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四平保衛戰失利,我軍在東北的局勢非常嚴峻。林彪當時甚至做了最壞的打算,放棄哈爾濱,將傷員送到朝鮮,主力則進山打游擊。 而遠在延安的毛主席也陷入了苦苦的思索。 當過主席秘書的胡喬木后來回憶,當時四平保衛戰失敗之后, 毛主席想了三天三夜。 毛主席在想什么呢? 他想的是到底要不要和國民黨蔣介石徹底決裂,還是再次和談。 毛主席經過深思熟慮,最終做出了影響深遠的英明決定: 和國民黨繼續打下去。 毛主席做出這個決定想了很久,但是說服其他同志也花了不少的時間。 不同的人處于不同的位置,看問題的視角自然都有不一樣,那么對于同一個事件的觀點自然也各有差異。 在是不是要和國民黨徹底決裂這個問題上,當時黨和軍隊內有不同的看法。而且當時不少中高級干部對于戰爭的最終結果,也并不樂觀。 抗戰結束之后,國民黨擁兵500萬,部分嫡系部隊的裝備與美軍陸軍裝備一樣,參加過滇西戰役的重炮部隊列裝了美軍105毫米大口徑榴彈炮。 而我軍這邊雖然也有不小的發展,但是總兵力只有120多萬,裝備相比國民黨也是差了不少。最好的裝備也就是從日軍手里繳獲的三八式步槍和九四式山炮。 ![]()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彼時沒有人看好我軍,認為如果內戰開打,勝者只會是蔣介石。 四平保衛戰失利之后,事實上我軍內部不少將領是認為在當時的條件下,我軍很能打贏國民黨。 李富春、黃克誠給中央寫了一封長信,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暫時忍讓,等時機成熟了再打。 李黃二人的觀點代表了不少人的想法,他們認為二戰時蘇聯元氣大傷,很難支援我們,即使可以支援我們,估計也無法及時支援。而蔣介石則得到了美國的支持和軍事援助,無論人數還是武器質量都比我們強大很多。 而且四平之后,他們普遍認為我軍目前實力還不具備和國民黨攤牌。 他們說的對嗎? 軍隊不少將領畏難,思想上不統一了,怎么辦? 對,他們說的是事實。 這些毛主席也看到了,也思考了,但是毛主席看得更深,看得更遠。 李黃等人看到了我們自己的困難,毛主席也看到了,但是同時毛主席還看到了蔣介石的困難。 毛主席給李黃二人寫了一個很長的回復,其中重點提到了蔣介石國民黨的困難: 蔣介石兵力雖多,但是要分散占領各地, 這樣兵力就分散了; 而且國民黨人數占優勢,但是長期以來內部派系林立,保存實力是一貫作風, 而這些派系是可以進行分化和利用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此外國民黨要占地盤,恢復自己統治, 要做的事情很多。 毛主席還強調了 二次大戰以后國際進步力量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我們如果堅決斗爭,可能比退讓要好得多;如果沒有斗爭精神,結果將極壞。 光看到自己的困難和敵人的優勢,是不夠的。而只有看到敵人的困難,才稱得上真正意義的知己知彼。 毛主席說不要光看到我們自己有困難,你要看到蔣介石比我們更困難。 這一點充分顯示了毛主席作為一個偉大戰略家卓越的戰略眼光,他看問題不僅僅是停留在人數和武器上的對比,更重要的是他是用一個政治家的眼光去看待戰爭,去做決定。 毛主席也不避諱說,四平失利的教訓我們要吸取,只要我們重新回到不在乎一城一地之得失”的正確路線上來,那么勝利的可能性是大大增強的。 我們是能夠戰勝蔣介石的,全黨對此應當有充分的信心 而統一思想了的黨和人民軍隊,在接下來的三年時間將創造一場偉大的勝利和一個新生的中國。 全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