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央行發布《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要點如下: 1.警示資管產品投債風險 今年以來,部分資管產品尤其是債券型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明顯高于底層資產,主要是通過加杠桿實現的,實際上存在較大的利率風險。未來市場利率回升時,相關資管產品凈值回撤也會很大。 2.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明顯偏離合理中樞水平 今年以來,國債收益率持續較快下行,6月下旬,10 年期國債收益率逼近 2.2%關口,創 20 年來新低,已明顯偏離合理中樞水平,不斷累積金 融風險。7 月 1 日,人民銀行發布公告宣布開展國債借入操作,必要 時將擇機在公開市場賣出,平衡債市供求,校正和阻斷金融市場風險的累積。 3.LPR報價參考7天逆回購利率 在明確7 天期 逆回購操作利率作為主要政策利率的同時,中期政策利率正在逐步淡出。以 2024 年 7 月為例,當月 15 日 MLF 利率未作調整,22 日 7 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下降 10 個基點,同日報出的 LPR 迅速作出反應并跟隨調整,也表明 LPR 報價轉向更多參考央行短期政策利率,由短及長的利率傳導關系在逐步理順。 4.臨時正逆回購不改變現有利率走廊格局 不同于每日常態化開展的公開市場7 天 期逆回購操作,臨時正、逆回購操作由人民銀行根據機構需求、市場 情況等靈活開展,操作期限為隔夜,利率分別為 7 天期逆回購操作利 率減 20 個基點、加 50 個基點。臨時正、逆回購操作僅針對一級交易 商開展,利率相差 70 個基點,在不改變現有利率走廊格局的情況下, 既能保持足夠的彈性和靈活性,又有利于引導短端利率更好圍繞政策 利率中樞平穩運行。 5.強化公開市場7天期回購操作利率的主要政策利率屬性 調整公開市場操作招標方式,強化公開市場7 天期回購操作利率的主要政 策利率屬性。近年來公開市場操作主要通過 7 天期逆回購調節流動性供求。以往 逆回購操作采用利率招標,即給定操作數量,中標利率由一級交易商多重價位投 標確定,理論上中標利率的變動能夠較好地反映市場資金面狀況。但考慮到公開 市場 7 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擔起主要政策利率的功能,不宜頻繁變化擾 亂政策信號,故央行需要與一級交易商做好事前溝通,摸清不同價位的需求情況, 以便確定合意的操作數量。隨著金融市場發展、流動性管理更趨復雜,這一溝通 成本也愈發增大,有時還會出現合意數量與穩定價格二者沖突的情況。在此背景 下,將 7 天期逆回購操作改為固定利率的數量招標,明示操作利率,有助于增強 其政策利率地位,提高操作效率,穩定市場預期。 6.存款手工補息整改進度超9成 自4 月上旬指 導自律機制啟動違規手工補息整改工作,截至 6 月末,21 家全國性 銀行整改進度已超 9 成。經測算,整改工作完成后,銀行節省的利息 支出接近一次降低存款利率的效果。規范銀行存款手工補息行為,有 利于強化存款利率調整效果,提高銀行利率定價能力,維護市場合理 競爭秩序,緩解銀行凈息差收窄壓力,增強其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 7 月,主要銀行根據自身經營需要和市場供求狀況,主動下調存款利率,這是繼 2022 年 9 月以來,商業銀行第 5 輪主動調整存款掛牌利 率,存款利率市場化程度和利率傳導效率進一步提高。 |
|
來自: 呂楊鵬 > 《20240805-2024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