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科學界里邊,有一個“熵增定律”。 指的是,在一個孤立系統內,如果沒有外界向這個系統輸入能量,那么熵增的過程是不可逆的,最終會達到熵的最大狀態,系統陷入混沌無序。 什么是“熵”?這是一個表示“無序程度”的物理量。它不會減少,只會增大或者不變。更多的情況,其實是在增大。 如今這個世界,“熵”不斷在增大,各種風險、沖突、意外、天災、人禍,層出不窮。誰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個先到來。 面對“熵增”的世界,面對“熵增”的日常生活,普通人理應好好思考,該如何生存下去了。切勿掉以輕心。 2025年最高明的生活方式——居安思危、不動如山、狡兔三窟。 02 居安思危:既要有最好的準備,也要有最壞的打算。 《左傳·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越是身處安全的境地,越要想想危險降臨的時候。唯有在思想、心理、物質上做好準備,才能避免一定的風險、意外。 吃飽飯的時候,要想想餓肚子的時候;陽光明媚的時候,要想想寒冬凜冽的時候;可以工作賺到錢的時候,要想想失業賺不到錢的時候。 絕大多數人都認為,現在不好,未來一定可以變好。 對此,我只能評價,妥妥的想太多。前年,你們是這樣想的;上一年,你們也是這樣想的;今年,你們依舊是這樣想的。什么時候才能“吸取教訓”呢? 生活,沒有最壞,只有更壞。在中產一批接著一批“隕落”的今天,普通人更要積谷防饑,未雨綢繆,提前做好一定的準備。 生活,總是將生存的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至于沒準備的人,基本都會被時代淘汰。毫無憂患之心,那被淘汰,就怨不得別人了。 03 不動如山: 保守而活,切勿跟時代的趨勢唱反調。 從古至今,都是“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大環境的趨勢,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時常變化的。十年前的趨勢,跟如今的趨勢,是不一樣的;如今的趨勢,跟十年后的趨勢,也是不一樣的。 十年前的趨勢,可以稱之為“開拓”。而如今的趨勢,可以稱之為“保守”。至于十年后如何,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在開拓的趨勢里邊,要是選擇保守,就會賺不到錢;在保守的趨勢里邊,要是選擇開拓,就容易被市場收割,成為了被吞噬的韭菜。 可見“順勢而行”的重要性。順著大環境的趨勢去做人,而不要逆著大環境的趨勢去做人。現在全世界,保守占了主流。而身為普通人,也應該保守而活。 可如果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非要跟時代的趨勢唱反調,那被時代的浪潮拍死,就是分分鐘的事兒了。 腦子,清醒一點;行為,保守一點;生活,妥當一點。有利于生存。 04 狡兔三窟:多找出路,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狡猾的兔子,尚且有三個藏身的洞穴。要是普通人只有一條出路,而沒有其他的出路,那就連兔子都不如了。 一個人,只有主業,而沒有副業,那是很危險的事兒。要是被裁員了,淪為了失業一族,沒有收入,該如何是好呢? 對于孑然一身的單身人士來說,失業問題不大,反正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可對于有妻兒老小的已婚人士來說,失業問題很大。一旦收入降低,甚至沒有收入,那一家老小都會面臨“滅頂之災”。 現在的“空中飛人”,那是越來越多了。不是生活沒有給他們機會,而是他們事先沒有做好準備。隨著風險降臨,他們連出路都沒有。 不要期望別人會給你找出路。在這年頭,每個人都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與其指望別人,不如指望自己。尤其是有家庭的人士,該好好想想,如何找出路了。 05 寫到最后 生活既是殘酷的,也是公平的。 殘酷在于,生活會淘汰一批不適合生存的人。公平在于,有準備的人,可以得到生活的饋贈;沒有準備的人,會遭受到生活的懲罰。 這個世界有80億人,哪怕真的存在全知全能的上帝,又能救得了誰呢? 人太多了,哪怕有上帝,也救不過來。你可以想想,要是你全家都失業,沒有收入,也沒有未來,誰會來關心你呢? 少點妄想,多點直面現實。居安的時候,要思危;時代有什么趨勢,那我們就按什么趨勢生活;不能只有一條出路,而應該有多條出路。 在時代的絞肉機面前,只能“天不渡人,唯有自渡”。 文/舒山有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