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2軍團成立 在曲折的斗爭中勝利發展 1930年5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開紅軍代表會議。會議決定各地紅軍 分別集中組成軍團和軍,執行“爭取革命暴動在一省與數省首先勝利直 到全國政權奪取的總任務'。要求紅軍集中力量'進攻交通要道、中心城市, 消滅敵人主力'。會議還要求在8月以前無條件地擴大紅軍50萬,并議決了紅軍編制和建設等問題。鄂西特委派段德昌參加了這次會議。 上海紅軍代表會議后,紅6軍7月1日攻克公安(南坪)。7月3日 進駐西齋的紅4軍得知紅6軍攻占公安的消息后,便經申津渡進至公安, 7月4日與紅6軍在公安會師。7日,兩軍在公安召開聯席會議,紅4軍 改稱紅2軍,成立2軍前委 (會師前紅4軍是由湘鄂西前委領導的),并 開始北渡。紅6軍自公安出發,攻打彌陀寺,殲敵200余。此后,兩軍 在斗湖堤一滯渡江,紅6軍在前,紅2軍在后。在紅2軍渡江時,敵艦阻擾,被擊退。兩軍全部安全過長江。到達郝穴后,確定進攻監利。紅2軍攻下了監利的堤頭鎮,殲敵200余人。紅6軍經普濟觀、太馬河向監利 進攻,進至劉家鋪時,遇國民黨軍新編第5師2個團的頑強阻擊,未能 實現攻城計劃。兩軍即撤到普濟觀、沙崗一帶休整。'在普濟觀開二軍團 前委會,正式成立了紅二軍團,編成了二軍團指揮部','開了一個星期 的會,研究得很仔細'。經討論統一了部隊的編制序列,紅6軍的縱隊、 大隊、中隊、分隊改組成為師、團、營、連、排,并以排為單位成立伙單位。紅2軍原來的路指揮部改組為師,下屬團、營、連、排。 紅2軍團的編制序列和領導人如下: 賀龍任總指揮,周逸群任前委書記、政治委員(鄂西特委書記由周 小康代理),孫德清任參謀長,柳克明任政治部主任(柳系中央代表,在 巡視洪湖工作后留鄂西工作)。第2軍:賀龍兼任軍長,朱勉之任政治委員,下轄第4師及警衛團。第4師,王炳南任師長,陳協平任政治委員, 向魯清任參謀長。師轄第10團,團長張一鳴,政治委員吳鳳卿;第11團, 團長覃姓,政治委員汪毅夫;第12團,團長吳虎臣,政治委員張海濤。 警衛團,團長賀佩卿,政治委員吳協仲。第6軍:鄺繼勛任軍長,下轄 第16、17師。第16師(紅6軍第1縱隊改編),王一 鳴任師長,王鶴任 政治委員。師轄第46團,團長李騎;第47團,團長賈鳴鐘,政治委員邱 鴻禧;第48團,團長桂倫,政治委員譚抗。第17師(紅6軍第2縱隊改編), 段德昌任師長,許光達任政治委員。師轄第49團,團長劉仁載,政治 委員戴文斌;第50團,團長張海清;第51 團, 團長陳華山,政治委員段德福。 紅2軍團在普濟觀一帶尚未全部完成整編工作,即向東北轉移。紅2軍開駐府場,紅6軍開駐峰口時,繼續進行了整編工作。 紅軍第2軍團和軍團黨的前委的成立,標志著湘鄂西革命斗爭進入 了一個新的階段,使湘鄂西蘇區的主要武裝力量在組織上達到了統一。 紅6軍過去是沒有自己伙食單位、分散在群眾家里吃飯的游擊隊式的隊伍,紅2軍的組織編制也比較雜亂,現在都整編成為統一編制的正規紅 軍,這對革命戰爭的進一步發展和湘鄂西根據地的鞏固和擴大,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普濟觀召開的前委會議還研究了部隊建設、行動方針和發展方向等重大問題。 關于部隊建設,前委認為,由于紅2軍和紅6軍發展歷史不同,誕 生地區不同,各有其自己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因而確定,要進一步加 強黨的領導和政治工作,建立和健全各級政治機關,充實工農成分,提 高政治素質,嚴肅認真地整頓紀律,加強團結教育;并要求邊打邊練,利用戰斗間隙,結合實戰需要進行軍事訓練。 