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活血祛瘀類 川芎: 活血行氣止痛,代替藥:延胡索,延胡索行氣力強,川芎行血力強。 祛風止痛,代替藥:白芷伍防風。 丹參: 活血化瘀:澤蘭,代替藥:二者此功相近,但澤蘭微溫,用時注意。 涼血消腫:代替藥:丹皮伍連翹。 除煩安神:代替藥:生棗仁伍生地 桃仁: 活血祛瘀,代替藥:三棱伍丹參,代替藥效果不如原藥。 潤腸通便,代替藥:杏仁,或在伍柏子仁。 紅花: 活血通經,代替藥:赤芍伍澤蘭,或川芎伍牛膝。 三棱: 破血祛瘀,行氣止痛。代替藥:莪術,二者功效相似, 但三棱破血祛淤力強,莪術行氣消積力強。 郁金: 祛瘀止痛,代替藥:姜黃,或再伍川芎。但后二者性溫用時應注意。 行氣解郁,代替藥:川楝子伍香附。 清心開竅,代替藥:菖蒲伍梔子,菖蒲與郁金此功相近,藥性一溫一寒用時注意配伍。 牛膝: 活血祛瘀,代替藥:雞血藤。 引血下行,代替藥:代赭石,只能在某些情況下代替。 補益肝腎,代替藥:川斷或桑寄生。 乳香: 活血止痛,消腫生肌。代替藥:沒藥,二者功效很相似,可以互代 , 但乳香行氣力較強,沒藥活血之功騙著,多二者同時伍用。 十、補益類 人參: 補元氣,代替藥:黨參伍黃芪, 黨參、黃芪之力補元氣仍不如人參,一般情況可以代替,在病情危篤搶救時仍用人參。 補益脾肺,代替藥:黨參或再伍黃芪,但用量要大。 西洋參: 補氣生津,代替藥:太子參,或再伍黃精,太子參用量要大,多在30克可以上。 黃芪: 補氣升陽,代替藥:黨參伍升麻。 補氣固表,代替藥:白術,或再伍麻黃根。 白術: 益氣健脾,代替藥:炒山藥,二者功效相近,但白術力強性燥,而山藥力弱性緩。 補氣固表,代替藥:黃芪,此功黃芪力較強。 扁豆: 化暑濕,止吐瀉。代替藥:苡米伍荷葉。 熟地: 補血,代替藥:阿膠,此功阿膠較強。制首烏,此功制首烏力弱。 或當歸補肝腎,代替藥:桑椹,此功二者相似, 但桑椹不膩,或制首烏,制首烏尚有斂精氣作用,且不膩。 當歸: 補血調經,代替藥:白芍伍丹參。 養血潤便,代替藥:生首烏,或在伍肉蓯蓉。 活血止痛,代替藥:川烏伍丹參 。 阿膠: 補血,代替藥:熟地,此功熟地力弱且膩 。或當歸,此功相似,但當歸性溫。 滋陰潤肺,代替藥:天冬或沙參。 銀屑病,用大棗大量代替阿膠。黃煌,用來止血,可以用旱蓮草代替。 枸杞子: 滋陰養血,代替藥:熟地,此功熟地力強。 養肝明目,代替藥:沙苑子伍菊花,或女貞子伍菊花。 麥冬: 清心潤肺,代替藥:百合,此功相近,但百合清心力較強。或天冬伍梔子。 養陰益胃,代替藥:沙參或玉竹,此功相近,但此二者無戀邪之弊。 石斛,此功較好,但有戀邪之弊。 石斛: 益胃生津,代替藥:沙參或麥冬。 養陰清熱,代替藥:元參伍地骨皮或伍白薇。 龜板: 滋陰潛陽,代替藥:元參伍生牡蠣,此功代用不如原藥。鱉甲,二者近似,可以互代。 補腎健骨,代替藥:熟地伍牛膝。 鱉甲: 滋陰潛陽,代替藥:生牡蠣伍連翹或白芍。龜板,二者近似,可以互代。 散結消癥,代替藥:元參伍連翹或昆布或牡蠣。 鹿茸: 壯腎陽,代替藥:仙靈脾、仙茅,此功仙靈脾較弱,但仙茅性剛且燥,易傷陰分。 巴戟天: 補腎壯陽,祛風濕。代替藥:仙靈脾或仙茅, 巴戟天祛風濕之力較弱,仙茅性剛燥烈易傷陰。 杜仲: 補肝腎,壯筋骨,代替藥:續斷,二者功能相似,但續斷補肝腎之功力較弱。 桑寄生,此功力小。 安胎,代替藥:續斷,二者相似可以互代。桑寄生,二者均可安胎, 但桑寄生為養血安胎,杜仲為治血安胎。菟絲子為固腎安胎。 續斷: 補肝腎,強腰膝,安胎,代替藥:桑寄生,二者功效相似可以互代, 但桑寄生是養血安胎,續斷是止血安胎。 蛤蚧: 補益肺腎,納氣定喘。代替藥:胡桃肉伍巴戟天或仙靈脾。代替藥功力小且性偏溫熱。 