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素被譽為草書的“集大成者”,他繼承了自東漢末至唐朝歷代草書大師的筆法精髓,而且將它們?nèi)跁炌ā⒒癁榧河谩M瑫r,懷素又在草書書寫時將禪意融入其中,雖然抒情,但不會讓感性壓倒理性,因此達到了“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 趙孟頫稱贊:“懷素書所以妙者,雖率意顛逸,終不離魏晉法度故也”可以說非常恰當了。學界認為,與二王相比,懷素草書勝在用筆更為豐富,須臾萬變;而與張旭相比,又勝在筆畫線條自然流暢,無起止之痕,如何紹基所說:“前張后黃,皆當讓素師獨步。”張旭、黃庭堅也不如他。 ![]() 因此,學草書以懷素入門,符合“取法乎上”的原則。懷素傳世作品極少,目前可以確認有墨跡和碑刻兩種,那就是《苦筍帖》和《藏真帖》,前者只有2行、14字,而后者尚有50余字存世,更適合作為“日課”長期臨摹。 ![]() 《藏真帖》是懷素中年所寫,筆力正當旺盛,風格也已成熟,記錄年輕時求學張旭,得遇顏真卿并向他請教筆法之事,全文共6行、51字,字徑大小錯落,在3至7厘米之間,書寫得瀟灑而不失雄強,剛?cè)岵?/span> ![]() 此作釋文為:“懷素,字藏真,生于零陵,晚游中州,所恨不與張顛長史相識,近于洛下,偶逢顏尚書真卿自云,頗傳長史筆法,聞斯法,若有所得也。”完成后便被摹刻上石,后來原帖已失,幸有刻石存世,現(xiàn)藏于陜西碑林博物館。 ![]() 《藏真帖》以豐富多變的筆法和鮮明的動勢與節(jié)奏感著稱。順鋒入紙,落筆后蓄力、調(diào)鋒,再以中鋒用筆為核心,筆畫圓勁靈巧,如“藏”字首筆,筆尖向左輕挫后迅速右行,行筆時手腕靈活轉(zhuǎn)動,中鋒直行如鋼絲下垂,中段略細卻勁健異常,盡顯“屋漏痕”的渾厚質(zhì)感。 ![]() 結(jié)構(gòu)因字賦形,達到一種動態(tài)平衡,單字多取縱勢,左低右高,似險峰欲傾,卻以筆畫的呼應穩(wěn)住重心,形成斜而不倒的動態(tài)美,字內(nèi)空間疏密懸殊,有的字上半緊湊,下半部則留白,有的字筆畫粗細各異,間距不均。 ![]() “顏尚書”三字在整帖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筆畫渾實飽滿,用筆方圓兼?zhèn)洌纬梢粋€字組,與周圍的字對比強烈,似有千鈞之力。同時,這也是全卷節(jié)奏最強烈、情感最激蕩的時刻。《藏真帖》卷后是懷素的《律公帖》,以《藏真》相比寫得要含蓄一些,但筆畫的牽絲、拉長則更有律動感。 ![]() 懷素的草書“縱橫變化發(fā)于毫端,奧妙絕倫有不可形容之勢”,將他的作品臨摹到位,不僅極大豐富我們的草書技法,也對筆力的提高和腕力的靈活有極大幫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