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君子? 孔子在《論語》中說,君子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貴族,而是內心有修養、行為有底線的人。 君子,有道、有德、有仁、有藝。 他們謙遜莊重,對上尊敬,對下有愛,做人做事講究合禮合適。 君子和小人最大的區別,就在于一個看重道德,一個只看中利益。 君子追求的是真理和善道,小人卻只想著阿諛奉承,造謠生事。 后來,有人將君子之道總結為“君子七慎”,分別是:慎言,慎行,慎微,慎獨,慎欲,慎友,慎初。 其中的每一個詞,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從中汲取營養! #01 慎言,以養其德 回望歷史,那些成就偉業的人,通常都能把握住分寸,遵守規則。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群處守口,獨處守心。 言為心聲,我們的言語直接反映了我們的內心世界。 學會慎言,就是要在說話前過過腦子,想想這句話是否合適,是否會對他人造成傷害。 而不是隨波逐流,傳播負面信息。 人生,禍從口出,少言,是一種修養,閉嘴,是一種智慧,莫論他人,不惹是非,走好自己的路,過好自己的生活! #02 慎行,以堅其志 在行動之前要深思熟慮,以確保行為的謹慎和正確性,從而堅定自己的意志和決心。 我們常說三思而后行,在決斷之前,要立足現實,權衡利弊,反復斟酌,盡量規避不必要的風險或錯誤,力求圓滿。 翻閱歷史,真正的高手總是在安全時考慮危險,在前進時思考后退,在順利時準備應對變化。 只有這樣,人生才能在安穩中前進,在退讓中成長。 慎行并非猶豫不決,它是一種鎮定自若,一種深謀遠慮,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 #03 慎微,以察秋毫 生活中,我們往往被各種表象所迷惑,從而會忽略各種細節。 韓非子說:'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 別小看任何一個微小的變化,它可能是大事發生的預兆。 保持“慎微”,就是要抽絲剝繭,發現問題的根源,預防可能的風險,提前做好應對策略。 說穿了,這就是一種未雨綢繆的智慧,讓我們在人生路上少吃虧、少走彎路。 #04 慎獨,以守其心。 什么是“慎獨”? 《大學》里說: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中庸》里講: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就算沒人看到,也要表里如一,真誠地面對自己的內心。 《元史》中記載,許衡在外出時,天氣炎熱,口渴難耐。 但面對路邊無主的梨樹,他沒有摘梨解渴。 當被問及原因時,他回答說:'梨雖無主,我心有主。' 這種自我約束和對原則的堅持,使他能夠做到心正,因為心正,所以知君子有所為亦有所不為。 人生能做到慎獨,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05 慎欲,需知足常樂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我們常常為了追求更多的物質享受而疲于奔命。 莊子說:“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鷦鷯在山林筑巢,林子再大,也不過占了其中一根枝條;偃鼠到黃河飲水,黃河再大,也只不過灌滿自己的肚子。 生活其實很簡單,我們的需求并不多。 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 過多的物質追求,只會讓我們越來越累,失去生活的樂趣。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 #06 慎友,便所遇皆良人 如果我們能夠謹慎選擇朋友,那么我們所遇到的都將是品質良好的人。 聽過這樣一段話: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養生;和聰明的人在一起,就是養腦;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就是養心;和漂亮的人在一起,就是養顏;和三觀不同的人在一起,就是慢性自殺。 選擇和優秀的人為伍,就是在為自己的未來鋪路。 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能帶給我們正能量,更因為他們能激發我們的潛能,讓我們變得更好。 #07 慎初,則勿以惡小而為之 “慎初”,指的是在事情開始時就要非常小心謹慎。 小惡積累多了,就成了大問題;反過來,小善累積起來,也能成就一番美德。 君子慎初,就是積累善行成為德行的開始。 別小看剛開始那一點點偏差,時間一長,可能就決定了一個人的一生。 所以,我們要在事情剛開始的時候就嚴于律己,這樣才能避免日后后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