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宅想問大家一個小問題:你家的房子,有女兒墻嗎?
干施工這么久,有沒有人知道,為什么女兒墻要叫女兒墻,這到底有何含義?今天咱們就來絮叨絮叨,看看這堵女兒墻,到底有什么說法。
女兒墻是建筑物屋頂周圍的矮墻,是建筑墻體中的一種形式,如下圖所示。
不光城市住宅有女兒墻,農村自建房同樣也有女兒墻,除了基礎的保護、裝飾作用以外,還有這幾類作用。一、安全防護女兒墻最大的作用就是保護人員安全,防止人員從屋頂邊緣墜落;特別是在上人屋面上,女兒墻與欄桿結合,為人員提供了一道安全屏障。根據《民用建筑設計統一標準》(GB 50352-2019)說明:上人屋面應設置欄桿,多層建筑欄桿高度不低于1.05米,高層建筑欄桿高度不低于1.1米。因此,上人屋頂的女兒墻墻體與欄桿的總高度對于多層建筑不低于1.05米,高層建筑不低于1.1米。那么在建筑物頂部施工時,這堵女兒墻,能有效保護施工人員的安全,避免高樓墜物等事故的發生。二、防水功能女兒墻在底部施作防水壓磚收頭,可以避免防水層滲水或屋頂雨水漫流。這是女兒墻在防水構造上的獨特功能,有助于保持建筑物的防水性能。同時,它還能固定油氈或防水卷材等防水材料,確保防水層的穩定性和耐久性。三、裝飾作用作為建筑物的一部分,女兒墻的造型可以對外立面起到裝飾的作用,并不只是簡單的紅磚砌筑,還可以發揮它的裝飾效果,優化外立面。四、限制加蓋這一點可能很多人都沒察覺到,女兒墻的作用也能限制加蓋。為了避免業主刻意加高女兒墻,方便以后搭蓋違建,規定高度不得超過1.5m;這也算是給大家一個保障。說了這么多,那么有人知道為啥女兒墻要叫這個名字嗎?這里的女兒又是什么意思呢? 一種流傳較廣的說法是:古時候有一個砌匠在屋頂工作時,不得不將年幼的女兒帶在身邊。不幸的是,女兒在屋頂上玩耍時不慎墜落身亡。砌匠悲痛欲絕,為了防止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他就在屋頂砌筑了一圈矮墻,后來人們就稱這圈矮墻為“女兒墻”。在古代,女兒墻有時也指主城墻的外圍防守墻,用于抵抗敵人的進攻。由于這種墻體通常由婦女修建(而男人主要負責修建主城墻),因此得名“女兒墻”。但這種說法可能較為牽強,不具備實際意義,因為女兒墻在現代建筑中并不具備防御功能。很有可能是古人傳出來的言論。在古代社會,女性地位較低,往往被限制在閨房之內。女兒墻作為一種建筑元素,可能象征著對女性隱私和安全的保護。同時,“女兒”一詞也帶有柔美、溫婉的意味,與女兒墻的外觀和功能相契合。不過這些都是后話了,如今女兒墻已經成為了建筑的專用術語,它無關任何隱私,只是建筑規范中的一堵矮墻罷了。回歸了建筑本身,也回歸了功能本身,成為施工工序中一種必不可少的并且具有封閉性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