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中醫李教授原創人文醫學科普第22篇 大家好,我是北中醫李老師,今天話題,分享中醫兩個方,應用序貫療法,痛風急性期用痛風消,間歇期用尿酸清,有效健脾祛濕降尿酸,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緩解痛風急性癥狀的方法。 治痛風,吳氏扶陽派大師吳生元傳承弟子彭江云教授奔著“雜合以治”的思想,認為痛風這疾病,從脾虛濕熱開始,并且脾虛濕盛、濕熱蘊結會貫穿整個疾病的始終,貫穿全過程。 脾虛還是痛風的根本原因,濕熱只是表象而已。 而且,急性期主要是實證,以濕熱蘊結為主。痛風關節癥狀緩解后,進入間歇期則以脾虛濕盛為主。 基于這個認知,提出痛風治療,急性期以清熱祛濕、祛風通絡為主,以竹葉石膏湯為基礎方,辯證教加減后,創設痛風急性期經驗方痛風消方。間歇期以健脾燥濕、滲濕通絡為主,方以健脾滲濕湯為基礎方,辨證加減后創設尿酸清方。如此這般對痛風進行分期序貫治療,能減少痛風發作次數,臨床證實療效很好。 痛風急發作,濕熱蘊結,教授一劑痛風消湯,熱請濕祛通絡,痛風果然消如果痛風發作,局部關節紅腫熱痛,痛風發病急進展快,痛不可觸,觸之灼熱,常會累及一個關節,也有多個關節同時發作的。 除了上述痛風關節癥狀外,可伴有發熱,汗出,惡風,口干口渴,煩悶不安,頭痛,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或黃,脈弦滑。 這就是濕熱蘊結痛風急性期,就適合用下面的這個經驗方:痛風消方,組方(應平臺科普審核規則不標詳方): 淡竹葉、鹽知母、生石膏、南沙參、法半夏、薏苡仁、海風藤、海桐皮、淫羊藿、麥冬、虎杖、土茯苓、獨活、牛膝、透骨草。 此方常法水煎兩次早晚溫服各一次,或定制成免煎顆粒,早中晚各一次,每次15g。 上面這個痛風消方,是云南扶陽學派第二代傳承人、全國名老中醫吳生元教授長期實踐的經驗方,方以竹葉石膏湯作為基礎方,以淡竹葉、生石膏清熱利濕做君藥。 方以知母清熱養陰,土茯苓祛濕通利關節。以海風藤、海桐皮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以透骨草祛風活血通絡。以虎杖請你熱力是、活血止痛。這幾味藥共為臣藥。 方以法半夏來健脾除濕、和胃降逆。以薏苡仁健脾滲濕除痹。以沙參、麥冬除煩生津滋陰。以牛膝、淫羊藿滋補肝腎,強健筋骨,扶正祛邪于外。這幾味藥共為佐藥。 全方主要配伍共奏清熱除濕祛風通絡止痛,健脾益腎標本兼治。 痛風間歇期,脾虛濕重,經驗方尿酸清方,健脾祛濕降尿酸,預防痛風痛風關節癥狀緩解后,基本沒有什么痛風癥狀,或關節僅有輕微的不適,酸楚或腫痛,尿酸高,并伴有身體疲倦乏力,晨起頭昏頭痛不清爽,腰膝酸軟,納呆飲食差,脘腹脹悶,大便溏瀉或黏膩不爽粘馬桶,舌胖大齒痕舌苔白膩或黃膩厚。 這就是脾虛濕熱型痛風間歇期,正虛為主濕熱為輔,治則應健脾祛濕降尿酸,可以用下面的經驗方:尿酸清,組方(應平臺科普審核規則不標詳方): 黨參、貓須草、白術、茯苓、法半夏、綿萆薢、土茯苓、金錢草、玉米須、三七(粉)。 尿酸清方,是云南名中醫彭江云教授多年臨床經驗方,方以貓須草祛濕寫合作為君藥。 方以黨參、白術來健脾益氣補中燥濕,以茯苓、法半夏健脾燥濕伙夫脾胃運化水濕能力,阻斷內濕化生之源。這幾味藥主要是健脾益氣祛濕為臣藥。 方以萆薢祛濕泄濁,祛風通痹。方以金錢草、車前子來利水祛濕通淋。方以玉米須利尿祛濕。這幾味藥主要為利濕泄濁,為佐藥。 方以三七來活血化瘀,對于久病入絡,作為引藥來協助諸藥通絡讓藥力直達病灶,是專攻頑痹的良藥。 這個尿酸清方,清補結合,共奏健脾益氣、祛濕利水、滲濕通絡,來以扶正為主,輔之以利水祛濕降尿酸,標本兼治。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如果您有尿酸高、痛風或其他代謝病,甚或口腔黏膜問題,可以留言,會在閑暇時間一一回復。 本文參考文獻(圖文來源于網絡):2023年5 月云南中醫藥大學凌麗碩士論文《 痛風消顆粒、尿酸請顆粒分期序貫治療痛風的臨床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