經過熱油快煎,外皮酥脆,內里鮮嫩。其口味鮮美濃郁,既有海蠣的鮮甜,又有蔬菜的清香,再加上醬汁的調味,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味,深受喜愛。5:嵐谷熏鵝。是福建南平武夷山地區的傳統名菜,其歷史可追溯至唐代,至今已有千年的傳承。嵐谷熏鵝之所以聞名遐邇,得益于其獨特的制作工藝,包括精心挑選的嫩肥鵝只,特制的腌料腌制,以及傳統的熏制手法,使得成品鵝肉色澤金黃,外皮香脆,內部肉質細嫩,香氣撲鼻。口感上既能感受到鵝肉的自然鮮美,又能體會到熏制帶來的復雜風味,令人回味無窮。這道菜因其獨特的制作技藝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6:半月沉江。是福建福州的一道傳統名菜,源于南普陀寺的素食佳肴,其歷史可追溯至上世紀,因著名文學家郭沫若先生的贊譽而聲名鵲起。1962年,郭沫若在品嘗此菜后,為其美妙的意境所打動,即興吟詩“半月沉江底,千峰入眼窩”,從此這道菜便以“半月沉江”之名流傳開來。半月沉江的形態別致,以水面筋為主要原料,配以香菇等食材,其中半片香菇沉于碗底,宛如半月沉于江中,故得此雅稱。此菜烹飪技法講究,以煮為主,口味酸辣適中,湯汁清澈,味道鮮美,清新不膩。7:涮九品,又稱九門頭或一盤九脆,是福建連城地區的傳統客家菜肴,屬于閩菜系。這道菜起源于新泉、廟前鄉的“熗門頭酒”,后經改良創新成為獨具特色的美食,并被列入全國名菜譜,榮獲“福建十大經典名菜”之一的美譽。此菜精選牛舌峰、百葉肚、牛心冠、牛肚尖、牛里脊、牛峰肚、牛心管、牛腰、牛肚壁等九個部位,通過獨特的烹飪手法,輔以客家米酒和中草藥,展現出每種肉質的不同口感與風味。既有牛肉的醇厚,又有草藥的清香。8:竹香南日鮑。是福建菜系中一道極具特色的名菜,以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南日鎮海域特產的南日鮑為主要原料,結合竹筒的自然清香烹制而成。南日鮑作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這道菜的制作講究,首先需用高湯吊味,調味上色后,將南日鮑放入竹筒中,利用竹子的清香進一步提升鮑魚的風味,再通過蒸制鎖住食材的原汁原味。竹香南日鮑形態優雅,鮑魚肉質緊實又不失滑嫩,搭配著淡淡的竹香,口感層次分明,回味悠長。9:荔枝肉。是福建省的傳統名菜,源于福州,屬于閩菜系,有著超過兩百年的歷史。這道菜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其中一種傳說是與唐代梅妃有關,她思念家鄉的荔枝,宮中廚師便創新出這道形似荔枝的菜肴以慰藉其思鄉之情。荔枝肉的主要原料包括豬瘦肉、荸薺和調料如紅糟、香醋、白糖等,豬瘦肉經過剞十字花刀處理,炸制后卷縮成荔枝形狀,形態逼真,色澤紅亮。在口味上,荔枝肉酸甜適中,外酥內嫩,帶有輕微的醋香和糖的甘甜。10:同安封肉。是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的一道傳統名菜,屬于閩菜系,歷史悠久,據傳始于五代時期,為慶祝王審知被封為“閩王”而創制。這道菜選用肥瘦相間的豬腿肉,切成大方塊,搭配香菇、板栗、蝦米等配料,用紗布包裹后,配以醬油、蠔油等調料慢燉而成。因其烹飪過程中的密封狀態,上桌前才揭蓋,故得名“封肉”。同安封肉形態飽滿,色澤紅亮,肉質酥爛而不散,肥而不膩,入口即化,香氣四溢。其口味融合了肉的鮮美、調料的醇厚以及配料的甘香,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復合風味,是廈門地區宴席上不可或缺的經典菜肴。好了,今天就這樣,我是風煙食錄。在復雜多變的世界中,我們要堅守信念與夢想,勇往直前,不怕困難與挫折,努力追求理想和目標,為自己書寫精彩人生故事。經過風雨洗禮,才能欣賞到彩虹的美麗。陌生人,加油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