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前言在《大決戰遼沈戰役》中有這樣一個鏡頭,毛主席在中央軍委決定打響遼沈戰役的會議上,這樣說道: “林彪現在壯的厲害,手上啊有100萬部隊……” 事實正如劇中所說的那般,由林彪率領的第四野戰軍,在解放戰爭中南征北戰,從中國的最北端一直打到了海南島,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了累累功勛。 如此一支能征善戰,且極具戰斗力的百萬雄師,放眼全世界也是極其地罕見。 但是,四野為何能如此能征善戰?其中與林彪曾經收編的3萬日軍有著重大關系。 他們雖不是一線戰斗人員,但在后方為四野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后勤支援。 周總理就曾在1956年6月27日在接見日本代表團時這樣說道: “我很感謝一部分日本人,他們曾作為醫生、護士、技術員參與了解放戰爭……” 那么,這3萬日軍都為四野提供了哪些幫助? ![]() 1.毛主席布局東北1945年5月8日,隨著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歐洲戰場宣告結束。 蘇聯終于能騰出手來,出兵中國東北,進而消滅了幾十萬日本關東軍,大大加快了二戰結束的進程。 于是,東北在戰后的歸屬問題,就成為了國共兩黨繼重慶和平談判之后的工作重點。 雙方都想把東北這片廣袤的土地,建設成自己的戰略大后方。 毛主席曾直言: “東北是非常重要的,即便我們現在丟失了所有根據地,但只要我們掌握了東北,那么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也就有了未來。” 東北在當時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 煤炭產量占據全國一半以上,鋼鐵產量占全國九成以上,糧食年產量超過2000萬噸,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 除此之外,東北還是全國最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工業生產總體規模超越日本,位居亞洲第一,工業產值占據全國八成以上。 所以,在重慶和平談判期間,國共兩黨為了東北,都開始了緊鑼密鼓的部署。 在毛主席的指令下,冀熱遼軍區東北挺進隊、山東解放區八路軍等全國各地解放區約十數萬人,分批次進駐了東北。 還有,毛主席又把軍事才能卓越,深思熟慮且具備大局觀的林彪調往了東北,主持那里的工作。 但是,兩條腿畢竟跑不過四個輪子的汽車和海中馳騁的軍艦。 在美國的幫助下,國民黨迅速向東北調兵達14萬人,蘇聯還根據《中蘇條約》,將沈陽、長春、哈爾濱等大城市交給了國民黨軍。 在很短的時間內,國民黨軍就相繼占領了山海關、本溪等交通要道,掌握了東北的主動權。 林彪所部只能被迫做出退讓,接管那些中小城市與農村地區。 ![]() 2.林彪收編3萬日軍技工和醫護人員1946年6月解放戰爭爆發,東北國民黨軍率先向東北野戰軍發起了進攻。 雖然,林彪此時麾下的總兵力已達近20萬人,武器裝備相較于抗戰時期也有了巨大的提升。 但是,還是無法與全副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相提并論,武器整體水平還相差巨大。 “裝備的主要來源總不能如抗戰時期,從敵人的手中繳獲,或是依靠蘇聯的援助吧,那么解放戰爭要打到何時才是個盡頭?” 林彪如此思索著。 毛主席曾說過:“抗日戰爭急不得,解放戰爭拖不得。” 如果因為這樣的原因而影響了戰爭的進程,那就變成真正的民族罪人了!林彪逐漸產生了自己生產武器裝備的想法。 ![]() 東北作為重工業基地,盡管有相當一部分的機械設備都集中在沈陽等一眾大城市中。 但更多的中小城市也有著數量可觀的機械設備,用來生產槍械、子彈、炮彈等,毫無問題。 可是,林彪很快就迎來了一個相當嚴重的現實問題,高級技術生產工人嚴重不足。 東北野戰軍大部分戰士幾乎都不識字,很多人至今都沒有見過機械設備,也沒有見過火車,對那些機械設備根本就是一竅不通。 