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在南宋滅亡時25歲,尚未做官,其在南宋滅亡后一直蟄居江南,研習經史,期間多次拒絕出仕,最終被行臺侍御史程鉅夫推薦,無奈之下接受了元太祖忽必烈的任命,出任兵部郎中。說白了,他就是元太祖忽必烈事必要弄到手的吉祥物,一方面展現其優待前朝皇族(其是宋太祖十一世孫,有點遠哈)的胸懷,同時又顯示其推行漢文化的雄心,故趙孟頫必須要走上舞臺,這也許就是歷史的宿命吧。可以想見趙孟頫心中承受了太多的道德壓力,其痛苦和無奈亦無以言喻也。因著苦和悶,寄情于書畫,開一代門風,醉心于佛法,逃一世真情,錯,錯,錯......莫,莫,莫.... 馮友蘭先生在其《中國哲學簡史》中說:中國漢族歷來不特別強調民族之間的分野,明朝修史時,還只是把元朝看作是接替宋朝的一個朝代..... 想必是明以后的史學家帶著“刻舟求劍″的錯覺,站在其當下的立場,情緒跳脫,鬼使神差地把趙孟頫推上了“貳臣″的寶座,且一坐就將近800年,其更成了那些迂腐文人首要的攻擊對象,至死不休..... 是時候還趙孟頫一個歷史清白了。 孟頫公書法圓轉遒麗,秀媚多姿,既見右軍天真,又顯北海雄渾,外表圓潤,內含筋骨,身歷千般苦,心執一念,趙孟頫,一代巨子,不可小視也。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