關于部隊的行動方針和根據地的發展方向,前委決定,要充分利用 統治階級內部分裂的有利時機,鞏固和擴大根據地。當時湘鄂西的國民 黨正規軍已大部開赴中原地區參加蔣、馮、閻軍閥混戰,洪湖地區僅有 討逆軍新編第3師李云龍部及獨立14旅彭啟彪部分駐于沙市和監利等要 點,其余各地只有團防、白極會等反動地方武裝防守,出現了有利于革 命戰爭勝利發展的新形勢。鑒于湘鄂西各根據地之間及各蘇區內部許多 地方仍然處在反動勢力的控制之下,前委認為,當前決策的關鍵是:充 分利用這一有利的時機,迅速發展與擴大紅軍力量,進一步鞏固與擴大 革命根據地。因此決定,首先集中力量以6個月為期,拔除洪湖蘇區內 部的白點,肅清地方反動武裝,以建立中心區域的堅實基礎;爾后,逐 次開辟敵人統治較弱的襄河北岸的京山、鐘祥、潛江、天門等地,再向 荊(門)、當(陽)、遠(安)地區發展,逐步使湘鄂西各根據地聯成 一片。這是一個重要的戰略部署。實現這個計劃,就可北與襄棗宜蘇區 打通,西與巴興歸蘇區打通并聯系湘鄂邊,紅2軍團就有了跨襄河、長江的廣大回旋地區,居于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戰略地位。 根據前委上述決定,各部隊于7月下旬分兩路向東北挺進。軍團主 力掃除了龍灣、熊口等白點,然后跨過東荊河解放了潛江縣城,基本上肅清了襄河以南潛江縣境的反動勢力。殘敵竄至襄河以北,紅軍乘勝北渡襄河攻占了天門重鎮岳口。國民黨軍恐紅軍向東發展威脅武漢,急令 其駐漢川的教導第3師及第25師一部增援岳口、仙桃一線,糾合當地北極會、大刀會等反動武裝拼命反撲,防阻紅軍。北極會是一種封建會道 門組織,也叫白極會,以土豪為骨干,匪首稱'老師',按鄉、村組織編 練隊,脅迫群眾參加,蔓延沔陽一帶,不斷向蘇區發動進攻,使東荊河 一帶革命工作遭到很大破壞。紅2軍團主力擊退敵之反撲后,為了首先 鞏固襄河以南地區,然后再穩步向外擴大,主動撤至襄河南岸。與軍團 主力在潛江地區行動的同時,紅6軍17師赴沔陽地區打擊白極會等地主 武裝,在楊林尾等地嚴重打擊了反動武裝,殘敵竄至彭家場等地。戰斗 中,第17師犧牲1名團長。至此,洪湖蘇區的江陵、監利、潛江、沔陽 等縣聯成了一片,各地的游擊隊,赤衛隊、少年先鋒隊等地方武裝,也在新的形勢下有了擴大和提高。 1930年上半年,以李立三為代表的第二次'左'傾路線在中央取得 了統治地位。他們過分夸大國內統治階級的危機,過高地估計革命力量 的發展。1930年6月11日中共中央發布了《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數省 的首先勝利決議案》。此后,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又制定了以奪取武漢為 中心的全國中心城市武裝起義和集中紅軍進攻中心城市的冒險計劃,并 將各級黨、團、工會領導機關合并組成領導武裝起義的行動委員會。規 定湘鄂西紅軍幫助鄂西與鄂西南地方暴動,爾后各路紅軍向武漢進迫, 會師武漢、飲馬長江。中共湖北省委也在6月通過了《湖北政治任務決 議案》,認為'湖北是中心區之一',具備了'革命首先在湖北勝利的可能',要加強準備武裝暴動,爭取革命首先在湖北勝利的前途。 在此期間,鄂西特委由周小康主持,在江陵沙崗的全家淵召開了鄂 西黨的第三次代表大會。因敵情緊迫,大會只開了3天即告結束,沒有形成決議,也沒有進行選舉。