紫河車,此功力弱。 十一、化痰止咳平喘類 半夏: 燥濕化痰,代替藥:白芥子,白芥子燥濕力弱,偏于治寒痰。 制南星,此功相近,但制南星偏于治風痰。 降逆止嘔,代替藥:吳茱萸,吳茱萸性較熱或在伍代赭石。 貝母: 清熱散結,代替藥:海浮石。或元參伍連翹、或半夏伍生牡蠣。 杏仁: 止咳平喘,代替藥:款冬花或款冬花伍紫宛。二者合用較杏仁強。 潤腸通便,代替藥:柏子仁伍桔梗,桔梗用量要小。 百部: 潤肺止咳,代替藥:紫菀或再加沙參 。 十二、平肝熄風類 羚羊角: 平肝熄風,清肝明目,代替藥:鉤藤伍菊花,適用于小兒為好,此功較原藥弱,明目較差。 山羊角、羚羊角骨、象牙絲(屑),四者相近,但后三者力薄,用量要大。 清熱解毒,代替藥:水牛角,二者相近,但水牛角力弱,用量要大。 石決明: 平肝潛陽,代替藥:生牡蠣伍夏枯草,此二者較原藥潛陽力為弱,但清熱力強。 可用珍珠母伍生牡蠣。 清肝明目,代替藥:決明子伍密蒙花,或在伍菊花。 天麻: 熄風止痛,代替藥:鉤藤伍僵蠶。或山羊角,山羊角對因熱極動風效佳,用量要大。 鉤藤: 清熱平肝,止痛。代替藥:蟬衣伍菊花,或再伍僵蠶,多用于小兒熱驚。 地龍,二者此功相近,但地龍力強。 僵蠶: 熄風止痙,代替藥:鉤藤伍蟬衣。可用全蝎,二者相近但全蝎力強。 化痰散結,代替藥:生牡蠣伍浙貝母,多用于瘰疬結核。 全蝎: 熄風止痙,代替藥:僵蠶,功效相似,但僵蠶力薄,可用于輕癥。 蜈蚣,二者相似,但蜈蚣力猛,用于痙之重癥。 鉤藤伍山羊角,用于熱痙效佳。 祛風止痛,代替藥:細辛伍川芎,或再伍白芷,但代替藥仍力弱,多用于頭痛。 蜈蚣: 熄風止痙,代替藥:僵蠶伍全蝎,代替藥仍力弱。 通絡止痛,代替藥:全蝎,川芎伍細辛或再伍地龍,效果仍不如原藥。 十三、安神類 珍珠: 鎮心安神,代替藥:珍珠母伍夜交藤,功效相似但力較弱。 龍齒伍合歡皮,功效比珍珠薄弱。 酸棗仁: 養心安神,代替藥:柏子仁,二者安神之效相似, 但棗仁偏于養肝,柏子仁偏于養心。 夜交藤,功效相似但力弱。 安神斂汗,代替藥:五味子,此功相似,但五味子酸斂力較強。 柏子仁: 養心安神,代替藥:酸棗仁,或夜交藤。 潤腸通便,代替藥:松子仁。 十四、收澀類 肉豆蔻: 澀腸止瀉,代替藥:蓮肉伍芡實,此功代替藥力緩,但能健脾以治其本。 赤石脂,澀腸力較強。 溫中行氣,代替藥:木香,或再伍干姜。 浮小麥: 止汗, 代替藥:麻黃根。 罌粟殼: 澀腸止瀉,代替藥:五倍子,五倍子止瀉力稍弱。訶子,苦澀力較強。 斂肺止咳,代替藥:訶子,此功訶子較弱, 烏梅或五味子三者比較接近,但以五味子較常用。 桑螵蛸: 固精縮尿:代替藥:覆盆子,此二者功力相近,但覆盆子力較強。 金櫻子,金櫻子固精力強于縮尿力。益智仁,較溫。 益智仁: 溫脾止瀉,代替藥:補骨脂,二者均有此功,但補骨脂力強。 肉豆蔻,溫脾力弱而固澀力強。 烏賊骨: 澀精止帶,代替藥:金櫻子,二者均有此功,但烏賊骨并無補益之力。 芡實或蓮子的澀精止帶之功是既補又澀。 山茱萸: 補益肝腎,代替藥:枸杞子、菟絲子三者均能補益肝腎,且腎之陰陽都能補,但菟絲子補陽力略強,山茱萸、枸杞子二者補陰力偏著。 固精縮尿,代替藥:金櫻子伍五味子,或沙苑子伍五味子。 十五、其它 石菖蒲: 開竅,代替藥:郁金,二者均有此功,但郁金是清心解郁而開竅,且力弱,菖蒲是芳香辟濁化痰而開竅。 蘇合香,二者作用相近,作用機制雷同,但蘇合香力強。 使君子: 殺蟲(蛔蟲), 代替藥:苦楝根皮,二者作用相似,但苦楝根皮有毒。 血竭: 行淤止痛,斂瘡生肌,代替藥:乳香伍沒藥,功效相近,但血竭效速而強。 露蜂房: 祛風攻毒,止痛, 代替藥:全蝎伍蟬衣、細辛,此功原藥力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