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高中時,語文老師要求我們寫一篇議論文,文章標題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掃地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和最平凡的一件事,但如果輕視和忽略它,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未來和前途。小時候只知道我的家里每次起來都是非常干凈,我也不用打掃家里的衛生,直到后來才知道,老媽每天早晨都是六點半左右起床,然后開始打掃家里的衛生,再準備我和妹妹上學的飯菜。一個好的衛生環境條件,能讓一家人身心更加愉悅,心情更加舒暢,可是,并不是所有的時候都適合掃地。在我們農村民間還有這樣一句俗語:“三時不掃地,掃了家不順”,到底是什么意思,老祖宗的話到底有什么講究和道理嗎?“三時不掃地,掃了家不順”:從字面意思上來說,就是我們在掃地的時候,有三種情形是適宜于掃地,如果掃了地的話,有可能會給家庭帶來不好的運氣和災難。那么到底是哪三種情形下,不適宜于掃地呢,古人認為主要有以下這三種情形:我們每天的生活離不開一日三餐,如果當我們把飯菜做好,端上餐桌后,一家人開始吃飯時,是不宜掃地。畢竟一掃地就會讓灰塵掉落到菜碗中,導致食物受到污染,我們如果吃了這樣的飯菜,就有可能對身體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當家里來了客人時,是不適宜掃地的,如果此時掃地,會讓客人覺得主家在趕他走,容易引起客人的誤會。畢竟掃地時,要客人讓來讓去,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客人就會誤以為主家要送客了,從而影響客人和主家的友誼。夜深人靜的時候,正是每家每戶都休息的時候,如果此時掃地,不但會發出較大的動靜,而且會影響鄰居家的休息。另外,掃地、拖地的時候,會讓人汗流浹背,也會讓房子里的灰塵到處飄落,從而影響睡眠。總而言之,通過這句農村俗語,我們可以得知:在掃地的時候,有這種三種情形下不要掃地,只有這樣既保證了家庭的衛生,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煩和誤會,我們的家庭才會更加和諧溫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