特委根據中共中央的'左'傾方針,指責 紅2軍團會師時沒有攻取沙市是右傾,違背了中央的集中進攻路線;不同意前委在普濟觀會議上議定的行動方針,堅決要紅2軍團攻打沙市。 紅2軍團經月余戰斗行動后,在府場、峰口等地休整了1周,進行了戰術、技術訓練和未完成的整編工作。由于前委的正確領導和全軍上 下的一致努力,部隊素質得到了迅速提高。休整之后,紅2軍團以突然 的動作攻占了荊門縣的沙洋鎮,并以一部兵力渡襄河向東發展。就在紅 2軍團勝利進展之際,鄂西特委連續來信催促他們向南進攻沙市。紅2軍團被迫放棄原來計劃,回師攻打沙市。 沙市南鄰長江,交通方便,是國民黨在鄂西的統治中心。守敵為獨 立14旅,約2個團的兵力,并筑有堅固的工事。紅軍9月5日發起進攻。 因缺乏攻堅的裝備和經驗,頑強戰斗一晝夜,未能攻克,部隊受到很大 損失,傷亡達千余人,紅2軍4師10團團長張一鳴等英勇犧牲。攻城失敗后,紅2軍團退至周老嘴一帶整頓。 此時中共湖北省委行動委員會又令紅2軍團進逼武漢,配合鄂豫皖、 湘鄂贛等地紅軍實現奪取全省政權的任務。前委為執行上述指示,同時 兼顧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決定結合普濟觀會議確定的方案,以紅2軍 沿潛江、天門、京山地區前進,紅6軍沿監利、沔陽、漢川地區前進, 逐步向東北方向發展。9月上旬,紅2軍自潛江渡襄河到達永隆河一帶。 紅6軍從江陵地區出發,經監利縣境時,值江南反動武裝大舉“清鄉”, 紅6軍遂渡江打擊“清鄉”的敵人,在廣大群眾的積極支援與石首、華 容兩縣游擊隊的密切配合下,先后攻克石首、藕池等城鎮,斃敵石首縣長以下數百人,繳步槍300余支、機槍9挺,擴大了江南根據地。 這時,中共中央派鄧中夏赴湘鄂西任特委書記及紅2軍團政治委員。 9月12日,鄧到洪湖地區,當即命令部隊返回洪湖附近集結。9月20日, 在周老嘴召開了前委擴大會議,傳達和討論中共中央要紅2軍團配合紅 1、 紅3軍團攻打長沙的指示。討論中,以周逸群為代表的一些同志認為: 置多年艱苦創建的根據地于不顧,驅使紅2軍團從鄂西奔往遙遠的長沙, 直接違背了游擊戰爭的原則,也超越了客觀的可能性,即使打下來也站 不住腳,要求與會同志慎重考慮。但這些正確的意見沒有得到應有的 重視,最后還是決定紅2軍團自螺山、白螺磯一線渡江,攻占岳陽,截斷武(漢)長(沙)鐵路交通以配合紅1、紅3軍團攻占長沙,并且按照第二次'左'傾路線的要求,將大部地方武裝的人槍編入了紅2軍團。 洪湖根據地僅保留了擁有80余支槍、300人左右的武裝。面對敵強我弱的形勢,特委決定另行組織民警和紅色警備隊擔負保衛根據地的任務。 為在渡江前使洪湖根據地得到鞏固,紅2軍團決定先攻下監利。鄧 中夏給中共中央的報告中說:'中夏到后,立調第二軍團回來。九月 二十日,中夏趕到周家嘴(周老嘴),召開前委軍事會議,全體接受中央 所指示的路線(即渡江與一、三軍團配合行動之路線)。但在未渡江以前, 大家覺得有攻下監利再行渡江的必要。理由: 一、鄂西赤色區域不致因 紅軍渡江完全拋棄。二、 ……攻下監利可以聲東擊西,乘敵不備以渡江。 三、 大家估計攻下監利只須三日并可保障全勝。因此決定先攻下監利再渡江。' 監利位于江漢平原,南枕長江,東襟洪湖,是敵人阻塞洪湖根據地 南北通路的最大據點,僅保安隊就有16個連隊之多,且有國民黨軍新3 師一部駐防。1928年以來,紅軍曾兩次攻打監利,均未攻克。這里的群 眾深受國民黨的殘害,此次攻打監利,得到了廣大群眾的熱烈擁護。監利、 石首、華容等縣群眾、赤衛隊、游擊隊支援與配合紅軍作戰的達數萬人, 擔負了送飯送水、運傷員、搜索潰散隱蔽的敵人等任務,積極支前參戰。 