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良古鎮,位于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東南部,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自然與人文景觀豐富,經濟發展態勢良好。 其歷史悠久,北魏延昌四年設陽平郡,此后歷經隋、明等朝代,行政區劃多次變更。近現代以來,1949年后屬泌陽縣饒良區,1965年劃歸社旗縣,后續又經歷公社、鄉、鎮的轉變,2005年丁莊鄉并入。 地理環境優越,東鄰朱集鎮,南接唐河縣大河屯鎮,西與太和鎮接壤,北靠苗店鎮,面積108.51平方千米。地勢北高南低,崗丘平地相間,海拔120 - 145米。境內河流屬長江流域唐白河水系,毗河、馬河、饒良河是唐河重要支流。 文化景觀獨具特色,古城街規模宏大,曾有五門五路、城門樓與炮樓。城內有東大寺等八大廟和華山閣等四小廟。鎮東古槐如九蓬樓,傳劉秀曾在此乘涼。來佛寺因隋唐時商販奇遇而建,寺內供奉海慶法師金剛不腐之體,是全國十大全身舍利之一。 民俗文化豐富,農歷二月起會習俗始于清朝咸豐年間,正會從農歷二月二十開始,為期約十天,期間有豫劇、曲劇等文藝表演,還有炸油饃等特色小吃。 經濟發展成果顯著,農業上,耕地11.2萬畝,人均1.8畝,主產小麥、玉米等,畜牧業發達。工業以農產品加工業為主,2018年有眾多工業企業。商業繁榮,2011年末商業網點眾多,如今大型商業綜合體入駐。 穿越千年,走進饒良古鎮 朋友們,今天帶你們走進一座藏在河南南陽社旗縣東南部的寶藏古鎮——饒良古鎮,感受它跨越千年的獨特魅力! 這座古鎮的歷史,那可真是相當有年頭了。早在北魏延昌四年,也就是公元515年,這里就設立了陽平郡。之后,歷經隋、明等多個朝代,行政區劃像接力棒一樣不斷變更。到了近現代,1949年后它歸屬泌陽縣饒良區,1965年又劃歸社旗縣,一路從公社、鄉,發展成如今熱鬧的饒良鎮,2005年丁莊鄉并入后,更是活力滿滿! 饒良古鎮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四周鄰里和睦。東邊緊挨著朱集鎮,南面和唐河縣大河屯鎮做鄰居,西邊與太和鎮接壤,北面靠著苗店鎮,就像一個被鄰里環繞的大家庭,占地108.51平方千米。這里的地勢北高南低,崗丘和平地錯落分布,海拔在120到145米之間,行走其中,仿佛在大地的波浪上漫步。而且,境內河流屬于長江流域唐白河水系,毗河、馬河、饒良河,這些唐河的重要支流,就像一條條靈動的絲帶,滋養著這片土地。 說到文化景觀,那更是一絕!曾經的饒良古城街,規模宏大,南北長三里,東西寬一公里,五門五路,環城四點五公里,五個城門樓威風凜凜,城四角還有炮樓鎮守。城內東大寺、五虎廟等八大廟,以及華山閣等四小廟,香煙裊裊,訴說著歲月的故事。鎮東那棵古槐,枝葉繁茂,如同九層高的樓閣,傳說漢光武帝劉秀還曾在這兒乘涼呢!還有來佛寺,相傳隋唐時有個商販趕牛車,遇到三位老人搭車,到了王家祠堂,三人竟化身一佛兩菩薩,于是就有了這座神奇的寺廟,寺里還供奉著海慶法師金剛不腐的金身,是全國十大全身舍利之一,相當震撼! 再講講這里的民俗文化,饒良鎮農歷二月起會的習俗,從清朝咸豐年間就有了,一開始是為了物資交流。現在正會從農歷二月二十開始,持續十天左右,可熱鬧了!廟會期間,豫劇、曲劇輪番上演,雜技團的變魔術、走鋼絲節目,讓人大開眼界。還有炸油饃、胡辣湯、水煎包這些河南特色美食,香飄滿街,光聞著味兒,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在經濟發展上,饒良古鎮也是成績斐然。農業方面,11.2萬畝耕地,人均1.8畝,小麥、玉米豐收不斷,畜牧業也是紅紅火火。工業以農產品加工業為主導,2018年就有234個工業企業。商業更是繁榮,2011年末商業網點眾多,現在大型商業綜合體也入駐了。 怎么樣,家人們,饒良古鎮是不是超有魅力?找個時間,咱一起去感受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