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家,他們是勇敢的探索者,用勇氣和智慧開啟了人類認識世界的新大門。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一群杰出的航海家,他們的壯舉不僅改變了世界的面貌,也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本文將帶您領略世界上著名航海家的風采。 一、鄭和:大明傳奇航海家![]() 1. 出身與成長鄭和出生于云南一個普通的回民家庭。1381 年,明軍平定云南,13 歲的鄭和被俘虜成為宦官,后分配至燕王朱棣府中執役。在燕王府期間,鄭和憑借自身的聰慧和努力,逐漸得到朱棣的賞識。建文年間,朱棣發動 “靖難之役”,鄭和隨從立功,累升太監。永樂二年,成祖御書鄭字,賜名鄭和,選為內官監太監。 2. 七下西洋壯舉1.首航與海陸并進戰略 1405 年 6 月,鄭和與王景弘等人奉命出使西洋。他率領士卒二萬七千八百余人,帶上大量金、帛、貨物,乘坐為此建造的六十二艘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的大船。從蘇州劉家河出發,泛海到福建,又從福建五虎門啟航,首站到達占城,在那里與張輔勝利會師。隨后歷經爪哇、印度等地。鄭和所到之處,向各國藩王宣布天子詔令,并賜贈禮物,以理服人化解沖突。返航時經過舊港,酋長陳祖義搶掠商旅,鄭和派使者招安,陳祖義詐降后陰謀搶劫船隊,被鄭和識破并擊敗,擒獲陳祖義。 2.后續航行與貿易文化交流 回國不久,鄭和再度奉命出使西洋。他率領龐大的船隊,依舊從劉家河出發,至福建長樂太平港順風南下,先至占城,后歷經爪哇、古里、暹羅、柯枝等國,至錫蘭返航。各藩國國王紛紛貢以珍寶、珍禽、異獸,鄭和的船上裝滿各國的貢物品。在航行過程中,鄭和不僅進行貿易活動,還傳授農耕技術,維護正義幫助他國復位。這期間,鄭和還在南京修建了一座祠來貢奉海女神天妃,將船隊的平安歸來歸功于天妃的庇佑。 永樂七年九月,鄭和率大船四十八艘、官兵二萬七千多人,第三次奉命南下西洋。他沿著之前開辟的航線,歷經占城、真臘、滿剌加、阿魯、蘇門答臘、南巫里、小葛蘭、柯枝、錫蘭等國,并于古里返航。返航途中,再次經過錫蘭時,國王亞烈苦柰兒將鄭和引誘到國中,索要金幣并發兵搶劫鄭和船只。鄭和偵察到敵人大軍已出,國內空虛,便率領二千多人,出其不意地攻破其都城,生擒亞烈苦柰兒和他的妻兒及屬官。永樂九年六月,鄭和攜帶十九國的使者,回到南京,向朱棣獻上俘虜的亞烈苦柰兒。朱棣熱情款待外國使者,又赦免了亞烈苦柰兒的罪責,將他們釋放回國。 3. 歷史影響與遺憾鄭和七下西洋極大地刺激了明代臣民尋求海外的熱情,他的船隊帶回了許多外國的特產和文化,也將中國的文化和技術傳播到了海外。他留下了珍貴的航海資料,如《鄭和航海圖》等,為世界航海史、航海技術的提升做出了非凡貢獻。然而,明朝后期海權衰落,令人惋惜。鄭和的壯舉雖然成為了歷史的輝煌篇章,但明朝未能持續發展海外貿易和航海事業,錯過了成為海洋強國的機遇。 二、哥倫布:地理大發現先驅者1. 成功首航準備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出生于意大利西北部熱那亞共和國。他自幼參加航海活動,對航海充滿熱情。在多個國家的航海經歷以及從妻子家族繼承的航海資料,讓他堅信地圓說,認為從大西洋一直西航可到達東方。他的遠航計劃雖遭葡萄牙、法國、英國等國拒絕,但他始終沒有放棄。最終,在西班牙天主教徒阿拉貢的費爾南多二世、卡斯蒂利亞王國和萊昂王國的女王伊莎貝拉一世的資助下,他開始了偉大的西航計劃。 