盡管部隊中有著一定數量的知識分子,但他們大多也都是從事部隊的政治宣傳工作,也別提生產制造了。 這就是中國當時的國情,暫且不論缺乏科研人員,就連熟練的高級技術工人也沒有多少。 而東北重工業在張作霖和日軍的全力發展下,則更需要高級技術工人。 ![]() 以生產軍械裝備為例,如果缺乏工程師所提供的圖紙,與高級技術工人的管理和把控生產質量,那么機械設備則會淪為一堆毫無用處的廢鐵。 諸如位于沈陽的奉天造兵所,在日軍全力的改造下,其生產能力堪稱亞洲之最。 每月子彈的生產可達近億顆,手榴彈的產量每月也超過了6萬余枚,除此之外還生產了大量的槍械與大炮。 在最巔峰時,工廠的工人數量一度超過了3萬人,工程師和高級技術人員也有一千多人。 這座工廠被國民黨接管,并在遣返了日本工程師后,許多精密機器出現故障無法及時維修,只能暫時選擇放置。 因此生產能力也遭到大幅削減,甚至不足巔峰時期的一半。 而中國工人,因缺乏對機械足夠的了解,則僅僅只掌握了最簡單的生產流程。 ![]() 那么,林彪是如何解決這令人棘手的問題呢? 好在,當日本投降以后,蘇聯只將日本關東軍的一線作戰人員帶回了西伯利亞,許多因未及時遣返回日本的技工,只能暫時地留在東北。 如果能將這些人員再次利用起來,必將會給東北野戰軍產生巨大的助力,尤其是在武器生產和彈藥的補充上。 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于是,林彪從他們之中挑選出了許多技術嫻熟的技工與醫護人員,尤其是熟悉軍工生產的技工。 組建了一支人數約三萬人的特殊后勤部隊,編入了東北野戰軍。 事實證明,林彪的這個決策是無比正確的。 在這些日本技工手把手的傳授下,培養出了大批生產技術過硬的中國工人,為東北野戰軍生產了源源不盡的武器彈藥。 東北野戰軍得以迅速壯大,武器裝備也因此換了一茬又一茬。 部隊打起仗來再也沒有后顧之憂,長期保持著旺盛的士氣,馳騁于國內各大戰場。 ![]() 3.解放戰爭中,為我軍作出的貢獻眾所周知,我軍對待戰俘一向從優。 這3萬名日本技工與醫護人員,為東北野戰軍提供了有利的后勤支撐,而我軍給他們的待遇也是一切從優。 但,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國家都猶如我黨這般優待俘虜。 所以當這些日本人得知日本關東軍在西伯利亞的遭遇后,越對我軍懷揣感恩之情,更加賣力地生產武器彈藥。 尤其是其中的醫護人員,更一手建立起了東北野戰軍初期的醫療系統。 那段時期,用“奇差無比”來形容我軍的醫療水平也毫不為過。 ![]() 在白求恩剛剛抵達中國之時,就被我軍的醫療水平驚在原地,還曾為此大打出手,其原因竟是醫院的醫護人員在“殺害”傷員。 醫護人員在給傷員消毒時,不僅未做任何的消毒措施,居然還用極為簡陋的小掃帚清理傷口。 許多戰士都因此導致傷口二次感染,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在白求恩看來,這與“殺人”形同無異,即便缺乏藥品,也大可用開水給醫用器材消毒。 這就是那時八路軍的實際狀況,醫護人員不僅缺乏相關的醫療知識,有能力做手術的醫生也寥寥無幾。 白求恩不得不主動背負起我軍的醫療重擔,他每天至少要做十幾次手術,甚至都沒有用來暫作休息的時間。 所以,那3萬名編入東北野戰軍中的日本技工,其中有近萬人都是醫護人員,當然還有數量可觀的軍醫,他們拯救了數以萬計解放軍戰士們的生命。 這段歷史盡管鮮為人知,但仍舊無法抹除其痕跡。 ![]() 1950年,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一個名為李玉安的戰士在松骨峰戰役中身負重傷,一顆子彈貫穿了他的胸膛。 經多次手術傷口仍無法愈合,最后還是一名日本醫生拯救了他的生命。 同樣的,一名日本女護士在遣返回國后,在日記中記述了她在中國工作的往事。 1945年8月17日,日本關東軍放下武器停止了抵抗,許多日本婦女本以為會安全地遣返回國,但沒想到遭到了蘇軍的殘暴對待。 這名女護士此時才18歲,后來有幸被東北野戰軍收編,才保全了自己,從此成為隨軍護士,一直跟隨部隊從哈爾濱來到了武漢。 