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我的駕照三十一年(十二-14) 作者:楊軍 經營旅游車已近八載,從最初的一臺車起步,逐步發展到兩臺、三臺,最多時達到了四臺。車輛的座位數也從 33 座增加到 37 座,直至最高的 51 座,一路與時俱進、穩步攀升。這其中的酸甜苦辣滋味,唯有身為老板的自己才能深切體會。表面看似風光亮麗,實則背后滿是艱辛與痛楚。就如同我采訪過的一位車老板,當被問及你為何能將車隊做得如此之大時,他說道:“做老板,得有格局,還要有度量。就好比有一把沙子朝你撒過來,你把眼睛閉上,眨幾下后還得能再次睜開。”還有老板講:“對待員工,要有良好的心態,要能容忍他們的不足之處。不然的話,如果大家都去當老板了,那誰來開車呢?” 道理雖簡單明了,然而實際操作起來卻困難重重。在車輛司機團隊里,小樂師傅是我無論如何都會包容的人,我待他如親兄弟一般。他不僅勤勞踏實、積極肯干,而且任何業務交予他手中,我都格外放心,他與導游的配合也相得益彰,深受旅游同行的認可與喜愛。但其他司機的配合程度就參差不齊了,或許是我自身當兵的經歷造就了直率的性格,說話直來直去不夠委婉,有時難免讓人難以接受,這也讓同行中有些人看了笑話,甚至斷言:“你瞧著吧,就他這行事作風,還經營車輛呢,用不了兩天就得賣車!” 可就沖著這句風涼話,我骨子里那股不服輸的勁頭一下子就被激起來了。別人能在這一行干得風生水起,我憑什么不行?于是,在往后的日常工作中,我著重加強自身的修養,努力克制自己的脾氣,力求讓業務逐步發展壯大。車輛安排方面,基本以我和小樂為主,在正常情況下采用固定車輛模式,一旦遭遇突發狀況,就只能輪流上陣開車,以確保業務的正常運轉。
雖說車輛得以保障,司機們的工作熱情也十分高漲,可旅行社的業務開展卻陷入了困境。在車費價格方面,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已進入白熱化階段。更令人頭疼的是,存在一些不良旅行社商家和同行經營者,不僅不按時支付車費,還一拖再拖,使得經營成本回收困難,資金周轉不暢,給業務的持續推進造成了極大阻礙。 之前,為了拓展業務,我打起了將住房抵押貸款的主意,然而在增加車輛一事上,我與珍華產生了嚴重分歧。我本打算購入兩臺 51 座的大巴,以期擴大運營規模,提升業務競爭力。但珍華秉持著“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的理念,認為鑒于旅行社業務尚未形成良性循環,運營狀況不穩定,而投資房地產在當時是相對穩妥的選擇。于是,最終珍華決定將原本用于購置另一臺大巴車的資金轉而購買一套小套房用于出租。雖說這樣一來,短期內盈利可能會減少,但從風險控制的角度看,這種分散投資的方式能讓我們在動蕩的市場環境中,擁有相對穩定的收入保障,不至于將所有身家都押注在旅游運輸這一處。 在經營過程中,每年的春運最是令人難忘。那時動車尚未開通,綠皮火車常常人滿為患,購票難如登天,而且不少地方甚至都不通火車,即便到了當地還得輾轉換乘,于是便催生了眾多打工者包車回家過年的熱潮。 晉江至寧都400來公里的線路,堪稱熱門專線,路程長短恰到好處。不像跑四川、云南等地,動輒4000多公里,路途遙遠又偏僻,有時還天寒地凍,事故風險頗高。起初用的是37座車,與寧都老蔡合作,后來換成51座車,更是如魚得水、如虎添翼。
每到春運期間,便是寧都老蔡大顯身手的好時候。他個頭雖不高,卻聰明睿智,說話和氣,在手下那群人中威望極高,可謂一言九鼎。要知道,春運組客得靠大量人手,大家各憑本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靠著親戚朋友相互介紹,把乘客集中到指定地點集合,再裝車送往目的地。而老蔡最為可貴之處在于特別講誠信,會嚴格按照客運要求,到車站辦好“客憑”以及路上檢查所需的全部手續,跟他合作跑車,心里格外踏實。 當然,春運期間主要還是靠小樂駕駛的大車與另一位司機搭班跑車。雖說辛苦,不過多勞多得,倒也值得。我那37座的小車雖說只是跑跑零星團隊,但到了高峰期也得上陣呀!印象最深的一次,我獨自一人一口氣跑了三趟寧都的來回,不分晝夜、馬不停蹄,那可真是在拼命呢。考慮到安全因素,每到這個時候,珍華都提出要跟我一起去,我想著自己受累也就罷了,哪忍心再讓她跟著吃苦,便執意不肯。 有一天,她打電話對我說:“軍呀,錢哪能賺得完呢,別把自己累壞了,跑一兩趟就回來歇歇吧!”我卻回復說還差一兩趟就跑完了。見我這般固執,她便細細問了我跑車的路線以及時間,然后煮了一大鍋老鴨排骨湯,說要送到馬巷高速口給我吃。我趕忙說不用了,外面吃快餐就行。可電話那頭,她竟急得發起脾氣來,那滿滿的疼愛之情溢于言表,瞬間就將我的心融化了。等我下了高速,看到路邊兩手提著滿滿食物的珍華,一股暖流涌上心頭。在這寒冷的冬日里,感受著珍華的關懷與溫柔,我仿佛渾身都充滿了繼續前行的動力。
