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我行走過的地方數也數不清,大多被歲月湮沒,唯獨宜興竹海像塊磁鐵,不但有引力,還讓我魂牽夢縈。
宜興竹海位于江蘇宜興市區西南32公里處,是國家4A級旅游勝地、國家風景名勝區和省級森林公園。這片風景區以無垠的毛竹景觀為主打,令人驚嘆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
夏日,當你踏入宜興竹海風景區,仿佛進入了一個翠竹的世界。一望無際的竹子宛如大海般波瀾壯闊,微風輕拂,碧波蕩漾,帶給你無比的寧靜與清新。
夏風徐來,綠影鋪地,自然成畫,分外俏麗,猶如一座自然的氧吧。真正領略到竹是一首無字的詩,竹是一曲奇妙的歌。
一走進大門,就置身于萬頃碧波竹海,只見蒼翠挺拔的老竹和彎彎的新竹,和風輕輕地拂去層層筍衣,她便象個活潑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天里。
在路旁的小溪里,清冽的泉水也在彈奏著和諧美妙的曲子。望著“竹海煙云”、“竹林掩映”、“湖光竹影”,對竹有著深厚感情,竹不開花,清淡高雅,一塵不染,不圖華麗,不求虛名的自然天性為世人傾倒。由此想起了杜甫在《詠竹》留下的詩句:“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
坐上電瓶車,沿著水庫旁行進三公里處,才到竹海海底——太湖源。“太湖源”是指從竹林深處滲出來的山泉,從一塊小的石巖上流出一股小小的瀑布,石巖上留著費孝通先生的墨跡“太湖源”。友人介紹,從這里流出的山泉先在竹海的山間聚成水庫,然后再流入太湖,成為煙波浩淼的太湖水。這里水真是太美了,池中的小魚都浮出水面,人們爭先嘗著,洗著臉,享受著水的恩澤。在細細咀嚼水的韻味,水的豪放之余,我們心中頓生飲佩之情:水是生命之源,它主宰我們的生死,但它卻不驕不躁,默默地為人類獻出自己。它的奉獻精神也未曾不令人折服。
沿著“翡翠長廊”拾級而上,只見小徑兩旁,一排排竹林,就象一隊隊跨馬飛戈的兵團。漫步兩旁茂竹夾道,竹葉輕輕拂面,像柔情似水的少女,寧靜和幽雅。一步步登山眺望,碧波起伏,習習風生,百鳥爭鳴,只見竹海中嫩筍破土,茫茫竹海更顯無限生機,真是所謂“清明一尺,谷雨一丈”,這些嫩竹當年成材,就舒展長臂笑迎風霜雪雨。
越向上走越艱難,在石階旁設置了不少的秋千和竹椅,供游人小憩。在這里你可以面對竹海深呼吸十五次,吸著新鮮的氧氣,頓感一種心曠神怡和沁人心脾。朋友告訴我,宜興竹海縱橫八百里,連綿蘇、浙、皖三省幾十萬畝,秀麗壯觀。是江蘇最大的毛竹生產基地。竹海風景區位于竹的海洋中心,景區中心面積一萬畝,有“華東第一竹海”、“太湖第一源”和“蘇南第一峰”之稱,是中國竹風景、竹風情和竹文化的代表性景區。風景區內山清水秀,一日之內,四季之間,奇趣天成。葉劍英同志對竹是這樣贊美道:“彩筆凌云畫溢思,虛心勁節是吾師;人生貴有胸中竹,經得艱難考驗時。”
由于大家氣力不支,就轉道上了“懸空棧道”,這個是由木制的橋梁,彎彎曲曲穿越在山和竹的空中,看到是山清水秀,山水相依,山連山,峰接峰,滿眼翠竹層巒疊翠,一邊欣賞奇竹、奇水、奇樹、奇石、奇洞、奇花,一邊哼著千古流傳的佳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鳳。”以及宋代楊萬里的詩句:“竹林人家愛竹林,織籬辛苦護寒青;那知竹性天薄相,須要穿未籬外生。”
不知不覺來到竹海中的小小茶館,小小的方卓四周都是驚濤駭浪的竹海,聞到一陣陣清香的竹葉味。“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地處宜興,品明前陽羨茶香、賞翠竹新綠,好景配好茶,吸著富氧的空氣。我和友人們談詩論文,說古道今,真是醉臥竹林,淡泊超逸。
竹,我愛竹。竹者,吉祥,富貴,平安也。蘇東坡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道出了竹與人類特殊的感情。“花開富貴,竹報平安”。古人更以竹的四季長青作為老人長壽的象征,以竹是否茂盛作為家道興盛與否的象征。就是神圣的愛情,也以“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形容最為純潔的感情。
竹海啊,你給了我一個永不消逝的春天!
(張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