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一次讀三合莊摩崖佛造像的帖子是在達娃的博客,比較權威地介紹了三合莊摩崖佛造像,達娃老師是首博的研究員,寫的是《三合莊新結庵明代摩崖造像調查記》。她也是我哥的同學,據說達娃老師裝修新家的時候,把一些用具存放在父親的住所,真沒想到從小是鄰居,退休后還是鄰居,確沒有見面的緣分。 這次去三合莊摩崖造像是天翔128帶路,一路輕車熟路,說他是古跡活地圖并不為過,沿著山梁走,才能看出西安溝的奇特之處,西安溝溝底的巖石是白色的,說是冰說是雪都可以,在山野中畫出一條白線,又猶如六月雪鋪撒在山澗中,恒久不化,西安溝的盡頭是懸崖峭壁,有水的年代一定有瀑布,幽谷景色必然有古寺,古寺的名字叫“新結庵”,達娃老師說當地人讀音快轉化成“西安”,所以這條溝就命名為“西安溝”,西安溝的另一端連接喀杈山古道,是戶外人士探險越野的好去處,喀杈山查不到太多的資料,但古道好吸引人啊。 現在本地人把摩崖佛造像稱為佛爺殿,遠遠看見佛爺殿的那座山峰,好似一個巨龍的臉,萌萌地伏在那里,右眼的部位就是摩崖佛造像的位置,鬼斧神工般的石窟位置選擇,通過龍眼又是佛眼看著從山谷中走來的朝拜者,一種偉大的被關注的感覺油然而生,甚是奇特。 佛爺殿一直是羊圈,白天打掃的比較干凈,臺階上看不到羊糞,但是長年累月羊群的排泄物的污染,佛造像的臺階已經染成褐黑色,夜晚這里擠滿了羊群,與佛爺擠在一起熬過漫漫的嚴冬,熬過一個個風雨之夜,這里是野外最好的避風港,佛造像有一排清晰的劃痕,如同汽車剮蹭的痕跡一樣,猜一猜可能是羊角的刮痕,幾十年來,一匹匹頂著羊角的羊群在佛像前住宿過夜,癢癢了就蹭一蹭,久而久之就把巖石刮下一層皮,搞的佛爺很狼狽。 關于這座明代佛造像的介紹網上有,比起大峪溝唐代造像很沒面子,除了規模大點,幾乎都是不足,人物刻畫的非常卡通,特別是大鵬鳥和龍子的造型,如兒童涂鴉,民間工匠的手藝,而大峪溝的石刻更加確定是國家重點工程云居寺中民間大師的手藝,能在同一日觀摩比較非常有趣,其實三合莊摩崖石刻的保護更加危急,石像局部開裂,就是看其的規模,在造像貧乏的北京地區也算是排列靠前,值得珍惜。 造像組合為三佛二弟子。主尊為釋迦,由佛座、佛像、背光三部分組成,下為須彌仰蓮座,最下兩層為素面,上為束腰仰覆蓮,仰覆蓮之間飾以聯珠紋。佛像高1.15、胸寬0.6米,主尊面部風化,頭有高肉髻,著右袒袈裟,左手平至胸前,右手觸地印,背光高1.6、寬1.15米,周邊為火焰紋,中間圖案可能是仿六拿具的局部,中心大鵬金翅鳥,兩側為龍子,龍子之下為纏枝蓮花,有點不倫不類。另外兩尊佛像背光沒有六拿具,只是佛像肉髻尖聳,五尊造像組合為古道增添了仙氣。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