依照春運規定,跑400公里以上的路程,必須配備兩名駕駛員,且每四個小時就得落地休息20分鐘,兩人輪換駕駛。對替班司機而言,都想趁著春運多掙些錢,所以更傾向于去大車隊業務繁忙的地方開車。這就導致我常常獨自承擔長途駕駛任務。 在這期間,珍華先后陪著我前往長汀、溫州等地。熟睡的乘客沉浸在返鄉的美夢中,感受著即將闔家團圓的幸福。而珍華在一旁,始終默默忙碌著,她貼心地為我端茶倒水,遞上溫熱的毛巾,方便我擦臉提神,還準備好干糧,讓我及時補充能量。怕我開車犯困,她還一直陪我聊天,驅散困乏。這一路的風風雨雨,樁樁件件的點點滴滴,無一不彰顯著一位妻子對丈夫那毫無保留、滿滿的愛意 。 組客等客是令人焦慮的。如按計劃好的時間,裝客出發,大白天一口氣開到目的地是最好不過,然而往往事與愿違。有時候講好的客人這天又不走,說過兩天再走;又有的說工資還沒有發,要等到工資發下來再走。有時候興沖沖地從早上一路等到晚上8:00才出發,而且要到各個點去裝客,這樣下來從白天等待到晚上的開車其疲勞可想而知。 由于貧富差距,常年在外打工,客人養成了節省的習慣,一年下來大包小包什么東西都想往家帶。除了行李箱底下塞滿滿當當,整個車廂內的過道也堆的無法通行,什么裝涂料的塑料桶,蛇皮袋,甚至雞籠都拿上來,他們戲稱明年不來了,所以東西都要帶回去。可我說這是客車呀,帶的是行李,不是搬家呀!無奈組客帶車的小弟只有左塞右弄,實在不行的只有放棄了。 上高速前把所有過道上的物品都清空,能抱的行李全部都抱到自己的身上,那時候也不管是你的還是我的了,為了走的順暢,為了交警便于上車清點人數的檢查,大家統一服從指揮。可偏偏到了江西石城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因路上提前設置路障,所有大小車輛一定要經過服務區,客車首當其沖成了檢查的主要目標。
“人貨混裝,請出示你的駕駛證。”交警上車檢查后說。隨著交警拿著我的證件下車走后,我嚴肅地說:“這下怎么辦呢?走不了!叫你們不要帶那么多東西,這個也要,那個也要,大伙趕快下車去跟交警求情吧!” 到了江西境內天寒地凍,我隨著大伙來到了檢查站執勤點,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當著交警說著各種好話。我聲音立馬提高八度:“你們這些人,當時叫你們這些東西都不要帶,你們偏不聽,有的人還要找我打架,平安春運,交警也是為了保證我們大家的安全,這么晚還在辛苦執勤,交警同志,考慮到我們地方貧困,他們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下不為例了,望高抬貴手!” 見我這么說,交警也照樣給大家一通交通安全普法教育,還證放行,大家掌聲一片。可在后面的丁師傅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同樣的問題,為此還開了罰單。可見開車的靈活性還是相當的重要呀! 開了將近四年旅游大巴的小樂師傅打算回武夷山了。這些年,他與愛人兩地分居,再加上一些別的緣由,小樂接到了愛人打來的電話,那幾乎算是最后通牒,讓他必須回去。 都說“鐵打的營房,流水的兵”,世間也本就“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小樂心里雖有著數不清的無奈,滿是不愿離開的情緒,畢竟這幾年大家風風雨雨一起走過,榮辱與共,彼此間已然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誼。可考慮到家庭的和諧美滿,我也只能強忍著不舍,同意他離開。 我對小樂說:“小樂,你這一走,我接下來怕是要準備賣車了。”小樂趕忙勸道:“老哥,別這樣呀,你可以再聘請別的司機嘛,可別因為我一個人,影響了你的生意發展呀。”只是后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新聘請的司機在合作時總是不盡如人意,如此一來,逐步賣車這件事也就漸漸被提上日程了。(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