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易論》自 序 張秀成
《金沙易論》是筆者易學文章的總匯。本書系筆者退休后粗創于成都,也到四川省圖書館查閱過相關資料,但不敢妄稱“成都易論”,因為成都易學大家甚多,而筆者的易論是立足于“幼學”的,所以,最后因筆者就職于金沙江畔,故稱“金沙易論”。在這里,筆者想談三個問題: 第一,是本書的主要內容。本書共九章:第一章是金沙易傳,包括《<金沙易傳>自序》、易、周易與伏羲之易、易道大要、陰陽二爻、伏羲八卦符示、伏羲八卦卦名、伏羲八卦方位圖、伏羲八卦次序圖、伏羲八卦數理、文王八卦與周易、易學三字經和《<周易·家人>講析》;第二章是易目觀世論,第三章是奇門遁甲百韻歌,暫時只有總歌部分。第四章是易學與中國醫學;第五章是易學與中國武術,包括易學與太極拳、易學與八卦掌、易學與形意拳,以及筆者太極拳、八卦掌和形意拳的歌訣;第六章是易學與中國象棋,包括“易學與中國象棋棋盤”,及筆者以張建均先生的《象棋三字經》為基礎增補而成的新的《象棋三字經》的部分內容(因為要尊重張建均先生的版權,所以未發表筆者的象棋三字)。第七章是太極與管理,第八章是生生之謂易:仁者無敵之學,包括譚嗣同《仁學》選段譯文、筆者的《心意拳論》、“心力與體力合行,無事不成(毛澤東:讀譚嗣同《仁學》)”、毛澤東《愚公移山》和毛澤東《為人民服務》以及清人徐繼畬的“華盛頓碑”。筆者認為,以毛澤東和華盛頓作為超人的原型,比尼采、凱撒和拿破倫好,凱撒因專制而為眾議院誅殺,拿破倫因掠奪他國、四面樹敵而有滑鐵盧之敗,而毛澤東有為人民服務和國際主義的精神,有永不稱霸的智慧,華盛頓則有關懷民眾、功成身退的思想和治國重德而不尚武功的智慧(可惜的是,現在的美國早已背離華盛頓的精神,隨意濫用武力,原因是他的總統都是用數千萬美元拉票競選而來的,這些人顯然和華盛頓不是一路人),因而為多數人所擁戴,他們的精神也就是中西精神的正能量。第九章,是筆者編著本書時最后撰寫的《太易生成賦》,用四字句分述《周易》產生發展的過程,并從中西對比的角度,論述了易學的科學價值。筆者的目的是想寫一篇便于記誦的文章以便初。以上就是筆者張氏家學個體人學經典教材《中西精神與現代超人》系列中“現代超人”核心學術的主要內容,其特點是以易學的整體觀念和天人合一思想為指導,研究人自身和作為人的外部環境的宇宙對人的影響,使我們以人為本,先觀人之自身,再及于天地運行的規律,明了我們所立之空間、所在的時間,及人內在五臟六腑的生克和內外關聯與人際關系,最終形成天人合一、順天安人、乾以強身、坤以載物、孝父悌弟、義妻慈子、忠君愛國、好客助人之道,并將醫學治病、武術健身、象棋益智的技藝拿入個體人學的學術寶庫,進而以之養生、處事、為人。因此,閱讀和研究《易經》,對明理明道、陶鑄精神、超凡入圣十分有益。 第二,筆者主張將易學作為我們家庭和社會的核心學術,固然是因為易學的價值所在,同時也是因為西方分科的學術方法的局限。在筆者看來,《易經》和西方厭惡人世而追求神道的《圣經》有本質的不同,《易經》是人類初識自然而形成的粗知大略的科學體系,雖不能細致深入,但可以綜觀大體,而這又是現代科學無論哲學或經濟、財會及數理化生等分科的學問無法具備的功能。 當然,現代科學的體系是博大而精深的,但他是分科的學問,小學即分,一直到大學、博士,越學越專,越學越深。筆者稱之為“一見即分、一分即入、入深探遠、無有已時,而忽于內外之系聯、學科之整合”,“入之愈深,不免知之愈少”,又如“以望遠視物,視之愈遠,則離己亦愈遠矣”。終不過一隅之小藝,而乏綜合統籌之道與術。因之,西方對人是何物,或曰人是自然的動物,或曰人是社會的動物,或曰人是政治的動物,或曰人是情感的動物,或曰人是理性的動物,或曰人是符號,又說人是上帝無緣無故地丟到地球上來,還有人說,他是他爹媽在停電時無所事事糊搞出來,雖然各有道理,無一不是創新之論,但終究不明人是何物,也沒有真正的科學性。西方哲學對世界的認識也是如,有人說世界的本原是火,有的說是水,還有說是氣,還有說是原子,數學家說數是萬物的本原,各呈己見,各創新論,但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后始終無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男女觀。所以叔本華研究世界,最后只能發出“發瘋、自殺、毀滅全人類”的哀號,尼采也只能步叔本華的后塵而發瘋,我國學叔本華的王國維也只能舉身赴清池,自沉昆明湖,因為他缺乏《易經》“隨時變易以從道也”和“與時偕行”的世變觀和行為論思想。其他不執著于我是誰,我來自哪里,物質最終的組成成分是什么,宇宙的邊界究竟在哪里,而根據西方的思路,學做木工,做點豆漿機的人,當然沒有發瘋,但他們的科學成分并不多,即使他能發明指南針,別人也認為他有技術無科學,哲學家更說他沒有思想,無有大用。事實上,這也有點道理。就像學會計,整天迷戀于會計報表的人,不會開公司、辦企業一樣,更不要說齊家治國平天下了。因為越分越細,越學越少,大家最后只有形而下的器,沒有形而上的道。除了書本上得來的知識,其他的就很少。雖然我們學的也是有用的,如學了化學,可以在實驗做實驗,可以教學生化學知識,學了生物可以至非洲的原始叢林中研究大猩猩,學了數學,還可以像陳景潤那樣因數學上的貢獻而成為政協委員或人大代表,但實際上只能隨大流,別人舉手就舉手,別人歡呼就歡呼。