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很多文學作品和史料記載中,益州牧劉璋與劉備同為漢朝宗室,但劉璋性情暗弱,受蜀中官員挑撥,對劉備多加提防遏制,劉備為自保,不得已奪取益州。 殊不知,劉備早先從孫權借到荊州重地江陵,就是想以此為跳板,為進攻益州做準備。劉備的仁義和“不得已而為之”純粹是發動輿論戰的手段。 ![]() 劉備入川:益州外來士族與劉備的政治勾結劉備入川與此前取荊州類似,在劉備進入荊州時,荊州士族集團內部出現分裂,一部分名士不甘于屈從于保守謹慎的劉表,總有一番志向。 于是他們就和劉備暗通款曲,最后利用赤壁之戰,曹操兵敗之際趁機奪取荊州,典型人物是諸葛亮,以及隱于背后的司馬徽、黃承彥等。 劉備入益州(西川)幾乎復制了這一過程。 赤壁之戰前,益州統治集團內部大致可分為兩派,一派是土生土長的益州本地官員,如黃權、劉巴等,這一類人忠心于益州牧劉璋,主張的政策就是把益州守護好,無所他求。 另一派是客居益州的外來官員,代表人物是張松、法正,主張以益州為本,外爭天下,又因為劉璋暗弱,不足以施展抱負,故心懷不滿。 一開始,張松等人傾向于曹操,但赤壁之戰后,曹操勢力退回北方,劉備在荊州異軍突起,并成功控制通往益州的咽喉要道江陵,這讓張松看到了希望,并把賭注押在劉備身上。 而劉備取得江陵即是為進軍益州做準備,以實現《隆中對》的戰略目標。 ![]() 時值法正與張松主動上門,以奉獻益州為實現政治抱負為交換條件,劉備正缺內應,自然欣然笑納,故張、法兩人共同密謀戴奉劉備為益州之主,伺機而動。 211年,曹操整頓軍馬,派鐘繇征討漢中的張魯,漢中又名東川,與益州唇齒相依,又被視為進入益州的跳板。 劉璋聽聞曹操征漢中非常緊張,一旦漢中被曹操占領,益州將危在旦夕。 張松趁機勸諫劉璋,以劉備同為漢朝宗室、曹操勁敵為由,請劉備入川搶先攻打漢中,抗拒曹操。 劉璋遂聽從張松之言,派法正率四千兵馬迎接劉備,贈送的物資數以億計。 期間,張松的建議在益州內部引起軒然大波,益州本土集團強烈抨擊張松引劉備入川,指此為引狼入室,但劉璋頂住壓力,堅持引劉備入川。 劉璋固然性格柔軟,但并非無腦,看客們尚且懂得的道理,劉璋豈會不知? 究其原因,還是益州內部出了問題,按照張松的話說: 現在州中將領龐羲、李異等人居功自傲,心懷異志,如果得不到劉備的幫助,益州外有強敵,內有強藩,必定走向敗亡。 從中我們大致可以看出,益州統治集團內部嚴重板結,本土宗親勢力壟斷政治資源,劉璋是個“老實人”,沒有殺伐果斷的魄力,也無擺弄權術的政治手腕。 ![]() 法正、張松被排擠為一個邊緣化人物,否則也不會自怨自艾,主動招劉備入川。 而劉璋的目的就很明顯了,他想借劉備的力量平衡益州本土勢力,況且劉備入川能帶的兵馬不過上萬,與益州本土軍隊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所以劉璋自認為能夠壓制劉備,經過這么一盤算,劉備入川既能夠分權制衡,又能充當抗曹外藩,何樂而不為。 只是千算萬算沒想到,出賣自己的竟然是與之同病相憐的張、法二人。 劉備覬覦益州多時,此天賜良機豈能錯過,當法正帶來劉璋的入川邀請后,劉備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云守荊州,自己帶著龐統、黃忠和魏延,率領兩萬人馬進入益州。 在劉備陣營里,諸葛亮是荊州士族,與關、張、趙等元老合作已謀取荊州。 龐統、黃、魏為新晉歸附重臣,自然需要立功的機會,劉備帶龐統等入川除了給其表現機會,也是平衡諸葛亮等元老勢力的需要。 ![]() 龐統身死,劉備西川之戰的至暗時刻211年,劉備大軍在法正帶領下沿長江逆流而上,浩浩蕩蕩奔赴西川,行至涪城時與劉璋相會,劉備劉璋同為宗室,免不了把酒寒暄,推杯換盞。 劉璋年齡小于劉備,故以兄長相稱,就像當年劉表稱劉備為“吾弟”一樣,只是不管是兄還是弟,劉備都要得荊望益,只等圖窮匕見。 酒席間,雙方表面談笑風生,但各自手下卻劍拔弩張,龐統、法正二人勸劉備于此地誅殺劉璋,西川唾手可得,劉備以初到蜀地,人心未服,不宜輕舉妄動為由拒絕。 后來的事實證明劉備的決定是對的,劉備在此后的西川爭奪戰中一度陷入艱難境地。 劉備、劉璋在彼此寒暄客套后進入正題,眼下張魯整頓軍馬,益州告急,請你劉備來是御敵的,既然酒足飯飽,那就該干活了。 劉璋命其駐守北部邊界葭萌關,找準時機攻打張魯,同時令白水都督楊懷、高沛把守涪水關以節制劉備。 ![]() 劉璋這一手不可謂不高,既把劉備推向前線,使其面臨張魯的軍事壓力,又有心腹大將在后監視,使劉備這只猛虎套上鐵索。 劉備作為當世梟雄,顛沛沉浮二十余年,一眼看穿劉璋的把戲。 他雖欣然領命前往葭萌,但駐軍不前,一面厚樹恩德以收眾心,另一面與遠在成都的張松暗中書信往來,等待時機。 212年,江東戰事再起,曹操調撥大軍南征孫權,孫權向劉備求援,劉備向劉璋請求東行,以此解葭萌之困,并請其給他一萬兵馬及物資。 蜀中黃權、劉巴等元老聽聞大怒,劉備入川已是縱虎入室,如今助之兵馬錢糧更是如虎添翼,劉璋在各方壓力之下只許給劉備四千兵,其余物資只給一半。 同時,張松寫信與劉備密謀起事被其兄張肅告發,劉璋盛怒將張松收捕處死,內應敗露一事傳至葭萌關,劉備與龐統商議只能立即起兵,稍有遲疑,葬身葭萌關無疑。 劉備依龐統計謀,召不知情的楊懷、高沛前來并將其斬殺,隨后派黃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南下,一舉奪取白水關和益州北方重鎮涪城,吞并駐守部隊。 ![]() 劉璋聽聞劉備起兵,急派遣劉璝、泠苞、張任、鄧賢、吳懿等前往阻擊。劉備以黃忠、魏延為先鋒攻其營寨。 泠、鄧、張俱是蜀中名將,面對劉備大軍絲毫不懼,雙方展開激戰,力挫魏延,幸有黃忠解救才保住性命。 不過蜀中軍隊缺少歷練,戰斗力脆弱,而劉備軍隊訓練有素,久經沙場,彪悍無比,在幾番廝殺下,蜀軍不斷退卻。 劉璋又派心腹李嚴、女婿費觀于綿竹阻擊劉備,由于劉璋暗弱,蜀中將領軍心渙散,除了鄧賢戰死外,劉璋舅吳懿、李、費輕易倒戈投降,劉備軍威大盛,兵鋒直抵雒城。 雒城是成都北部重要門戶,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一旦有失,成都將危在旦夕,劉璋派其子劉循守城,畢竟其他人實在信不過。 就在此時,從葭萌關傳來消息,張魯欲趁蜀中內亂攻打葭萌關。劉備起兵本就是冒險之舉,若葭萌關有失,劉備軍就會被截斷后路,進退不得。 情急之下,龐統建議降將孟達、霍峻北返守關。對于劉備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雒城,只要拿下雒城,膠著的棋盤就活了。 于是劉備下令猛攻雒城,龐統親自到陣前督戰,而雒城城池堅固,糧草充足,守將劉循、張任倚仗險要地勢堅守不出。 ![]() 劉備久攻不下,龐統性急率軍攻打時為流矢所中戰死城下,此時的劉備前有雒城之阻,后有張魯虎視眈眈,一時間陷入困局。 劉備奪取益州,恩威并施,在最短時間內穩定局勢龐統身死讓劉備大受打擊,由于找不到破局之法,只能從荊州急調諸葛亮支援。 諸葛亮一邊留關羽防守荊州,另一邊帶領張飛、趙云等荊州主力傾巢出動,溯長江而上與劉備匯合。 