紅軍自普濟觀等地出發,9月22日拂曉,分3路向監利攻擊前進。以紅 2軍4師一部攻占堤頭,切斷監利敵軍與江陵的聯系;以紅6軍16師一 部攻占毛家口,消滅紅軍背后之敵;以紅6軍17師攻占太馬河和劉家鋪, 從正面進攻縣城。攻城紅軍在北郊曾家夾堤、火把堤一線擊潰了守敵之 后,經幾次強攻,突入城內。其時,打入敵軍內部任連長的中共黨員楊家 瑞,率部里應外合,紅軍攻城得手后,殘敵1個營退守城南江堤和大廟 頑抗,在紅軍壓迫下,于23日晨繳械投降。此役激戰一天一夜,殲滅 國民黨軍新3師教導團及監利保安團等共2000余人,繳槍千余支、迫擊炮5門。紅軍也受到了很大傷亡。鄧中夏給中共中央的報告中說:“二軍此次攻下監利,死傷太多,槍多于人。'至此,監利全境全部解放,荊江 南北,湘北、鄂西連成為一體。23日上午,城內男女老少敲鑼打鼓歡慶 勝利,下午召開了有數萬軍民參加的祝捷大會。這是紅2軍團成立后的 第一次重大勝利,極大地鼓舞了根據地人民的斗爭精神,加強了兩軍的戰斗團結。 24日,鄂西特委及紅2軍團前委在監利城召開聯席會議,對湘鄂西 黨在目前的政治任務、政權組織、黨的組織和軍事行動等問題作了全面 討論。會議確定:將鄂西特委改為湘鄂西特委,將鄂西聯縣政府改為湘 鄂西聯縣政府,統一領導鄂西和湘鄂邊地區的工作。因鄧中夏隨紅2軍 團行動,會議決定周逸群專事地方工作,代理湘鄂西特委書記,兼任湘鄂西聯縣政府主席,周小康改任特委組織部長。因鄺繼勛調中央另行分 配工作,紅6軍軍長由段德昌升任,紅17師師長由許光達繼任,李劍如 為紅17師政治部主任。同時,根據長江局意見,任命柳克明為紅6.軍政治委員。 9月28日,紅2軍團進至朱河一帶準備渡江時,受中共中央派遣的 湯慕禹、劉鳴先來到湘鄂西。他們帶來了中共中央的決定:命令部隊停 渡待命;任命湯慕禹為紅6軍軍長,劉鳴先為洪湖紅軍軍事政治學校校長。 29日,前委在朱河召開緊急會議。關于人事問題,大家認為段德昌就職 僅數日,如此變動對工作不利,根據賀龍提議,決定賀龍專任軍團總指 揮,總指揮部參謀長孫德清改任紅2軍軍長,湯慕禹任總指揮部參謀長, 劉鳴先的任命不變。關于部隊行動企圖則發生了爭論。這時雖已得知紅 1、紅3軍團已退出長沙轉移到了株洲、醴陵、萍鄉地區,但鄧中夏仍主 張:'不管一、三軍團是否退去,我們依然渡江。其任務與前不同,前在 截斷武長鐵路并占領岳州,堵住武漢白軍,好讓一、三軍團在湘境內覆 滅所有在湘敵人,現在任務在于占領岳州,即長驅直搗長沙,以激起一、三軍團的反攻。'這一意見未獲與會多數同志贊同。最后決定在中央新的指示未到達前,繼續執行原定的開辟襄北和向荊、當、遠地區發展的 計劃,首先集中全力進攻仙桃、岳口,徹底肅清東荊河以北襄河以南 地區的反動武裝,爾后再以紅6軍奪取天門、京山, 以紅2軍奪取鐘祥、荊門。 10月5日,紅2軍團分兩路向仙桃前進。6日,紅2軍收復沔陽縣城, 繼于張家場殲敵2個連,乘勝占領了里仁口;紅6軍經尤拔攻占了彭家場。 7日,兩軍合攻仙桃,殲守敵一部,繳槍200余支,殘敵退守襄河北岸。 此次行動,有漢川游擊大隊編成的中央獨立師一部和沔陽赤衛隊編成的 工農靖逆軍3000余人積極配合作戰,對戰斗勝利起了重要作用。漢川中 央獨立師,是根據長江局指示為執行配合攻打武漢的任務于9月上旬編 成的,吳英為師長,黃光一為政治委員。曾奉鄧中夏命令留在監利一帶 游擊,鎮壓反動武裝。在打擊沔陽一帶敵人的斗爭中,紅軍對白極會采 取了打擊其反動上層,爭取下層群眾的政策,收到良好效果,被反動勢力欺騙、裹脅的群眾紛紛脫離白極會,向紅軍靠攏。 克仙桃后,部隊本應北渡襄河進攻岳口,開辟襄北地區。但鄧中夏 認為北進襄北是'大軍冒進,敵情雖然(不)復雜,后方失其聯系,亦 為軍事所忌。