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問:我的血壓為什么總是高高低低的波動?。?/span> 這不是毛病!人體血壓并非恒定不變的,而是隨著身體內外環境的變化(比如體力活動、情緒等)一直波動。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如果一個人的血壓和心跳恒定不變,那就說明他的心血管的神經調節系統出了毛病。但這種波動究竟多大算正常?高血壓患者又該如何應對? 一、健康人的血壓波動健康成年人的血壓表現為白天高,夜間低。早晨起床后血壓逐漸上升,白天維持較高水平,傍晚開始下降,睡眠時達到最低值(類似“勺子”形狀,醫學稱“杓型血壓”)。從日間均值和夜間均值來說,收縮壓(高壓)一天內波動約20 mmHg左右,最高通常出現在上午6-10點,最低在凌晨2-4點。例如:白天高壓130mmHg,夜間可能降到110 mmHg。夜間均值比日間均值降低約10~20%。但上面說的是平均值。當運動、緊張、興奮、憤怒時,血壓可能短暫上升20-40 mmHg,休息后會回落。飽餐、寒冷、憋尿時,血壓也會小幅升高,這都屬于正常生理反應。二、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波動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波動幅度通常更大,且可能出現“危險信號”。因為血壓調節機制不同程度受損,高血壓患者的收縮壓一天內波動可能超過30 mmHg甚至更高(如從150 mmHg降到120 mmHg),大幅波動比單純血壓高更傷血管。早晨血壓驟升(比夜間高≥35 mmHg),易誘發心梗、腦出血、腦梗等意外。一些患者、特別是老年人夜間血壓不降反升。健康人夜間血壓比白天低10-20%。如果夜間下降不足10%(非杓型)或反而升高(反杓型),提示心腦腎損害風險更高。三、如何判斷自己的血壓波動是否正常? 1. 健康人要符合3個標準:1)白天血壓<135/85 mmHg,夜間<120/70 mmHg;2)晝夜波動呈“杓型”(夜間比白天低10-20%);3)劇烈活動后血壓上升,休息后可自行恢復。 2. 高血壓患者重點關注3點:1)24小時內收縮壓變化不應超過50 mmHg;2)關注夜間血壓是否規律下降?可做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3)早晨起床后1小時內是否平穩(建議家庭自測)。 四、科學應對血壓波動的4個建議1. 每天固定時間測(如早晨起床后、晚上睡前),靜坐5分鐘后再測;剛開始用降壓藥或調藥時,連續測7天,排除偶然因素。 2. 盡量用長效降壓藥(每天吃一次的藥物),有助于平穩控壓,減少波動;切勿自行增減藥量,尤其夜間血壓過低時需咨詢醫生。 3. 給血管“減負”的小習慣:早晨起床慢一點(靜躺1分鐘再坐起,坐1分鐘再站起);避免突然劇烈運動、情緒激動;冬季注意保暖,夏季避免大量冷飲刺激血管。 (河北省人民醫院 郭藝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