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就是“認知”上的差距。 影響認知的,究竟是什么呢?毫無疑問,就是當事人“見世面”的程度。見過世面的人,認知不會差到哪里去。而沒有見過世面的人,認知都比較膚淺。 有的人,一輩子都沒有出過縣城,那他就只能坐井觀天看待這個世界。而所有的坐井觀天,都不過是固步自封罷了。 有的人,一輩子都沒有搞清楚什么是人性,那他就只能成為被人欺負的對象。而所有缺乏對于人性認知的人,都很難賺到錢。 人要想活得成熟,更進一步,就需要去見不同的世面。至少,心中有一桿秤,腦子極度清醒,更有利于生存。 擺脫底層的唯一方法:去見這幾種世面。 一、要到大城市走一走。 年輕人大學畢業,就到北上廣深,或者部分較為發達的二線省會城市打拼,這才是最為明智的選擇。而回到落后的老家,就只能等死。 落后的小縣城,既沒有就業機會,也沒有發達的商業,更沒有先進的三觀理念,那就注定,待在小縣城里邊,是沒有任何前途的。 很多人都討厭燈紅酒綠的大都市,認為這就是一個大染缸,會教壞人。問題是,普通人這也怕,那也怕,又如何能夠成長呢? 說得難聽一點,過分老實巴交在小縣城待著,就真的能夠改變命運嗎?不可能改變命運的,只會被落后的小縣城困死一輩子。 你看那些山村的小孩,從小就拼命讀書,只為了走出大山,到大城市看看。如果他們不讀書,走不出大山,就只能淪為鄉村的生育工具,連最基本的做人尊嚴都沒有。 擺脫底層,難度很大,但還是有機會的。到大城市見識一番,擺脫小縣城的落后觀念,總是沒錯的。 二、了解人類社會的底層邏輯。 要想在人類社會生存,就需要搞懂其中的底層邏輯。當你搞懂了底層的運行邏輯,基本上你就不迷茫了。 舉個例子。你跟朋友去辦事,朋友給對方送了一些利益,而你沒有送。結果就是,朋友順利辦好了事,而你被人忽視了。 事后,你肯定會抱怨,各種憤世嫉俗層出不窮。有用嗎?沒有用。因為人類社會的底層邏輯,就是“利益交換”。你不給別人利益,別人憑什么幫你? 在《西游記》中,唐僧師徒上靈山領取經書,都需要上供紫金缽盂給兩位尊者,他們才給唐僧打開方便之門。又何談是現實呢? 唐僧等人不服氣,就找到佛祖告狀,說這兩位尊者索取“貢品”。你猜佛祖怎么回答?佛祖回答:靈山上上下下那么多人,都是需要“吃飯”的。 這個社會那么多人,都是需要“吃飯”的。有利益,人類才有做事的動力。沒有利益,誰也不會有動力。 三、拿捏人性,才能無往而不利。 在商業市場中,有一個觀點:誰能完全拿捏人性的弱點,誰就能完全吃透市場的利益。 所有的行業、市場,都是由人構成的,注定“人性”的變化,會影響到行業、市場的發展。懂得拿捏人性,就能賺市場的錢。不懂得拿捏人性,就是別人賺你的錢。 你看直播行業的美女主播,就喜歡打擦邊球。為什么?因為人性本色,總有無數有點錢的中老年男人,會被這些美女主播迷得神魂顛倒,付出錢財。 你看以往的雙十一,無數人都瘋狂購物,哪怕沒需求,也故意制造需求。為什么?因為人性隨波逐流,只要看到別人去做什么,自己也跟著去做什么。 你看開公司的老板,在內卷嚴重的今天,可以盡量降工資,也不愁沒人干。為什么?因為需要工作的人太多了,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物以稀為貴,物多不值錢。 上邊談到的,只是人性的冰山一角。唯有不斷經歷,不斷發現,不斷思考,才能活得清醒、通透。 四、破除表象,看透潛規則。 只要你到了江湖打拼,就會接觸到無數“黑暗”的東西,比如說各行各業的潛規則。無數上位者,都是通過潛規則取得成功的。 如果你是年輕人,那你一開始會討厭潛規則。隨著閱歷增加,那你就會接受潛規則,甚至運用潛規則。 首先,現實如此,普通人無法改變現實;其次,存在即道理,別人就這樣做,哪怕你憤世嫉俗,也毫無意義;第三,唯有審時度勢,才能生存下去。 小孩子成長為大人,第一步,就是丟掉純粹的幼稚和天真,而逐漸接觸這個真實的世界。真實的世界,終究有光明的一面,也終究有黑暗的一面。 沒有接觸過黑暗,就無法懂得光明的珍貴;沒有被潛規則毒打過,就不會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江湖。 成長,需要付出代價。要想擺脫底層,更需要付出代價。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