諸葛亮先是攻克巴東,而后在江州與西川守軍發生激戰,江州在先秦時期為巴國,秦代時期在此設巴郡,巴郡太守嚴顏勇猛有加,據守不降,張飛設伏將其俘獲。 隨后諸葛亮繼續西進,分別派遣趙云、張飛出兵平定江陽、犍為、巴西、德陽等外圍城池,最終成功與劉備會師雒城。 ![]() 經過諸葛亮的征伐,劉備已掌握益州周邊各大要塞城池,兵源糧草充足,諸葛亮下令圍困雒城,斷其糧食水源。 劉循無力抵抗,劉璋又無兵可派去增援,而雒城在被圍困一年多后難以為繼,劉循不得不出城投降。 隨著雒城被攻克,成都門戶大開,劉備率領大軍包圍成都,并派簡雍進城勸降劉璋。 此時成都城中還有精兵三萬人,糧食可支持一年,黃權等人建議死戰,但劉璋卻說:
與此同時,城外的劉備和諸葛亮聽說成都堅壁清野,死戰不降,心中驚悚,后知道劉璋不愿折騰百姓,懸著的心才落地。 在兵圍成都數十天后,劉璋被迫出城投降,劉璋與劉備在城內相見,再次上演兄弟情深的苦情戲碼,我劉備取你益州實在是逼不得已。 劉璋與劉備總共見過兩次,兩次都是賓主相會,只是短短兩三年,賓主角色就易位了,214年,劉備領益州牧,正式成為益州之主。 ![]() 如果對這場益州之戰做一個簡單總結,我們會發現劉璋雖雄據益州十年,但卻是一個老實人和老好人。 因為他平時對臣屬過于寬松,導致益州吏治敗壞,臣僚對其多有輕視怠慢心理,以至于劉備大軍起兵后,益州大多將領無任何抵抗之血性勇氣。 其心腹、外戚、女婿等至近之臣皆望風而降,最后就連自己的兒子都投降了。 到了成都城下決戰之時,劉璋只因不忍打擾百姓就放棄最后的斗爭,由此可見其心性寬厚。 只是作為一方諸侯,如果寬厚過頭就有暗弱之嫌,在弱肉強食的三國時代,劉璋這樣的忠厚之人是注定要被淘汰的。 反觀劉備,不愧是曹操煮酒論英雄時唯一稱贊之人,從入川到起兵再到治川彰顯了其梟雄本色和高超政治手腕。 ![]() 入川之初,劉備很好的隱藏自己的目的,能夠冷靜的審時度勢,以時機不成熟為由,拒絕龐統刺殺劉璋的提議,這與拒絕劉表代其子攝政荊州如出一轍。 后來劉備發現張松敗露,果斷起兵,在包圍成都時,劉備讓馬超率軍屯城北。 馬超在此前曾屠戮涼州,亦是西涼氐羌游牧民族首領,成都軍民了解馬超血淋淋的前科,聽聞馬超到此無不膽戰心驚。 在接管成都后,劉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劉璋遷徙到南郡公安居住,以此斷絕益州復叛隱患,這與曹操取荊州,將荊州牧劉琮發配青州一個道理。 接下來,劉備充分展現了階級大團結的手腕,劉備本人自領益州牧,以諸葛亮為相,法正為尚書令。 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許靖、龐羲、麋竺、簡雍、伊籍為參謀,其中麋、簡為劉備起家徐州時的班底,伊為荊州士族,前兩人來自益州本土。 由此外來勢力和益州本土集團分別占據關鍵崗位,益州各郡縣亦由荊州和本土官員搭配共同執政以安民心。 劉巴、黃權、李嚴是土生土長的官員,吳懿、費觀是劉璋的姻親,這些人曾是反對劉備的主要力量。 但劉備驅逐劉璋后,不計前嫌將他們全部收編,還給他們安排在重要的職位上,這樣一來,益州各方勢力各盡其才,各盡其用。 ![]() 在穩定上層統治階級后,劉備支持諸葛亮以嚴刑峻法治理蜀地,劉備認為劉璋昏聵無能,缺乏威刑,導致蜀地大族專權自恣,君臣之道被大族專擅替代。 只有通過以猛治寬才能扭轉弊病,在劉備的恩威并施下,益州局勢很快穩定下來,劉備得以站穩腳跟,倚仗這片天府之國獲得三足鼎立的實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