又天門、鐘祥、荊門等縣并非富庶之區,經濟只能小解決, 不能大解決。因此,決定……不再北進,移師南征'。據此,部隊占領仙 桃只兩日,便退回峰口,否定了在朱河作出的決定。鄧中夏只想攻打大中城市,沒有乘勝發展勝利,又一次喪失了擴大根據地的有利時機。 紅2軍團成立后,3個月中,雖有'左'傾路線的干擾,但仍基本肅 清了洪湖根據地內部白點,解放了石首、監利、沔陽、潛江等縣城和廣 大鄉村,鞏固和擴大了革命根據地,沉重打擊反動武裝,廣大群眾的斗 爭熱情受到了極大鼓舞,鄂西根據地的局面得到進一步發展,蘇區縱橫 達數百里。紅2軍團和地方武裝也在實際戰斗中得到了鍛煉提高,人員擴大到近3萬人,戰術、技術也有了進步。鄧中夏很重視部隊的團結和建設,在政治上開展反不良傾向的斗爭,極力保證部隊的思想政治上的 高度統一。他還經常強調在經濟分配和部隊補充方面盡可能消滅可以引 起不平的現象。紅2軍在湘西北時,那里吸大煙的現象比較普遍,戰斗員、 勤雜人員中也有不少人吸大煙,甚至個別干部也吸,此時這種現象已基 本消除;紅6軍存在的極端民主化傾向也有了相當克服。兩軍團結有了加強,部隊建設前進了一大步。 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 湘鄂西聯縣政府成立 為貫徹9月24日特委及前委聯席會議決議精神,湘鄂西特委于10 月上旬在監利城召開了緊急會議。會議由周逸群主持,討論通過了《政 治任務決議案大綱》等重要文件,并決定召開湘鄂西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 湘鄂西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于10月16日至21日在監利城茶庵 舉行。會議開得十分隆重,到會代表共800余人,革命氣氛極為高漲。 周逸群主持大會,鄧中夏、賀龍從前方趕回參加了開幕式,鄧中夏作了 政治報告。會議通過了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決議案,制定了《湘 鄂西蘇維埃法令》等文件。這些政策法令雖然也受到'左'傾路線的影響, 但許多主張和做法,吸取了已往根據地建設的經驗教訓,還是符合實際 情況的。比如在軍事問題決議案中明確指出:“湘鄂西工農群眾經三年 斗爭之久,有了無產階級領導的軍人(隊),由赤衛隊、游擊隊發展成為 紅軍,擴大和鞏固了蘇維埃政權。”'隨著革命的發展,紅軍擴大辦法要 由志愿兵過渡到民兵制,使廣大工農認識到紅軍是他們自己的軍隊',使 廣大群眾認識到服兵役是一種義務。要成立赤色警衛隊、赤色教導隊、 赤色守備隊、少先隊等軍事組織,并分別由湘鄂西軍事委員會和縣、區 政府的軍事委員會領導,擔負肅清根據地反革命,鞏固和發展根據地的 任務。這樣就形成了主力紅軍、地方游擊隊、赤衛隊三結合的人民武裝體制。 這次大會,對統一蘇維埃區域的路線和策略,加緊土地革命,促進根據地連成一片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大會選舉產生了湘鄂西聯縣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會,周逸群當選為聯縣蘇維埃政府主席,崔琪為副主席, 正式建立了湘鄂西聯縣政府,下轄30余縣。會后,特委還整頓和健全了 縣、區、鄉各級政權組織,制定了工作制度,加強了地方干部的培養。湘鄂西地區政治和經濟建設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