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因為一部綜藝,因為一個演員而哭了。 2020年,我在《二十不惑》嗑“尋果cp”,被卜冠今飾演的姜小果吸引。 5年過去,當卜冠今抱著“持志如心痛”的牌子登上《演員請就位3》的舞臺,我仿佛看到了,一出現實版的《“三十”不惑》。 她講了自己一直以來的演藝道路,想掙脫枷鎖,又不敢離經叛道。 她表達著對于佩爾的愛,這份愛,來自同為演員的仰慕。 在30歲的人生節點,她沒有想象中的焦慮,反而決定不再顧忌。 而一切的一切,都因為她熱愛演員這份事業。 演員賦予她了一項超能力,那就是感同身受。卜冠今渴望觀眾通過自己的表演,或看見自己,或看見眾生。 你能感受到她的渴望、迷茫,她沒有去賣慘,但卻足以打動人心。 如果不是《演員請就位》,觀眾可能永遠看不到年輕演員,去做這樣的表達。 原來演員對人生和職業,竟有思考,而并非全都頭腦空空。 我們抱著樂子人的心態,看楊子、劉梓晨耍寶,看吳鎮宇“痛苦”。在熱度和話題里,卻忽略了《演員請就位3》的本質: 它是殘酷的,敢于揭開行業的真實生態,拆穿虛偽裝腔。 它也是真誠的,賦予了演員一個表達自我的機會,提供一個相對公平的平臺,讓更多好演員被看見。 1, 從《演員請就位3》中,你總能在節目中看到內娛生態的影子。 節目一開始,45位演員來到3000平米的劇場內,在表演街區沉浸式演出。每個人各展所能,靠演技征服導師,獲得拿牌子的機會。 這其實考驗的是,演員對角色的塑造能力,講故事的能力,臨場反應力等多維度。 然而,多數演員卻只能呈現表面化的情緒,缺乏代入感和真實感。 用情緒、爆發,替代人物邏輯。 陳凱歌說“年輕演員對演瘋子情有獨鐘”,很多觀眾看到這兒,可能會心一笑,因為我們見過太多類似的演法。 “瘋批”,“張力”,”“破碎感”,演員以為和這些詞掛鉤,就是好演技。 還有的演員,其實明白自己不具備優勢,想要劍走偏鋒。 李茂想靠《一代宗師》中的臺詞和章子怡套近乎,但他演的是個盲人,在導師開口說話前,就能精準地叫住“兩位”。 許佳琪覺得自己是女團成員,肢體還可以,就選擇扮演一只貓,又為了展現演技,硬擠出一滴淚。 這些搞笑的演技片段,正好折射出現在內娛演員普遍存在的問題。 越急于表現什么,越沒有什么。所有的投機取巧,都會變成弄巧成拙。 不過,《演員請就位3》它的真實在于,不僅展現出了演員的問題,還呈現了他們的困境。 初面試時有一個問題是,“有誰拒絕過某部戲,結果那部戲火了?” 陳騰躍嘀咕:“有就不錯了,還拒絕。” 因為,在場幾乎所有演員都被換過角色,不紅就只能成為備選。 一直接觸不到好劇本,只能拍爛劇。 趙蘊卓拍《藍色生死戀》時,只拿到幾張她的臺詞,就上去演了。 但很多時候,一個劇的評分并非某一個演員演得好或壞,就能決定的。 《演員請就位3》很真實地展現了內娛小演員生存的無奈,沒有名氣,角色被替換,接不到好作品……更沒有名氣,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 它像是一面客觀的鏡子,既照出了內娛演藝圈浮躁的一面,也照出其中的諸多無奈。 2, 這一季的《演員請就位》有了更多新面孔。 有短劇試圖向長劇轉型的演員,有自媒體從業者,愛豆,親子綜藝出道藝人,相聲演員…… 但節目標準,卻沒有絲毫降低,幾位導演依然保持犀利、嚴格、高標準。 《演員請就位3》請來了陳凱歌、章子怡、惠英紅、吳鎮宇以及法國著名演員于佩爾,知名制片人楊曉培作為市場導師,從市場的角度去提供幫助。 幾位導師承擔起觀眾“嘴替”的作用,面對只為博熱度的演員,導師絲毫不留情面,直指“不知表演為何物”。 同時,他們又各有特色,分工明確。 陳凱歌善于分析角色的行為,比如他給張百喬分析,應該如何演一個出租車司機,發現乘客居然是大明星時的反應。 他該有怎樣的心理歷程,怎樣表現才更有戲劇效果,循循善誘地引發演員對角色的思考。 在陳凱歌看來,演員思考的時間,應該遠遠多于演出的時間。 演戲如果只奔著結果,而不是奔著過程去,那也算不上真表演。 章子怡則是作為演員前輩的角度,更多地糾正演法、臺詞、細節。 在初試的時候,她準備了幾張情緒轉換的紙條,在適當的時候,交給演員,給他們的表演帶來更多起伏變化。 而在第二輪考核時,張亮飾演一個被幫派老大捅死的小弟。 