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堪,字可莊,又字忍庵,號公定,清代閩縣(今福州)人,生于1848年,卒于1893年。光緒三年(1877年)狀元,他的一生雖然短暫,卻在政治、文學和書法等多個領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 ▲受福多年頌聲并作;載樂履善和氣所居。 在館閣體盛行的清朝,王仁堪的書法以歐陽詢和褚遂良為宗,骨氣勁峭,富有個性,名重一時。今一起欣賞其10幅對聯書法,領略其纖勁清麗、古茂多姿的書法藝術,及品學兼優、正直清廉的傳奇人生。 ![]() ▲更筑園林負城郭;燈如紅豆最相思。
![]() ▲結念屬霄漢;委懷在琴書。 王仁堪不僅為官清廉正直,同時又是一位文學家。他的詩文作品均收入《王蘇州遺書》,其中《惜陰賦》和《志不在溫飽賦》最為后人所傳誦。王仁堪的詩歌題材多樣,內涵豐富,既有詩歌唱和、感懷傷時的作品,也有題畫詠物之作。他的詩風豪邁,曠達灑脫,不拘小節,深受儒家經世致用思想的影響。 ![]() ▲蘄簟蜀琴相對好;月華星采坐來收。 在館閣體盛行的清朝,王仁堪的書法富有個性。他以歐陽詢和褚遂良為宗,骨氣勁峭,名重一時。王仁堪的很多書法作品筆意似歐陽詢,具有碑帖行世的價值。他的書法在晚清文學史上有較大的影響,被認為是狀元中的書法家,也是書法家中的狀元。 ![]() ▲禮義遂為時所法;寬和能使坐如春。 王仁堪的書法特點在于其纖勁清麗、古茂多姿。其對聯書法作品或揮寫自如,或輕重得宜,或靈巧活潑。在規矩中求變化,風姿勁秀,瀟灑飄逸,精氣內斂,具蘊藉內美一格。 ![]() ▲青藜世守傳經業;丹篆家留卻老方。 王仁堪的楷書和行書尤為出色,作品被世人珍視,其《千字文》帖成為學書者的臨摹范本。他的楷書能脫去“烏方光”的館閣舊習,寫出古雅秀潤之意趣,尤為難得。 ▲擁書百城古香滿座;種竹千畝清氣妍天。 王仁堪的一生堪稱品學兼優的典范。立朝直諫敢言,出任地方官后,能為人民做好事,是值得稱道的。在清王朝行將就木,奄奄一息之際,還能有這樣好品質的官員確實是一股清流。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的品德、政聲、文章、書法都名重一時,成為后人學習和效仿的楷模。 ![]() ▲依舊林巒三代物;簇新花鳥六朝文。 王仁堪的書法和政治生涯,如同他的詩歌一樣,充滿了豪邁和曠達的氣息。他的書法作品和政治行為,都體現了他對于傳統儒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實踐。盡管他的生命在46歲時戛然而止,但他留給世界的,是一段不朽的傳奇。 ![]() ▲鐘鼎山林各天性;風流儒雅亦吾師。 王仁堪雖然官不過知府,壽不滿五十,但他的品德、政聲、文章、書法都名重一時。他品學俱優,名副其實,他立朝直諫敢言,出任地方官后,也能為人民做好事,是值得稱道的。在清王朝行將就木,奄奄一息之際還能有這樣好品質的官員確實是一股清流。 ![]() ▲俾減俾熾俾爾昌天生以為人瑞;多福多壽多男子群望之若神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