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有些成語聽起來根本不像成語?比如“喝西北風(fēng)”“女生外向”,這些詞居然是正兒八經(jīng)的成語!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今天我們就來盤點10個最不像成語的成語,看完你會感嘆:原來我讀書這么少! 1. 喝西北風(fēng):真的不是開玩笑 “喝西北風(fēng)”,居然是成語,它最早出自《莊子·逍遙游》,原指道家修煉的一種境界,即不食人間煙火,僅靠呼吸空氣來維持生存,如今多被用以形容窮得沒飯吃,處于餓肚子的狀態(tài)。 2. 女生外向:和性格無關(guān) 別誤會,“女生外向”,并非指女生活潑并且開朗,而是講出嫁的女兒,心思傾向于外,朝著丈夫那邊。此成語源自漢代班固所著的《白虎通》,意在描繪女子出嫁后,將夫家視為重要之處。 3. 湯去三面:和湯無關(guān),和仁慈有關(guān) “湯去三面”出自《史記》,講的是在商湯捕獵之時,僅僅圍住三面,特意留下一面,以便讓那些動物能夠得以逃生,以此彰顯出他那仁慈的內(nèi)心。后來此成語便被用以描繪為人寬厚且有仁德,總是給他人留有一定的余地。 4. 冬烘先生:和冬天無關(guān) “冬烘先生”,指昏庸且淺陋的知識分子。唐朝時主考官鄭薰錯將顏標(biāo)當(dāng)作顏真卿的后代,進(jìn)而取他為狀元,鬧出了一個大大的笑話。之后人們便用“冬烘”來形容那些迂腐、不懂變通的人。 5. 慘綠少年:不是悲慘的少年 “慘綠少年”,出自于唐代,原本是用以形容穿暗綠色衣服的少年潘孟陽,其母親在觀察他的同僚之時,發(fā)覺唯有杜黃裳顯得與眾人不同。而后他確實當(dāng)上了宰相。現(xiàn)今此成語所指代的是風(fēng)度瀟灑的青年。 6. 博士買驢:諷刺空話連篇 這個成語源自于《顏氏家訓(xùn)》,講有一位博士去買驢,他撰寫了三張紙之多的契約,不過在這當(dāng)中,竟完全沒有提及“驢”這個字。此成語意在諷刺那些寫文章時看似長篇大論,實則難以抓住關(guān)鍵要點的人。 7. 令人噴飯:真的會噴飯 “令人噴飯”出自蘇軾的散文,形容事情或說話十分可笑。蘇軾的朋友文與可看到他的詩,笑得把飯噴了一桌子,這個成語現(xiàn)在常用來形容搞笑的事情。 8. 好好先生:不是夸人脾氣好 “好好先生”出自《世說新語》,指那些不分是非、只求一團(tuán)和氣的人。東漢的司馬徽從不說人壞話,別人問他什么都說“好”,后來這個成語用來形容沒有原則的老好人。 9. 藥店飛龍:不是藥店里的龍 這個成語源自南朝的樂府詩,它描繪出人消瘦得很厲害,就跟藥店里那龍骨的模樣似的。用以比喻人瘦得只剩骨頭了,看上去特別憔悴,好像連一點兒風(fēng)都承受不了,顯得極為虛弱。 10. 哀梨蒸食:糟蹋好東西 “哀梨蒸食”出自《世說新語》,哀家梨以味美聞名,蒸著吃就糟蹋了用來諷刺蠢人做蠢事,浪費好東西 看完這10個成語,你是否也覺得中華文化極為有趣呢?這些成語,看似平常,背后卻蘊含著深刻的故事與智慧。你還知曉哪些看似不像成語的成語呢?歡迎在評論區(qū)進(jìn)行分享!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趣別忘了點贊轉(zhuǎn)發(fā)讓更多人,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38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