章子怡就直指張亮演瀕死之人,呼吸的起伏,影響著臺詞。臺詞不僅要讓觀眾聽到“說什么”,“怎么說”更加重要。 而惠英紅則是直接上場教學,她飾演的大佬,發現從小養大,親如兒子的小弟背叛自己。 眼神中先是有狠辣,在捅“死”張亮后抱著他,又閃過不舍。 最后一邊哼著歌謠,一邊毫不留情地推開張亮瀟灑離去。 惠英紅的哼唱,讓人毛骨悚然,夢回《血觀音》,讓整個場景驚悚感直線飆升,影后確實就是影后。 對演員來說,被導師圍住審視、批評,和導師演對手戲被碾壓,肯定不好受。 但學習再多的理論,不如和“大佬”的一次實踐,一次專業的指導,相信張亮演完也覺得受益匪淺。 這也是《演員請就位3》希望能達成的效果,以專業的視角挖掘演員閃光點,以專業的水平幫助演員實現進步。 3, 揭露行業亂象也好,導師高效審判也好,《演員請就位》最終的落腳點是,希望好的演員被看見。 為此,《演員請就位3》的規則也進行了升級,專門設置了50個賽道,進行垂直細分。 幫助演員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認清自己的優劣勢,也給了觀眾自己選擇想看演員的機會。 《演員請就位》從第一季到現在,將不少好演員推到觀眾面前:牛駿峰、倪虹潔、溫崢嶸…… 觀眾可以看到行業內部,還有人在用心對待觀眾:胡杏兒在tvb取得成功,來到內陸演戲依然兢兢業業練普通話;馬伯騫作為說唱歌手轉型,但謙虛學習,依靠自己的特色,闖出一片天地。 說到底,演員能否“上桌”靠的還是自身。 過硬的能力和真誠的態度,不論在哪個行業,都是不可或缺的。 蘇曉彤就很善于利用自身的優勢,從《御賜小仵作》走入觀眾視野,她靠的就是簡單、自然。 在賽道考核中,蘇曉彤被要求和王佑碩飾演一對在橫店當群演的情侶。 她扮演的女群演,天真懷抱夢想,她會因為和大明星沾沾自喜,也會暗自較勁,將來一定能超過她。 在男友堅持不下去要回家的時候,蘇曉彤的表演,主導了整個劇情的起伏。 她沒有太復雜的臺詞,用的都是生活化的語言,真實到她就像是我們身邊戀愛的小女孩。 陳凱歌也很認可,認為她能將角色生活化,沒有停留在念臺詞的階段,讓角色更有信服力。 其實,做演員很考驗思考能力,每一句臺詞,每一處表情,都不能輕易放過。 因為觀眾,永遠比你想象中看得更細。 比如,楊雨潼演了一個被校園霸凌,家庭不幸的女孩,她先是讓錘娜麗莎踹自己幾腳,在地上打滾,弄得臟兮兮的,在外形上做到形似。 章子怡遞給她一張紙,上面寫著,“你母親的病可以痊愈了”。 一般人的反應,肯定是展現高興,激動,但楊雨潼此時卻反問章子怡,“你是可憐我,所以來騙我么?” 這樣的反應,反而更顯得角色可憐。 章子怡告訴她是真的,要帶她去醫院,這時候可能很多人就選擇站起來,表演就結束了。楊雨潼則繼續沉浸在角色里,央求章子怡能不能給她身新衣服,再去看媽媽,她不想讓媽媽擔心。 其實,你說楊雨潼展現了多牛的演技么? 也沒有。但她的每個決定是有思考的,做出的行為符合人物邏輯,至少她有作為演員的基本素養。 對導師和觀眾來說,很多來參加節目的演員,并沒有頂尖的實力,更做不到十項全能。 但觀眾希望看到他們身上的可能性,哪怕只是做演員的態度。 張亮因為參與《東八區的先生們》,遭到導師質疑,為什么要演這么毀自己的角色。 張亮的回答很誠實,“對我們新演員來說,能和行業里的演員合作,已經很開心。” 所以他在舞臺上,演3種不同死法,哪怕演得有瑕疵,觀眾也依然看到了他的努力。 而從愛豆轉型到演員的張嘉元,試圖用插科打諢的方式,掩飾自己的不自信。 想靠活躍氣氛,去替代揣摩角色,結果自然招到“不真誠”的嚴厲批評。 《演員請就位3》用搞笑的名場面吸引觀眾,是為表;撥開行業現象的真實現象,堅持自身節目專業性、權威性,是為里。 在觀眾苦爛演技久矣的內娛,依然有《演員請就位》這樣的節目存在。將觀眾的訴求擺在臺面上,給演員一個真實表達自己的平臺。 讓值得的演員被看見,而那些別有用心的,只為立人設博熱度的,對不起,“想入席,先入戲”,那就只能請你們出局。 影視寒冬的今天,或許我們更需要這樣的節目,敦促演員和行業,提升自己實力,提升影視劇質量,才是復蘇的唯一出路。 記得“在看”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