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相見歡》歷史與起源: 《相見歡》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名。它又有“烏夜啼”“憶真妃”“月上瓜州”等多個別名。這一詞牌源自唐朝的教坊音樂,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相見歡》的聲律特征原本用于漫吟輕訴,表現愉悅時便成婉約之風,而加入悲情則能抒發愁緒。這一詞牌在創作上具有很高的靈活性,可以表達多種情感。薛昭蘊與馮延巳等詞人的作品多寫閨情,語意輕快;而李煜等詞人的作品則更多地抒寫了沉痛之情,展現了該詞牌在表達深沉情感方面的獨特魅力。 《相見歡》詞牌下有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朱敦儒的《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等。這些作品不僅在當時廣為流傳,而且對后世詞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們以豐富的意象、細膩的情感和精巧的結構,展現了詞人們深邃的藝術造詣和感情世界的深度,成為中華詞壇上的瑰寶。 《相見歡》詞牌的格式與格律: 1.基本格式: 《相見歡》詞牌通常為雙調三十六字,分為上下兩闋。上闋三句,下闋四句。 2.平仄格式: 正體格律中,平仄安排較為嚴格,但也有一些可平可仄之處。例如,“中平中仄平平(韻),仄平平(韻)。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韻)。”這里“中”代表可平可仄。 在具體填詞時,需要遵循古韻或詞林正韻的規定,保持整體的音韻和諧與節奏感。 3.疊句要求: 《相見歡》詞牌中并沒有明確的疊句要求,但部分變體中存在疊韻的現象。例如,有的變體后段四句中有一葉韻一疊韻兩平韻。 疊韻的使用可以增加詞作的音韻美感和情感層次,但并非必須。 4.變體形式: 《相見歡》詞牌存在多種變體形式。除了正體格式外,還有后段四句一葉韻一疊韻兩平韻、后段三句兩平韻等變體。變體在字數、韻腳和平仄上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都保留了《相見歡》詞牌的基本特征和音樂美感。 下面我們來欣賞《相見歡》名篇: [1]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南唐·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末代君主。《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被收錄在《南唐二主詞》等詞集中。“相見歡”是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又名“烏夜啼”“憶真妃”“月上瓜州”等。李煜的這首詞是此詞牌的經典之作,通過描寫孤獨的人物和凄涼的景色,抒發了亡國之痛和無盡的哀愁,將此詞牌的聲情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 [2]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南唐·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該詞被收錄在《南唐二主詞》中。這首詞是李煜后期詞作的代表作之一,創作于他被俘虜至北宋后的囚禁生活中。通過對春天景色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和對人生短暫的感慨。同時,這首詞也反映了詩人對命運的無奈和對未來的迷茫。整首詞充滿了濃厚的悲涼之感,寄托了詩人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3] 《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 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 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 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朱敦儒(1081年-1159年),字希真,洛陽人。有詞三卷,名《樵歌》。這首詞被收錄在《樵歌》中,是朱敦儒南渡后所作,通過登樓所見之景,抒發了對國家淪陷的悲痛和對收復失地的渴望,體現了此詞牌既適合寫愁情,又能承載家國之思的特點。 [4] 《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 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 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 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朱敦儒的這首《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沉的情感表達,成為了宋代詞壇上的佳作之一,也展現了詞人強烈的亡國之痛和深厚的愛國精神。詞的上片通過描繪金陵城上西樓的秋景,營造出一種宏闊而又略帶凄涼的氛圍。下片詞人直抒胸臆,表達了對中原淪陷、士族南逃的沉痛之情,以及對收復河山的渴望與無奈。同時,詞人又巧妙地借“悲風”吹淚到揚州的意象,表達了對前線戰事的關切和對故土的深切懷念。 [5] 《相見歡·吟蛩作盡秋聲》 宋·朱敦儒 吟蛩作盡秋聲,月西沉。 凄斷余音多少、夢難尋。 魂易斷,愁難遣,路難行。 忍聽林間烏鳥、夜深鳴。 這首詞,朱敦儒以秋夜蛩鳴漸歇、月影西沉的蕭瑟之景為開篇,巧妙織就了一幅凄清寂寥的畫卷,深刻抒發了詞人內心對往昔如夢難尋的悵惘、對前路艱難重重的哀愁,以及那份在孤寂深夜中難以排遣的深切孤寂與悲涼心境,全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令人動容。 [6] 《相見歡·亭亭秋水芙蓉》 宋·向子諲 亭亭秋水芙蓉。翠圍中。 又是一年風露、笑相逢。 天機畔。云錦亂。思無窮。 路隔銀河猶解、嫁西風。 向子諲(1085年-1152年),字伯恭,臨江軍清江(今江西樟樹市)人。其作品收錄于《酒邊詞》等。他的這首《相見歡》以秋水芙蓉自比,表達了一種孤獨寂寞又略帶無奈的情感,展現了詞牌在表達細膩情感方面的作用。 [7] 《相見歡·深林幾處啼鵑》 清·莊棫 深林幾處啼鵑,夢如煙。 直到夢難尋處倍纏綿。 蝶自舞,鶯自語,總凄然。 明月空庭如水似華年。 莊棫(1830年-1878年),字中白,一字利叔,江蘇丹徒人。其詞多收錄于《蒿庵詞》。這首詞通過描寫深林啼鵑、楊花飛過等景象,營造出一種凄清的氛圍,抒發了詞人內心的惆悵和無奈,符合“相見歡”詞牌聲韻流暢、適合表達愁情的特點。 [8] 《相見歡·年年負卻花期》 清·張惠言 年年負卻花期。過春時。 只合安排愁緒送春歸。 梅花雪,梨花月,總相思。 自是春來不覺去偏知。 張惠言(1761年-1802年),字皋文,江蘇武進(今江蘇常州)人。其詞主要收錄在《茗柯詞》中。這首詞借梅花、梨花等意象,抒發了對時光流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內心的相思之情,用“相見歡”詞牌來表達,更增添了一份惆悵和無奈。 [9] 《相見歡·落花如夢凄迷》 清·納蘭性德 落花如夢凄迷,麝煙微, 又是夕陽潛下小樓西。 愁無限,消瘦盡,有誰知? 閑教玉籠鸚鵡念郎詩。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其詞集有《側帽集》《飲水詞》,后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編輯為《納蘭詞》。此詞是一首閨怨詞,描寫了女子在閨閣中懷春思人的情形,被收錄在《納蘭詞》中。詞中通過落花、夕陽等意象,營造出如夢如幻的氛圍,將女子的愁緒和思念之情表達得委婉動人,體現了“相見歡”詞牌在表現細膩情感方面的優勢。 [10] 《相見歡·微云一抹遙峰》 清·納蘭性德 微云一抹遙峰,冷溶溶, 恰與個人清曉畫眉同。 紅蠟淚,青綾被,水沉濃, 卻與黃茅野店聽西風。 納蘭性德的這首詞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過描繪遠山、微云等自然景物,以及想象中妻子孤獨凄清的情景,表達了詞人對妻子的深切思念和對行役生涯的無奈。收錄于《納蘭詞》。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