哥倫布與西班牙女王簽訂協定后,積極籌備船隊。船隊由旗艦圣瑪麗亞號和兩艘輕快帆船平塔號和尼娜號組成。為了這次航行,他還招募了水手,其中甚至有一些是從牢房里放出來的犯人。 2. 航行過程與發現1492 年 8 月 3 日,哥倫布率領船隊從西班牙西南的帕洛斯港起航。剛離開西班牙,他就發現 “平塔” 號受損,只好前往加那利群島進行維修。之后,船隊完全不顧當地人的意愿,宣布該島被卡斯蒂利亞占領。9 月 6 日,船隊再次出發,開始橫渡大西洋的航行。這一路上并非一帆風順,船員們在長期的航海過程中壓力越來越大,風向的變化也時刻牽動著他們的情緒。10 月 12 日清晨,“平塔” 號上的水手發現了陸地,這就是巴哈馬群島中的華特林島,哥倫布將其命名為圣薩爾瓦多島。但他以為自己到了亞洲(其實是美洲),還以為那個島是印度,所以稱當地人為 Indians(印度人)。 在島上土著居民的指點下,船隊繼續向南航行,先后到達古巴、海地等地。12 月 6 日,兩艘遠洋帆船駛抵達海地島,哥倫布見到島上居民身上戴有金片裝飾,以為這里是東方的日本。12 月 25 日,“圣瑪利亞” 號在海地島擱淺,哥倫布留下 39 名水手建立 “白人村”,自己換乘 “尼雅” 號匆匆返航。1493 年 1 月 16 日,“尼雅” 號意外地發現了前幾天失蹤的 “平塔” 號帆船,兩艘船結伴駛往大西洋。3 月 15 日,船隊回到了西班牙出發港巴羅斯港,結束了首次遠航。 3. 評價與爭議哥倫布既是英雄也是劊子手,他的發現為世界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他的四次航行開辟了歐洲與美洲的持續接觸,開辟了新航路,發現了新大陸,是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偉大成就,影響了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他的航海帶來了世界各國和各地區之間經濟關系和經濟制度的重大變化,使歐洲的商路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轉移到了大西洋,促進了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和工業的發展。新航路的開辟和美洲的 “發現” 帶來的重要后果是殖民掠奪的開始,但另一方面也使亞、非、美廣大地區納入了歐洲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初步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對中世紀天主教的世界觀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然而,對于美洲原住民而言,哥倫布的到來意味著對美洲原住民野蠻和殘酷大掠殺的開始,近年哥倫布的成就日益受到人權人士批判,部分美加的城市更把法定假日 “哥倫布日” 改為 “美洲原住民日”。 三、麥哲倫:環球航行第一人![]() 1. 出身與環球航行背景費迪南?麥哲倫于 1480 年出生在一個葡萄牙騎士家庭。10 歲時失去雙親,后在索薩家族安排下到里斯本宮廷擔任少年侍從。成年后為王室航海事業服務,接觸到最高機密航海記錄,為日后的航海壯舉奠定理論基礎。 1505 年,24 歲的麥哲倫加入印度遠征艦隊,在總督阿爾梅達指揮下,在東非和印度西海岸展開征戰活動,首次接觸航海儀器,積累指揮部隊經驗和商人式精明思維。1509 年參與第烏海戰受傷回國,但他已習慣冒險探索,渴望獲得利益和聲望。