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說,神是無所不能的。 但其實,神可能就是那些懂得生活規律的人。 世上真有神嗎? 沒人見過,我們聽到的都是些被叫做神的人。 比如營銷之神、管理之神、銷售之神、股神、財神、食神…… 有人說,懂得跟著規律走,那就是神。 很多人一輩子都在琢磨,這“規律”到底是啥? 1、就是事物之間那些固定、本質、反復出現的關系; 2、就是那些有規律的節奏; 3、就是那些決定事物怎么發展的基本聯系; 4、規律是客觀存在的,不隨人的意愿而改變; 5、不管你認不認,規律都在起作用; 6、這世上的一切都受規律管,相互對立,又相互聯系。 這就是規律,誰要是能摸清規律,按規律來,那結果肯定不會差。 電視劇《天道》里,有個叫丁元英的男主角。 他要實現個奇跡,把一個貧困村帶進市場,讓他們自己能掙錢,持續發展。 丁元英說:想致富,不能靠別人,得靠自己。 王廟村扶貧的時候,他就沒給村民那種不切實際的希望。 我能教你們的就是怎么在市場里生存,真正能救你們的,只有你們自己。 有人問他:“你跟農民打交道,不統一管理,怎么保證質量和成本? 怎么解決利益沖突?” 丁元英說:“不能管得太死,不然就完了,連解決問題的機會都沒了。” 他說:“農民能拼什么?就是拼那種別人受不了的苦,拼的就是不怕吃苦!” 股東籌備會議上,老丁跟農民說: “生存的法則很簡單,就是忍別人忍不了的,做別人做不了的。忍和能,就是生存的空間。咱們比別人多忍一點,多能一點,就多一分生存的機會。市場競爭很殘酷,最后誰能多喘一口氣,誰就是贏家。” 咱們在家就能生產,生活、生產一體化。 充分利用家里的房屋、場地和勞動力,沒有那些基建和土地的投資。 生意好的時候,就多干點,生意不好,咱們就少干點,沒有一般企業的巨大運營成本負擔。 咱們不僅要讓產品,在質量和價格上有優勢? 還要讓整個生產系統,能抗住市場的波動,這樣咱們就能比別人多一口氣。 各個生產環節之間,用現金交易,一環扣一環,誰出問題誰負責,不影響別人。 讓他們有個過程去改進,讓市場去調整他們,用經濟手段解決質量和成本問題。 王廟村一開始什么都沒有,就是靠幾個音響愛好者的熱情,和幾戶農民的手工作坊。 再加上丁元英的策劃,從人性和市場規律出發,白手起家。 整個過程中,從項目開始,每個環節都是公開、公平、合理、合法的。 順應自然規律,沒有任何秘密和違法,所謂的奇跡其實就這么平淡、簡單。 丁元英在股東會議上說:我能在這說話,是你們給我面子。 你們讓我說,我就多說幾句,不讓我說,我就不說。 我的作用就是把大家聚在一起,教大家怎么在市場里生存。 你們想想,如果我是騙子,你們口袋里也沒什么值得我騙的,所以放心吧。 扶貧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是大家的事,是你們的人和資本的事。 我能圖什么? 你們讓我說話,說明我的話對你們有用,那我就盡力幫忙。 會議總結時說:咱們再說說這個救不救的事。 歷史上哪有救世主的記錄? 從來都是自己救自己,如果真有救世主,那就是符合規律的文化。 具體到咱們這事,就是認準市場,吃別人吃不了的苦,做別人做不到的成本和質量。 這就是你們的救世主。 扶貧的本質是扶,如果你自己都不想站起來,誰也幫不了你。 跟著規律走,就是聰明人。 女主角芮小丹看到這一切后想:原來實事求是就是奇跡! 原來說實話、辦實事的人就是神! 可見,讓人做到實事求是有多難,讓人說實話、辦實事有多難? 反而做到這些的,卻成了倒行逆施說鬼話、辦鬼事的人。 她得出的結論是:“神就是道,道就是規律,規律如來,不容置疑,跟著規律走的人就是神。” 今天就說這么多,或者可以這么說,誰掌握規律,誰就是神! 這世上本來就沒有什么奇跡? 所謂的奇跡,不過是常人思維難以理解的平常事罷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