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港險圈又起風波:從2025年1月起,香港保險產品的收益率上限可能被定為6.5%!這條消息一出,直接炸開了鍋。要知道,港險一直以高收益率著稱,這次調整是否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呢? 其實,很多人買香港儲蓄型保險時,關注的重點都是“分紅”。但問題來了,你知道這些分紅是怎么算的嗎?保險公司承諾的收益率,真的能實現嗎?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順便分析一下新規的影響。 一、分紅實現率到底是什么?簡單解釋一下分紅實現率,簡單來說就是保險公司實際派發的分紅金額,與他們最初承諾的預期分紅之間的比值。用一個公式來表示就是: 分紅實現率 = 實際派發的分紅金額 ÷ 預期分紅金額 比如,某款儲蓄型保險承諾的分紅是100萬港幣,但最后實際派發時只有80萬港幣,那么這款產品的分紅實現率就是 80%。 很多人可能會疑惑:分紅不是承諾的嗎?為什么還有實現率這種說法?其實,分紅型保險的收益并不是100%保證的,它的預期收益率是基于保險公司對未來投資市場的假設來估算的,實際能實現多少,取決于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二、為什么分紅實現率經常“跳票”?真相在這里!1. 分紅是預期,不是保證很多香港保險產品在宣傳時,都會用“預期收益率”吸引目光,比如“7% IRR(內部收益率)”“6.5%年化回報率”等。但這些數字并不是保底收益,而是基于理想市場條件下的預測。實際的分紅金額可能高于或低于這個預期值。
2. 分紅實現率過低,客戶可能“虧損”當分紅實現率低于100%時,客戶的實際收益會比預期少得多,甚至可能跑輸通貨膨脹。尤其是長期儲蓄型保險,時間越長,分紅實現率的波動對最終收益的影響也越大。 3. 收益率上限調整,分紅壓力更大從2025年起,香港儲蓄險的收益率上限可能被定為6.5%。這意味著保險公司在設計產品時需要更加保守,分紅實現率可能進一步降低。 三、分紅實現率怎么算?舉個例子你就懂了!說了這么多,來個實際案例吧: 假設你投保了一款儲蓄型保險,預期分紅金額如下:
從表中可以看到,隨著時間推移,分紅實現率逐漸下降。這是因為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可能無法跟上市場預期。 所以,分紅實現率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受到多方因素影響。如果你發現某款產品的分紅實現率始終低于100%,就要警惕了:這款產品可能并不適合長期持有。 四、收益率上限降到6.5%,對分紅實現率有什么影響?1. 預期收益率降低,分紅更穩健收益率上限的調整,可以看作是對香港保險市場的一次“降溫”。過去,很多保險公司為了吸引客戶,宣傳“高分紅”“高收益率”,但實際能實現的收益往往達不到預期。 這次調整后,保險公司設計產品時會更加保守,分紅實現率有望提高到更接近100%的水平,但客戶的預期收益率會下降。 2. 分紅實現率可能更加透明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大,保險公司需要更加清晰地向客戶披露分紅實現率等關鍵指標。這對客戶來說是好事,可以更透明地了解產品收益。 3. 短期內投保熱潮可能加劇新規實施前,很多客戶可能會“搶跑”,趁收益率上限未調整時投保現有產品。這會導致短期內投保人數激增,但長期來看,市場會趨于理性。 五、如何選擇高分紅實現率的產品?幾個實用技巧1. 參考歷史分紅實現率在選擇產品時,可以向保險公司或經紀人索要過去幾年該產品的分紅實現率數據。如果某款產品的分紅實現率長期低于90%,就要謹慎了。 2. 關注保險公司的財務實力強大的保險公司通常有更穩健的投資能力,分紅實現率也更有保障。例如,保誠、宏利、中國人壽海外等知名保險公司,歷史分紅實現率通常較高。 3. 選擇更保守的產品一些保險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雖然不高,但分紅實現率較為穩定。例如,收益率上限調整后,6.5%的產品可能比7%的產品更靠譜。 六、買保險前,這些坑一定要避開!
七、寫在最后香港保險市場正處于變化之中,收益率上限的調整會對儲蓄型保險帶來深遠影響。對于客戶來說,這未必是壞事,因為更低的預期收益率可能意味著更高的分紅實現率。 最后提醒一句:買保險前一定要多家對比,貨比三家準沒錯! 選擇產品時,不要只看廣告宣傳,分紅實現率才是決定你收益的關鍵指標。如果你對某款產品不確定,或者不知道該怎么選,也可以找我聊聊,我會根據你的需求給出中立的建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