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是理想,群處是現實。 沒有人可以活在真空里,不管是哪一個年齡段的人。 孩子要玩伴,否則就太無聊了;成年人要群體,合作共事;老年人要親友,互相關照。 問題是,我們要如何才能與人搞好關系呢? 請客吃飯,送禮,是很常見的方法。 說實話,很多人在和你一起吃飯,收了你的禮物之后,卻并沒有給你帶來什么好處。甚至有人放下酒杯,就不記得你的名字了。 一邊是想方設法要人脈資源,一邊是熟悉的人都沒有好好互助。這社交確實很煩人。 挪威心理學家愛德華·莫索爾提出一個觀點:“真正長久的關系,不是短暫的社交互動,而是通過持續的信任、理解和真誠來維系的。”這就是“莫索爾法則”。 簡單來說,要搞好人際關系,就是“放長線,釣大魚”。 01 放長線,積累“人情”。 愛德華·莫索爾和同行經過多番研究,發現大腦中,存在一個無形的內置“GPS”,類似于車輛的定位系統。 借助研究,解答了一個人是如何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的?一個人怎樣會知道一個點到另一個點的路線的?我們如何存儲熟悉的路線,熟悉的人?并且在需要的時候,想起他們。 我們每一天都走同一條路去上班,那么開車出門,肯定不會迷路,萬一哪天修路,不得不改道,還會很不習慣。 人是潛意識里,是存在“習慣性路徑依賴”的。而形成這種依賴,依靠的是頻繁地走同一條路。
俗話說:“頭回生,二回熟。”這也印證了頻繁的交往,會帶來不錯的關系。 第一次請客吃飯,對方不一定會記住你;但是第二次大家又在一起吃飯,肯定會記住。送禮,也是一樣的。 富人李嘉誠,在沒有發跡的時候,做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推銷員。 他帶著拖把和水桶,走到一棟辦公樓,到經理的辦公室,說了自己的拖把有多好,水桶多好。但是經理沒有什么興趣。 第二天一大早,辦公樓的人都沒有上班,只有清潔工在搞衛生。李嘉誠就主動、免費幫助清潔工。 一番操作,辦公樓變得干干凈凈。上班的人,也陸續到了。 此時,經理就發現了“昨天來找我”的李嘉誠,并喊到辦公室,進行了交流。李嘉誠的拖把和水桶,就批量賣出去了。 社交大師卡耐基也講了一個類似的故事。 一個推銷員,在經理辦公室里,說了半天,沒有什么用。但是他發現辦公室里,有孩子的書包,還有集郵冊。 第二天,推銷員收集了很多的郵票和信封,再去找經理,并且把集郵的東西送給經理。 此時,經理開口了:“我的孩子就喜歡集郵......”推銷員就找到了做生意的突破口。 作為普通人,放長線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其一,單位上,多一些時間去向上司匯報工作,別總是默默無聞,做隱形人。 其二,生活中,愿意和你一起吃飯的人,你應該再次邀約他,表達自己交友的意愿。 其三,真誠地交流,給人留下值得信任的印象。 其四,給予人充分的尊重,避免夸夸其談,多一些時間去傾聽。有時候,對方受傷了,你和他待在一起就可以了。 一份長久的關系,留下來了,那么你的生活中,就多了一些能備用的人情牌。 02 釣大魚,長期“互助”。 我們在飯局中認識了一個人,但是過后很長時間不互動,自然就忘了。 如果之后你對他有一些小關心,人情就從表面的客套,到了深層次的交流合作。 汽車銷售大王喬吉拉德有一個習慣,就是每一個顧客的生日,他都會記住,然后在這一天發短信,送祝福。 一個很小的舉動,為他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在你看來,短信用處不大。但是在對方看來,這是被人“記住”的幸福。也就產生了情緒價值。 顧客會想,遇見了很多銷售員,為什么偏偏他記住了“生日”。這就是特別之處。
我們在一些電視劇里,看到一個女人,請一個男人幫助修理水電,后來女人請男人吃飯,表達感激。再后來,他們可能成為情侶,夫妻。這是一點也不奇怪的。 關系在遞進,幫助也會在遞進。 當然,對你有幫助的人,你也要找機會,盡快幫助他。這就讓關系,達到了預期效果。 戰國時,秦穆公看到一群偷馬的人,個個面黃肌瘦,一準是餓壞了。于是送酒給他們。 過了一段時間,秦穆公帶兵打仗,被困在對手的陣營里。就冒出一群人來拼死救助。這一群人,就是偷馬的人。 這段關系,不僅成就了秦穆公,也讓一群偷馬的人,成為了好士兵,甚至做了小將。 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大膽求助;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你及時出現。 能夠遞進的關系,會讓你長期受益。 03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可以做“局外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我們是無法離開社會的,只能融入社會。你忽然遇到事情了,強迫自己去刻意迎合誰,請人吃飯,送禮,就變成赤裸裸的交易,讓人不太樂意。 但是你能長期搭建深度的關系,遇到事情了,就能輕輕松松地得到幫助。
別總是格格不入,回歸真實社會,更重要。 搞好關系不難,難的是用真誠打動人,用幫助溫暖人,用信任籠絡人。 關系不是用完就扔,而是用了再用,互相用。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