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故障激發設計:針對性應力選擇
示例:某芯片使用打火機電弧發生器對IO管腳進行ESD注入,IV測試發現被故障注入的IO管腳有漏電。 ![]() 藍色曲線為故障注入前的IV特性曲線,紅色曲線為故障注入后的IV特性曲線 2. 失效形貌數據化:標準化記錄與分類
示例:對故障激發的樣品進行熱點定位,確認為IO管腳ESD電路部分有異常熱點,通過該定位如后續有類似樣品失效,IV特性和熱點定位形貌基本一致,則大致可判斷是IO管腳有ESD或類ESD能量注入導致。 ![]() 對芯片進行去層,擬對熱點位置進行缺陷暴露與觀察,因為是ESD注入,因此失效點應該是在poly上,故去層未觀察到明顯異常。 TOP層:未見異常 ![]() M7:未見異常 ![]() M6:未見異常 ![]() M5:未見異常 ![]() M4:未見異常 ![]() M3:未見異常 ![]() M2:未見異常 ![]() M1:未見異常 ![]() CT層:未見異常 ![]() VC測試:鎢燈絲電鏡能力不足且樣品為銅制程樣品,未觀測到有效的VC異常 ![]() 通過熱點定位圖像盲找發現疑似異常 ![]() 》下一篇用場發射對缺陷形貌做觀察對比,驗證是否有更好的缺陷暴露觀察效果。 3. 失效根因分析(RCA)與經驗沉淀
4. 為真實失效分析提效的關鍵動作
通過系統化的故障激發和形貌積累,可將失效分析周期縮短30%~50%,同時提升分析準確性,最終目標是形成“失效模式庫”。 |
|
來自: 5cob11i1r1swtv > 《失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