鑒于葡萄牙同類人才多,他前往西班牙碰運氣。 當時西班牙人通過哥倫布的成功登上新大陸,主要靠農業和種植園經濟維持殖民地收益,正忙于尋找黃金國。而西班牙國王因在意大利戰場用兵,需開拓新創收途徑。南洋的摩鹿加群島盛產香料,未被葡萄牙完全掌控,且根據《托德西利亞斯條約》,該群島位于西葡勢力劃分邊緣,可打擦邊球。來自葡萄牙且曾在印度服役的麥哲倫引起西班牙王室注意,他獲得西班牙海軍上將頭銜,奉命用 5 艘翻修舊船和 2 年補給,向西去往摩鹿加群島,開啟環球航行,若成功將成為第一人,名望超越哥倫布,且航行收益巨大。 2. 艱難的環球之旅1519 年 9 月 20 日,麥哲倫的船隊離開西班牙海岸。雖獲王室授權,但出航過程一波三折,船員不清楚目的地,此行危險系數大,西班牙王室大量使用罪犯、流亡者、改信基督教的摩爾人和猶太人為主力,并用葡萄牙變節者指揮。1520 年 1 月 12 日,完成第一階段航程,利用貿易風避開葡屬巴西海岸,進入拉普拉塔河口,但在沿海峽灣中尋找西進航道耗費兩個月,引發西班牙人憤怒,部分貴族軍官帶領下發動叛變。麥哲倫在只有 2 艘船忠于自己的情況下,突襲叛變船只,重新奪回控制權并平息叛變。春季來臨,船隊抵達阿根廷南部巴塔哥尼亞海岸,麥哲倫綁架部分土人作為活體標本。10 月 21 日,艦隊進入神秘海域,命名為火地島。 此后歷經漫長的 98 天無人區航行和短暫滯留,船隊發現馬里亞納群島,進行淡水補給。1521 年 4 月 7 日到達菲律賓群島,麥哲倫在宿務島企圖建立殖民地,介入當地土著內訌,在戰斗中被標槍刺中后砍死。 3. 歷史意義麥哲倫的環球航行證明了地球是球體,改變了人們對地理空間的認知,開啟了大航海時代的新篇章。歐洲列強紛紛派遣船隊探索未知海域,尋找新貿易路線和殖民地,對世界政治、經濟和文化格局產生重大影響。雖然麥哲倫本人在菲律賓去世,但其航海為后來的歐洲商人和探險家提供了寶貴信息和經驗,促進了歐洲與中國之間的間接聯系,為中歐交流奠定基礎。他的壯舉是對人類探索未知世界、追求知識真理的永恒象征。 四、詹姆斯?庫克:勇敢的探險家和制圖師![]() 1. 成長與職業背景詹姆斯?庫克出生于英國約克郡米德爾斯伯勒市郊,家庭并不富裕。他的父親是一名蘇格蘭農民,在雇主的資助下,庫克接受了一定的教育。17 歲時,庫克接觸到船只和大海,從此對航海產生了濃厚興趣。18 歲時,他成為惠特比著名貴格會船主約翰?沃克的學徒,在煤炭運輸船上開始了海員生涯。在此期間,他在危險水域工作,積累了豐富的航海經驗,并利用船只整修時間學習航海、天文、數學和幾何知識。 21 歲時,庫克正式開始航海生涯。1752 年,24 歲的他晉升為海上協調員,三年后被任命為三桅帆船的指揮員。1755 年,27 歲的庫克自愿入伍,加入英國皇家海軍,擔任海員。憑借出色的指揮能力和繪制地圖的才能,他在海軍中迅速晉升,成為海軍制圖師。 2. 三次探索太平洋1768 年,庫克被英國皇家學會和海軍部聘為考察隊指揮,開啟了他的三次探索太平洋之旅。在 12 年的時間里,他帶領船員完成了一系列壯舉。 第一次探索(1768 年 —1771 年):1768 年 8 月 25 日,庫克率領 “奮進號” 從英國普利茅斯起航。這艘原本是運煤船的探險船,經改造后載著 97 名船員,包括自然科學家、天文學家、植物學家等。他們經由火地島與埃斯多斯島之間的勒美爾海峽,進入德雷克海峽,歷時 33 天繞過合恩角。進入太平洋后,在塔西提島完成了觀測金星凌日的任務。隨后,庫克命名了社會群島,并繼續探索,最終瞭望到新西蘭北島東海岸的波弗蒂灣西端。 第二次探索,暫無資料。 第三次探索,1779 年,庫克帶領船隊繼續探索太平洋。在這期間,他們來到了夏威夷群島。 