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易判斷 介詞短語 究竟是 作為定語 還是狀語的例句 (介詞短語) 例句 1 The girl with the red hat smiled. 定語解釋: “with the red hat”修飾“the girl” 用于描述具體是哪一個女孩 狀語解釋: 如果背景是所有人都戴著紅帽子 而重點是“微笑”這個動作 在某種文學表達中 可能會被理解為描述她微笑時的樣子 但這種情況很少見 例句 2 The photographer at the event took many pictures. 定語解釋: 短語修飾“the photographer” 說明哪個攝影師,就是在活動中的那個 狀語解釋: 如果背景中多位攝影師同時在場 “at the event”也可以描述拍攝動作的場所 例句 3 The decision after the discussion was unanimous. 定語解釋: “after the discussion”修飾“the decision” 規定這是討論后作出的決定 狀語解釋: 如果多個決定同時進行 而強調“討論結束后”做出的情況 也可以理解為狀語,突出決策的時間 例句 4 The painting by the river is beautiful. 定語解釋: 修飾“the painting” 描述它的具體位置或背景 狀語解釋: 在一個描述環境或畫作創作過程的背景中 可被視為動詞“is”或整個句子的狀語 尤其在強調地點描寫的情況下 例句 5 A noise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woke me up. 定語解釋: 短語修飾“a noise” 表明噪音發生的時間 帶有特定指代 狀語解釋: 在一個描述經歷或事件時間軸的上下文中 可以理解為時間狀語,補充動詞“woke”的背景 例句 6 The store at the corner opens at nine. 定語解釋: 修飾“the store” 說明具體位置在哪 狀語解釋: 描述營業時間的情況下 若強調位置 則可以視為描述地點背景 盡管大部分仍是定語角色 判斷方法 核心名詞的特定性: 如果介詞短語去掉后 核心名詞的指代性模糊 則該短語可能為定語 若名詞在上下文中已明確 短語更可能作為狀語 語境和意圖: 充分利用上下文來判斷說話者的意圖 他們是在描述某個特定對象 還是說明動作發生的環境 句子結構變化: 嘗試移動介詞短語 觀察對整體句意的影響 若短語移至句首或句尾 而不改變句子核心意義 則更傾向于狀語角色 |
|
來自: hercules028 > 《English Lea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