筆者本人也是如此。所以,民國一大群世界一流大學的高材生也沒法治理國家。其原因就是知識失其大本,而不明天地人三者之道。于是知識只能受制于個人內心的私欲。其理治方案一是不合天道人心與中國國情,二是源于私欲者太多。我們中國的先賢們,也使用過直入式入深探遠的方法,但發現直探宇宙邊界和本原的研究必將永無結果后,就轉而探索宇宙萬物變化的規律,于是有了易學的陰陽之道,以便因規律而知變、應變。這本是科學的學術研究之道。但是,近代因為西學東漸、全盤西化之故,筆者本人的學術之路,也是分科而學,一入小學,即是數學語文分而習之,中學與大學亦然,后欲考研,又一力精讀教材,并將范圍縮減到甲骨文,整天念念有詞,一如化學家之迷戀分子,海德格爾之迷戀存在,因越學越少,而不知他學。只知工作,不會做飯,不知養生,甚至日日傷身而不自知。于社會關系亦茫然而不自覺,而于為人服務及愚公移山之精神亦失之也。此皆分科深入之故也。及悟學術之要,則人生大半休矣。雖古文水平尚可,足以偽造古書,然亦無多益也。滿腦滿腹只有甲骨文,也只能“百無一用是書生”。更主要的是,首先執著于分子、原子,就會失其大本,所以近幾十年,精神失常的突然多起來,有不少研究生、博士生自殺,說原因是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自己”。這就使很多人執著于自我,與社會嚴重對立,不僅無法取得科學研究的進步,最后還完全失去了生存的正能量(有些沒有文化的小年輕則殘忍地殺害了不讓他打游戲的親生母親!而國際社會也因為某些人想作自我、想自我優先而不得安寧!這也是近年國學再次興起的重要原因)。而中外曾研習易道者,卻因易學之天人合一與人文、自然觀而放眼世界、關懷科學,其自然科學之成就十分驚人。而筆者鉆研易學之后,雖然不可能像諸葛亮那樣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人事,神機妙算,但筆者的眼見卻開濶多了。因為有了易學“天人合一”的觀念,有了“以人為本、外探天地、內察自身”的“易目觀世”之法,就有了“有天地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就有了符合自然規律的世界觀、男女觀、夫婦觀和人生觀、價值觀等,就有了“天人合一、順天安人、乾以強身、坤以載物、孝父悌弟、義妻慈子、忠君愛國、好客助人”之道。當然也有太極拳、八卦掌,雖以健身、自衛、悟道為主,少有御敵之法,而原子氫彈亦在其中,一有需要,即可自創。此得道多助之故也。而西人希特勒,卻因動機不純,欲造原子彈而不能為之,此又失道寡助者也。同時,西方近現代十分發達,中國則落后不少,這有多方面的原因,并不全是中國文化的原因,因為在本然的中國文化的時代,中國遠較西方發達。中國的很多發明都比西方早好幾百年。這就是以易學為核心的中國文化的貢獻。同樣,西方近現代的崛起,也不全是西方文化的原因。比較而言,中國長于綜合,西方長于分析,二者各有不同,相對來講,中國文化更具統攝能力。因此,如果能以中國之易道,統攝西方分科之學,再輔之以科學的預測方法,中西合璧,則我們人類的學術即可大進,我們學化學的既可以入醫學院化驗大小便,作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又可以走出實驗室,像齊仰之一樣,以大同、共產的化學精神造福社會,服務大眾,更可以效法易道,“與時偕行”,以市場而改造社會,社會路線或左或右,總能歸于正道,更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生機勃發,豈不美哉!所以,筆者認為,以易學研究作為個體人學的核心學術十分必要。這也是我們將易學作為張氏家學《中西精神與現代超人》之“現代超人核心學術”的重要原因。 第三,筆者還想談一點易學學習方法的問題。筆者深感易道之不顯與易學之博大,因此總想用簡化的方法,使易學“簡則易知”,使易道顯而能明。筆者首先回歸伏羲,從伏羲仰觀俯察開始,與時與事偕行,自“易、易經、周易、陰陽二爻、八卦符示、卦名、方位圖、次序圖及每一卦包括卦符、卦名、卦辭、象傳、彖傳、爻辭等完整內容及《家人》卦圖,并附以筆者古漢語課文選部分的講稿《<周易·家人>講析》,使學者盡快把握易學大要。其次,是將易源、易史及周易六十卦的卦符、卦名、卦象、卦辭及彖傳的主要內容歸納匯總,并編成《易學三字經》,使之簡而易記。再加上筆者論述易學最核心的內容即易學的天人合一、內外聯系思想及與此相關的以易學的眼光看世界的文章《易目觀世論》,這篇文章也以古文寫成,字少而易記,比如筆者將西方分科的學問概括為“一見即分、一分即入、入深探遠、無有已時”,就較易識記,這或許可以更好地揭示易學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筆者用古文寫作,不是要復古,只是感到用古文和三字經的形式,表達易學的思想與方法,更便于記憶。如此而已。 最后,要說明的是,本書第八章采用了部分網絡文件,第一章有幾幅圖也來自網絡,有的出處已不清楚,在此謹向相關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
|
來自: 現代超人圖書館 > 《0001 預備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