庫克的三次探索太平洋,不僅帶領船員成為首批登陸澳洲東岸和夏威夷群島的歐洲人,還創下了首次有歐洲船只環繞新西蘭航行的紀錄。他運用測經儀制作了精確的航海圖,為航海技術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此外,他還通過引入新鮮蔬菜水果改善船員的飲食,預防壞血病。 3. 悲壯結局1779 年 2 月 14 日,詹姆斯?庫克在夏威夷島的基亞拉凱庫亞附近與當地夏威夷族發生打斗,最終遇害身亡。 關于庫克的死因,有多種說法。一些后世畫作中描繪庫克是調停者,但也有畫作顯示他揮舞槍支意圖攻擊島民。夏威夷人流傳的說法是庫克被一名酋長殺害,遺體與其他遇害海軍陸戰隊員的遺體當場被島民拖走。后來,庫克的尸骸部分被交還,并在海葬儀式中被投入大海。 詹姆斯?庫克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勇敢探索和制圖成就為人類認識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盡管他的結局悲壯,但他的精神激勵著后人不斷探索未知的領域。 五、達?伽馬:印度航線開拓者![]() 1. 貴族出身與使命瓦斯科?達?伽馬出生于 1469 年的葡萄牙一個名望顯赫的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出色的航海探險家,曾受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的派遣從事開辟通往亞洲海路的探險活動,雖幾經挫折但壯志未酬而離世。達?伽馬的哥哥巴烏爾也是一名終生從事航海生涯的船長。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達?伽馬青少年時代就受過航海訓練,可謂是出生于航海世家的貴族子弟。 15 世紀下半葉,西歐發展迅速,對外貿易交流也日益繁榮。由于《馬可?波羅游記》對中國和印度的精彩描述,使西方人認為東方遍地是黃金、財寶。然而,原有的東西方貿易商路卻被阿拉伯人控制著。為了滿足對黃金的貪欲,歐洲的封建主、商人、航海家開始冒著生命危險遠航大西洋去開辟到東方的新航路。野心勃勃的葡萄牙國王若奧二世妄圖稱霸世界,曾多次派遣船隊考察和探索通向印度的航道。1492 年哥倫布率領的西班牙船隊發現美洲新大陸的消息傳遍西歐,面對西班牙將稱霸海上的挑戰,葡萄牙王室決心加快探索通往印度的海上活動。于是,這一重大政治使命就落在了年富力強、富有冒險精神的貴族子弟達?伽馬身上,他肩負起開拓從歐洲繞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線的重任。 2. 偉大的航行1497 年 7 月 8 日,達?伽馬奉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之命,率領四艘小型船共計 170 多名水手,由首都里斯本啟航,踏上了探索通往印度的航程。他循著 10 年之前迪亞士發現好望角的航路,迂回曲折地駛向東方。此時的葡萄牙國內貴族們對繼續向東尋找印度持否定態度,葡萄牙新國王曼努埃爾一世只能盡可能地購買和使用較小的船只出航,并得到了國內工商業階層的一致支持。曾經為王國發現好望角的航海英雄迪亞士也率領一支小船隊為新的印度洋遠征艦隊護航開道。 水手們歷盡千辛萬苦,在足足航行了將近 4 個月時間和 4500 多海里之后,來到了與好望角毗鄰的圣赫勒章灣,看到了一片陸地。向前將遇到可怕的暴風襲擊,水手們無意繼續航行,紛紛要求返回里斯本,而達?伽馬則執意向前,宣稱不找到印度他是決不會罷休的。