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在春季 2025-2-20 古隆中的季節 是浸過史書的 半坡梅 文/香襲書卷 古隆中的季節是浸過史書的,從千年前的風里穿堂而過。梅花用它的纖纖玉手寫下第一封信箋,投進郵筒。叮鈴鈴,春天攜帶著冬的叮囑騎著綠色的郵車而來。我是在立春后的雨水節氣,去看望它們的。 還有些咋寒,游人并不多。我循著半掩在梅林深處的殘碑而去,小虹橋坡上的梅竟然有了驚艷之覺。許多年的春天我都在這里走過,今年的梅開得格外惹人。許是我久未走動,被它們的朝氣感染著。 坡上人跡甚少,一縷帶著香氛的靜氣在鼻息下扇動。我吟誦著諸葛先生拾級而上的史跡,想象著這些梅花抖弄著的花瓣,會不會驚醒《出師表》里的墨跡點點。我沉浸在自己的詩意中,有一婦人穿著馬面裙正沿著山坡的石板路輕緩而下。 那是一條深藍色的馬面裙,裙擺上繡著細密的云紋,裙子的皺褶間仿佛寫著關于她的故事。她看上去年歲有些大,較清瘦。婦人像年輕人一樣一手舉著自拍桿,另一只手戴著一只白色手套。精修過的發髻并未被初春的寒風吹亂,上衣是與裙子相同底色的國風款棉衣。 她的出現,有些突然,卻又覺得她好像早就在開著梅花的半坡上等待。我們相距在一段距離里發現了彼此,她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看我好像就是其中的梅花一朵,毫無詫異之色。 “能不能幫我拍張照片。您看,這滿山坡的梅花好詩意。”“對不起,我的這只手是假肢,按動起來比較困難,有些不太方便。”“實在不好意思,我不知道,冒昧打擾了。”“沒事,我也是一個人隨便走走,散散心。” 婦人的腳步很輕,心事好像很重。正午的光線有了柔和的春意,開在半坡的梅花眨動著眼睛。我故意有一搭無一搭地和她閑聊。本不該問的,但是我們從拍照的話題落在她的左手上。 “兩年前,家里發生了一場變故。在事故中這只手被高溫灼傷并壓斷,當時截肢是她唯一的選擇。不過現在的假肢都很先進,日常生活還可以料理。”她好像并不愿意深入地去提及那場傷害自己的事故,話語說得輕描淡寫。“家里人都在事故中離世。”她悠悠的話語輕點上梅花的枝頭,梅花與我一起聽出了關于她的哀愁。 “一個人走過很多地方,就是為了讓自己忙碌起來。”六十多歲的她,看得出修養極好。婦人告訴我,曾經的她是一名音樂教師,最大的愛好是彈鋼琴。我們在一段靜默的時間里,只是聽著風的呼吸,看著梅的色氣。 該怎樣熬過一段艱難的歲月,該如何接受自己的殘缺,該如何面對生離死別,這個課題被婦人的一舉一動譯釋得清晰。多么美好的一個人啊,熟悉的馬面裙里,是一個女人對美極致的品鑒與生發。眼前的她,氣色并不是蒼白的,經過時間的治愈,她在內心的春意里也治愈了自己。 我就著梅花香給她講了眼前的小虹橋的一段典故,原來這座小虹橋是諸葛亮寓居隆中時出入的必經之橋。 在這座小虹橋上還發生過一段三國笑話。劉、關、張第二次冒大雪來拜訪諸葛亮時,上山后依然沒有碰到諸葛亮,只見到他弟弟諸葛均,劉備感到很可惜,于是寫了封書信讓諸葛均轉交給諸葛亮。在下山的途中,也就是在我們所處的小虹橋這,與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在此橋相遇。 當時黃承彥騎著一頭毛驢正吟唱一首詩句,他看到隆中山上銀狀素裹,梅花盛開,頓時觸景生情,雅興勃發,高吟:“騎驢過小橋,獨嘆梅花瘦”。劉備一聽這詩句不是一般人能吟唱出出來,以為是諸葛亮回來了,馬上跑過去下馬跪拜,問是不是諸葛亮,黃承彥聽后哈哈大笑啊!他說:“我不是諸葛亮,是他的岳父黃承彥。”所以就在此鬧了個錯把岳父當女婿的笑話。 “騎驢過小橋,獨嘆梅花瘦。”一個瘦字,點醒了梅花的精髓所在。“梅花瘦似詩”自古以來,梅花都以它的清逸深得大眾喜愛。眼前的老婦人,一身清瘦如梅的氣韻里,深藏著她面對命運的底色。 經過小虹橋,再賞半坡梅。這時的梅既擁有著冬天的寒意,又懷抱著春的暖意,這兩種對立卻又相溶的特質,在一朵小小的梅花上完美地融合。我輕輕觸碰著一朵叫著“朱砂”的梅,它把朱砂點畫在自己的花瓣上,暈染出一片冷暖交織的心事。 “叮鈴鈴,叮鈴鈴。”梅花搖動著自己的鈴聲,驚醒了尋春而來的人們。我們談論著與梅有關的話題,我們談論著與美有關的春意。半坡上的梅花每一朵都是枝條竭盡全力的綻放,每一筆色彩都是集天地之靈氣。一個人老去時,活出一株梅的筋骨,便是寒霜壓枝也不乏再生的蓬勃氣色。 “就算是一個人,也要好好活著。”這是老婦人在與我分別時舉著手中的自拍桿笑說出的,正好一陣春風吹來。經典的馬面裙的色彩勾勒著早春里梅枝上的線條,一步一風情。 古隆中半坡上的梅,浸著史書淡淡地開在雨水節氣里。 ![]() 寫在春季 圖片攝影: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