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徐老師。 【原文】: 帝曰:愿聞陰陽之三也何謂? 歧伯曰:氣有多少,異用也。 帝曰:陽明何謂也? 歧伯曰:兩陽合明也。 帝曰:厥陰何也? 歧伯曰:兩陰交盡也。 原文直譯: 黃帝說:對。希望聽聽陰陽各分之為三,具體是指什么? 岐伯說:陰陽之氣各有多少,其作用也各有不同。 黃帝問:為何稱為陽明? 岐伯說:兩陽相合而明,故稱陽明。 黃帝問:為何稱為厥陰? 岐伯說:而陰交盡,故稱厥陰。 ——《至真要大論篇》(十四) 徐老師心得及推衍: 這一部分重申了陰陽之中進一步可再分為三陰三陽的原因和依據。 同屬于陰,但由于陰有多少,作用有不同,所以陰再分三陰。陽氣也有多少,作用也有不同,所以陽再分為三陽。 由于三陰三陽在陰陽之氣多少方面各有不同,因而以三陰三陽表示的氣候、物候、病候自然也就各有不同。 中醫學在氣候方面以厥陰代表風代表溫;以少陰代表熱;少陽代表火;太陰代表濕。陽明代表燥,代表涼;太陽代表寒。 在物候方面以厥陰代表木,代表生。少陰、少陽代表火,代表長;太陰代表土,代表化。陽明代表金,代表收。太陽代表水,代表藏。 在病候方面以厥陰代表肝。以少陰、少陽代表心,以太陰代表脾,以陽明代表肺。以太陽代表腎。 風、火、濕、燥、寒;木、火、土、金、水;生、長、化、收、藏;肝、心、脾、肺、腎,它們在陰陽之氣的多少上不相同,因而它們各自的作用也是不相同的。 但是,由于陰陽概念運用上范圍很廣,涵義也不盡相同,因此原文以陽明和厥陰為例說明它的涵義。 “兩陽合明”是指陽明居于太陽、少陽之中。“兩陰交盡”,是指厥陰居于太陰、少陰之后。 這里所指的陽明和厥陰完全是指針刺與月份的關系,不是指陰陽之氣的多少。因此也就不能以三陰三陽的一般概念和次序來解釋。 于此可見,理解中醫學中的一些專門名詞時,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但是可以肯定,《內經》中所說的“厥陰”,任何地方都沒有陰氣最盛的涵義。《內經》中所說的陽明,任何地方也都沒有陽氣最盛的涵義。 因此后世在討論傷寒六經時,不少注家也據此把陽明病解釋為熱極,把厥陰病解釋為寒極,值得商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