圣誕節前夕,率領的船隊終于闖出了驚濤駭浪的海域,繞過了好望角駛進了西印度洋的非洲海岸。1497 年圣誕節時,達?伽馬來到南緯 31° 附近一條高聳的海岸線面前,他想起這一天是圣誕節,于是將這一帶命名為納塔爾,現今南非共和國的納塔爾省名即由此而來,葡語意為 “圣誕節”。 1498 年 1 月,達?伽馬的船隊抵達了東非的莫桑比克海域。深知自己有重任在身且兵力單薄,所以不敢在蒙巴薩戀戰。在擺脫了臨時聚集的穆斯林船只后,他們繼續向北航行,于 4 月 14 日轉入了同蒙巴薩的競爭對手城市 —— 馬林迪。當地的統治者雖然也是穆斯林,但卻出于打擊競爭對手的目的與葡萄牙人表示友好。馬林迪的統治者不僅允許達?伽馬在自己的城市建立用于貿易和支持航海的小型要塞,還為達?伽馬奉上大禮:資深領航員艾哈邁镕?伊本?馬吉德。這位出生于阿拉伯半島阿曼地區的導航員,是當時著名的航海學專家,由他編著的有關西印度洋方面的航海指南當代仍有一定的使用價值。 正是在這位經驗豐富的領航員的帶領下,葡萄牙船隊于 4 月 24 日從馬林迪啟航,利用印度洋海上只有每年上半年才特有的西南季風,直撲印度海岸。終于在 1498 年的 5 月 20 日抵達了印度西南海岸最強大的港口城市卡利卡特,開辟了直接航線。 3. 人生終點達?伽馬開辟新航線后,又兩次到印度,并被任命為印度總督。1519 年受封為伯爵。1524 年,他被任命為印度副王。同年 4 月以葡屬印度總督身份第三次赴印度,9 月到達果阿,不久染疾。12 月死于柯欽,享年 53 歲。達?伽馬這位從歐洲繞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線的開拓者,最終在印度結束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六、迪亞士:好望角發現者![]() 1. 王族世家背景迪亞士出生于葡萄牙的一個王族世家,其家族在航海領域有著深厚的淵源。他的父親迪尼什?迪亞士和祖父若昂?迪亞士都是追隨恩里克王子的航海家。迪亞士作為皇家騎士,擔任皇家倉庫的主管,并且是戰船 “圣克里斯托旺” 號的主人。青年時代的迪亞士就對海上的探險活動充滿興趣,曾隨船到過西非的一些國家,積累了豐富的航海經驗。 2. 發現好望角1487 年 8 月,迪亞士受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委托,出發尋找非洲大陸的最南端,以開辟一條通往東方的新航路。他率領兩條武裝艦船和一艘補給船,沿著非洲西海岸向南駛去。剛開始船隊航行時,迪亞士覺得速度緩慢,便下令讓裝著食物的貨船直接返航,船隊前進速度因此變快。然而,就在他高興之時,大風暴突然襲來,迪亞士連忙命令落帆并改變方向行駛。風暴實在太大,船只無法控制,被推往了南方。在此之后,迪亞士的航線越來越接近好望角。他意識到他們可能繞過了非洲南端,船隊所處位置可能是印度洋。為印證想法,他讓船隊繼續向東北方向航行。三天后,他們來到一個伸入海洋很遠的地角,迪亞士把它命名為 “風暴之角”。后來葡萄牙國王將其改名為 “好望角”。 迪亞士的船隊沿著已被他的前幾任船長探查過的路線南下。過了南緯 22 度后,他開始探索歐洲航海家還從未到過的海區。大約在 1488 年 1 月初,迪亞士航行到達南緯 33 度線。1488 年 2 月 3 日,他到達了今天南非的伊麗莎白港。迪亞士明白自己真的找到通往印度的航線。1488 年 3 月 12 日,他們在非洲最南端的崖石上刻下了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的名字,以及葡萄牙盾形紋徽、十字架等等,以紀念這一發現。 3. 