她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在中國軍隊工作的那段時期很累很累,因為有許多傷員都被送到了后方醫院,在這里我并不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危,他們都稱呼我為同志……后來在跟隨部隊轉移時,我也能吃到一些饅頭米飯,同時期的中國護士則只能吃到高粱米。” ![]()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名為林彌一郎的日本人,在被我軍收編后,更是參與培養了新中國第一代的飛行員。 他效力于日本關東軍第二航空軍團,曾和美國著名飛行員陳納德在空中發生激戰,具有豐富的飛行經驗。 1946年,東北野戰軍東拼西湊,勉強湊出了一百多架戰斗機,成立了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俗稱“東北老航校”。 林彌一郎和他的日本同事,在這里培養了一大批中國飛行員。 還和張開帙等航校創始人,共同解決了飛機燃油不足的問題,用特制酒精完美代替了飛機燃油,被學員親切地稱為“萬能教員”。 ![]() 4.能征善戰的東北野戰軍誠然,這3萬日本技工和醫護人員為東北野戰軍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他們為東北野戰軍提供了源源不絕的武器彈藥,解決了戰士們彈藥不足和無法及時就醫的后顧之憂,許多硬仗、惡仗都是因此才獲得最后的勝利。 但是,更重要的還是得益于東北野戰軍那強悍的戰斗力與得當的戰斗指揮。 其中,就不得不提到林彪。 自1927年跟隨我黨參加南昌起義以來,他從基層指戰員做起,一步一個腳印,積累起了豐富的戰斗經驗。 從而厚積薄發,且經常站在極高的角度看待問題。 ![]() 1929年以來,黨內彌漫悲觀情緒,他提出了“紅旗還能打多久?”等尖銳問題。 這時毛主席察覺到了他的目的,趁勢寫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片中國革命綱領性的文章。 堅定了我黨取得最后勝利的信心,同時還提升了紅軍的士氣。 自此之后,林彪緊緊跟隨毛主席的步伐,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除了能征善戰外,他還培養出了我黨一大批功勛卓著的將領。 如善打硬仗、惡仗的三十八軍軍長梁興初。 抗美援朝中,三十八軍在梁興初的帶領下,打響了漢江南岸阻擊戰、三所里阻擊戰等著名戰役,立下了赫赫戰功,更是被彭德懷元帥冠以“萬歲軍”的美譽。 ![]() 除此之外,東北野戰軍還有著堪稱苛刻的訓練作風和靈活多變的戰術變化。 東北野戰軍在如此嚴苛的訓練下,擁有著極強的戰斗力和頑強的戰斗意志。 如塔山阻擊戰,東北野戰軍面對裝備精良的國民黨東進兵團,面對敵人前所未有的炮火覆蓋,全體官兵無一人后退,誓死與陣地共存亡。 一向愛兵如子的林彪,都罕見地向第二兵團司令員如此說道: “我不要傷亡數字,我只要塔山!” 負責守衛塔山的吳克華也這樣說道:“塔山阻擊戰讓我真正見識了什么叫尸山血海!” 這是一場連林彪都不敢斷言結局的戰斗,但即使如此,東北野戰軍還是完美地打贏了塔山阻擊戰。 足可見東北野戰軍的頑強與不屈! ![]() 在取得遼沈戰役和平津戰役的勝利后,東北野戰軍又繼續向南奔赴祖國大地,解放了湖廣、跨越了瓊州海峽、打到了海南島,席卷了大半個中國。 據統計,東北野戰軍在解放戰爭中共取得了俘敵或殲敵達188萬,消滅土匪達135萬,合計殲敵共323萬人的輝煌勝利。 雖然東北野戰軍先后有著:東北人民自治軍、東北野戰軍、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等不同的番號。 但他們為新中國做出的巨大貢獻,卻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消失殆盡,而是亙古不變地記錄在中國人民的心中! 由于平臺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