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吉思汗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的傳奇人物,他原名鐵木真,是蒙古乞顏部首領也速該的長子。 草原各部落之間明爭暗斗一直存在,在鐵木真很小之時,他的父親不幸被仇敵毒殺,這也使得乞顏部迅速的分崩離析,他被迫跟著母親訶額侖在草原上過著四處流浪,居無定所的生活。 鐵木真骨子里就有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就像草原上無論經歷多少狂風暴雨、冰雪嚴寒都能頑強扎根的野草。 在困境中成長起來的鐵木真,在克烈部首領脫里的支持下,以其卓越的領導才能和勇氣重組部落,并且讓部落逐漸強大起來。后來歷經無數次殘酷的戰爭,統一蒙古各部。 1206 年,在忽里勒臺大會上,鐵木真被推舉為大汗,尊稱為 “成吉思汗”,寓意擁有四海的強大征服者。 統一蒙古成為高原上所有人汗,并不是鐵木真的人生終點,他希望馬蹄能到的地方都要被他征服,他想做天下所有人的汗,于是他將目光投向了高原之外的世界,他麾下的鐵騎也開始了波瀾壯闊的對外征伐之路。 鐵木真占領了一塊又一塊的領土,征服了一個又一個的民族,滅亡了一個又一個的國家,從東亞到中亞再到西亞,甚至更遙遠的歐洲多瑙河流域,都流傳著成吉思汗的威名。 可人總是會老,會有死的那一天,親手締造了大蒙古國,打下了前所未有的疆域版圖的鐵木真同樣如此。 只是成吉思汗相比于生前功績大書特書不同的是,他的身后事卻在歷史上諱莫如深,甚至有關于這位傳奇人物的死因以及埋葬地,正史上都沒有準確的記載,只是簡單記載 “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薩里川哈老徒之行宮”。 這寥寥數語實在是難以滿足世人的好奇心,因此也引發了諸多猜測,后世人只得從各種小道消息來推測其死因。 在《蒙古秘史》等書記載,這位在馬背上縱橫馳騁、打下遼闊江山的一代天驕,竟然死在了馬蹄之下。 “征唐兀(西夏),冬間,于阿兒不合地面圍獵,成吉思汗所騎紅馬為野馬所驚,導致墜馬后被馬踩中而死。“ 鐵木真作為一位馬上皇帝,騎馬技術嫻熟,墜馬而死這樣的意外,實在是太過丟臉了,因此不被記載也有可能。 除了這個死因之位,羅馬人約翰?加賓尼寫的《出使蒙古紀》中關于成吉思汗的死因更是令人不可思議,因為書中言之鑿鑿地記載他是死于雷劈。 雷電威力巨大,一個不高興,讓他領了盒飯,可這種天打雷劈的概率,放在一位高高在上的大汗身上,簡直就跟從大海里找出一根針似的微乎其微。 這事兒太玄乎,更像是民間添油加醋的傳聞,所以大部分史學家都覺得不可信。 而在《馬可波羅游記》和《圣武親征錄》的書籍中,它們都提到鐵木真死于征戰西夏時不小心中了敵人的暗箭,最后中毒身亡。 戎馬一生的成吉思汗,一輩子都在和刀光劍影、箭雨紛飛的戰場打交道,將軍難免陣前亡,親臨戰場攻西夏時,被敵人神箭手瞅準機會射中了也是正常。 為了達到更大殺傷力,這種箭頭上通常會淬了厲害的毒藥,加上在那個醫療條件極其簡陋的時代,傷口感染加上毒素擴散,最后無力回天而去世再正常不過了。 這種受傷中毒說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一代天驕戰死于開疆拓土,彷佛是最完美的結局。 而西夏也承受了蒙古人的怒火,成吉思汗死后秘不發喪,于是在西夏末帝投降后,還是對之展開了報復,連西夏王陵的墓碑也悉數被砸碎。 當然,還有一個說法流傳比較廣,那便是死于美女刺殺。 這是一個充滿了傳奇色彩的故事,成吉思汗鐵騎劍指西夏,西夏國勢單力薄,知道正面硬剛肯定不行,于是想出了一招緩兵之計,把美貌無比的西夏王后獻給了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一見到這位傾國傾城的王后便動了心,當晚就寵幸對方。這種時候是男人最放松之際,平日里緊繃警惕弦的成吉思汗也不例外。 可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位王后心中裝著家國之恨,于是她表面上曲意逢迎,暗地里卻在等待時機。在某個夜晚她為成吉思汗服務之時,竟然痛下殺口,一口咬掉了成吉思汗的寶貝。 成吉思汗千防萬防沒防到對方竟然用這種方式來刺殺自己,最后因為血流不止而傷重不治,一命嗚呼了。 又是 “美人計” ,又是 “復仇計” ,這種情節太符合人們對那個亂世中愛恨情仇的想象了,所以流傳得特別廣,畢竟從人性和故事性來講,英雄難過美人關。 只是最后栽在美人手里,而且死因這么尷尬羞恥,傳出去著實有些不光彩,因此也沒有過多記載。 歷史就是這么有趣又迷人,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大家更加認同哪種說法,歡迎留言討論。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