遇難結局1500 年 3 月 9 日,迪亞士和另一位航海家卡布拉爾龐大的艦隊出發了,迪亞士擔任其中一條船的船長。1500 年 5 月 12 日,一些喜歡研究星象判斷未來命運的船員看見一顆彗星劃過天際并朝好望角劃去,認為這是災難降臨的預兆。正巧,在經過好望角附近,他們遇到了大風暴,有 4 艘船被毀和打翻,船上人員全部遇難,其中包括迪亞士。迪亞士曾闖過了印度航線的最艱險的道路,但最終他還是沒能到達真正的印度。 七、德雷克:英國海盜英雄![]() 1. 出身與早期經歷弗朗西斯?德雷克出生于英國德文郡,從小家境貧寒,住在廢棄的海船上。12 歲時成為水手,在表兄約翰?郝金斯的支持下接受了良好教育。1567 年開啟了自己的第一次探險航行,并成功到達加勒比海。他的早期經歷充滿波折,1568 年與表哥出海進行黑奴貿易時,船隊遇風暴后在墨西哥灣避難,卻遭西班牙總督意外襲擊,僅他和表哥逃出生天,從此對西班牙懷有刻骨仇恨。 2. 輝煌成就德雷克完成了兩次全球航行,特別是在第三次探險航行中發現了合恩角和德雷克海峽。他還是英國著名的私掠船船長,多次成功攻擊西班牙船隊,包括劫掠西班牙在加勒比地區的港口。軍旅生涯中最輝煌的時刻當屬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1588 年,面對來勢洶洶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德雷克胸有成竹。西班牙人想用傳統戰法,沖撞敵艦后強行登艦肉搏奪取英國船只。而英國艦隊在德雷克的帶領下,采用了全新的戰術。英軍除了 34 艘皇家海軍戰艦外,還有私人戰船 60 多艘,其中 34 艘戰艦組成 “德雷克支隊”。英國艦隊共載有作戰人員 9000 多人,全是船員和水手,沒有步兵。英國的戰艦船體小、速度快、機動性強,且火炮數量多、射程遠。德雷克認為 “海上的事要由船來解決,和步兵沒有關系”。在火力配備方面,英國人使用輕型的 “長炮” 且多布置在兩舷,這種火炮威力雖不及重炮強大,但射程更遠。在海戰中,英國更大的優勢在于新的戰斗隊形。 西班牙人的戰艦分成集團,以橫隊迎敵,而德雷克推出新戰術,讓艦船首尾相接排成一字陣,用側面的舷炮轟擊。這一變化改變了海戰模式,使步兵在海戰中完全失去價值,自此以后火炮取代步兵成為海戰的主角。最終,西班牙無敵艦隊在英吉利海峽的戰斗中遭受重創,損失了近一半的船只和大量人員,而英軍則一船未沉且死傷不足百人。德雷克因此被譽為 “民族英雄”,被封為英格蘭勛爵,登上海盜史上的巔峰。 3. 晚年與離世1595 年西印度群島遠征失利后,德雷克的人生開始走向下坡路。1596 年 1 月 27 日,他因痢疾病逝于巴拿馬。德雷克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既是英女王書面認可的海盜,又是民族英雄。他的發現和壯舉為英國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和榮譽,也改變了世界航海史的進程。 這些著名航海家們以無畏的勇氣和探索精神,書寫了人類歷史上壯麗的篇章。他們的故事激勵著我們不斷追求未知,勇敢地開拓未來。這些航海家們的壯舉不僅改變了世界的面貌,也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和精神遺產。他們的勇氣、智慧和探索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不斷前進,去探索未知的世界,開拓更加美好的未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