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經過村姑陳堅持不懈地進行茶知識科普,許多茶友面對拙劣的騙術,已經能做到淡定劃走,巍然不動。 29.9元的老白茶?不買!便宜必定沒好貨! 悶泡才好喝的茶?也不買!內質肯定有缺損! 這些拙劣的騙術,在學習了茶知識的茶友眼中,無所遁形。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無良茶掌柜的花招層出不窮,咱們的防詐知識,也需要更新。 這個想法源于昨日一位茶友的遭遇。 茶友發來一張白牡丹的圖片,看著條索分明,沒什么問題,卻反饋說它的香氣過于甜膩,喝起來還有點鎖喉。 追問之下,真相浮現——茶友是在某直播間買的這茶。 并不是說直播間的茶都不好,只是這其中的套路實在太多,稍有不慎就要踩坑。 根據茶友的說法,村姑陳慕名去圍觀了那家直播間。 現在的賣茶方式,真是越來越花哨了。 鏡頭架在茶葉批發市場里,主播正襟危坐,面前擺著一個茶桌,蓋碗、公道杯、品茗杯一應俱全。 主播的身后,坐著一大群茶農。這些茶農大多愁眉苦臉,手上抱著包裝各異的茶葉,等到主播叫號,他們便輪流坐到主播身邊,讓主播試茶。 喝到滿意的茶,主播就開始現場問價、砍價,把茶農報出的價格對半砍,然后直接在直播間上架,口口聲聲的“為大家謀福利”。 一會把茶葉吹得天花亂墜,鼓動著觀眾一定要嘗一嘗;一會又義正言辭地拒絕茶農的劣質茶,說要保證直播間觀眾的權益。 單看這直播內容,確實跌宕起伏,十分有趣,主播也是善惡分明,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 殊不知,這攝像機背后,全是為屏幕前的觀眾量身定制的劇本。 《2》 這樣的直播間,先不評價他們的茶好不好,光是這鏡頭前的人,就不對。 所謂的茶農,其實都是主播請來的演員。 網絡上已經有不少茶友都發現了其中的貓膩,可對方要么刪評要么置之不理,真相就這樣石沉大海。 在直播間看得久了,不難發現,這些“茶農”,一直都是同一批人,輪番上陣。 這些“茶農”在鏡頭前故作苦相,配合主播的介紹,讓觀眾自然而然地認為他們手中的茶葉無路可銷。 而收茶的主播,就是能拯救這些“茶農”的救星。 他們有時戴著口罩,有時又露出臉來,每天的裝扮都不同,帶來的茶種類也不同,但人始終就那幾個,經常反復出現。 主播對著他們砍價,其實就是在表演給屏幕前的各位茶友們看。 好讓茶友們相信,他們的茶葉的的確確是從源頭市場收來的,價格也是主播軟磨硬泡砍下來的,物超所值。 但其實真正的售價早已定好,所謂的砍價不過是走個流程。 這樣拙劣的表演,分明是在欺騙茶友們的感情。 通常四位數一斤的白毫銀針,被主播硬生生地砍到兩百多塊就能上架,還口口聲聲宣稱這是茶青的成本價,不收一分代理費。 若真是如此,直播平臺的傭金、打包費、人工費、快遞費等等費用,全由主播自掏腰包,主播是來做慈善的嗎? 這樣的騙術,乍一看毫無破綻,但只要仔細觀察,就能輕松識破他們的詭計。 茶農戴著的口罩,全是一模一樣的款式,很有可能是主播團隊統一發放。 而商品評論區,也有不少下單的茶友反饋,收到茶之后明顯貨不對板。 明明是在浙江市場里收的茶,隔天的發貨地址又跑到福建去了。 浮夸的表演之下,基本都是騙局。 《3》 除了這類現場收茶砍價的直播形式,直播賣茶還有很多別的套路。 比如,直接去鄉下的茶農家收茶上架的。 在正式收茶之前,主播要先跋山涉水一段時間,重點突出環境的艱苦和落后。 等到了茶農家里,依舊是熟悉的演員,聽聞主播要收茶,便對著鏡頭一頓哭訴,說眼下的行情不好,茶葉賣不出去,馬上就要虧損等等。 哭得差不多了,茶葉一取出來,主播就要開始大夸特夸了。 那架勢,仿佛在深山老林中挖到了絕世珍寶,再不下單,這茶就要泯于塵世了。 只要賣慘賣到位,光是憑著屏幕前的好心茶客,生意就會源源不斷。 但實際上,正常商品在直播間的上架,是需要提前走流程的。 商家需要向平臺提供相應的生產資質、檢測報告,以及商品的相關圖片才能上架。 如果沒有提前商量好、提前做好準備,現場剛找到的茶葉,又如何能在主播“三、二、一,上鏈接”的倒數聲后直接上架直播間呢? 又比如,假裝上錯鏈接的超低價茶。 表面上是直播小助理的失誤,實則是故意為之,專門忽悠新進直播間的觀眾。 主播咋咋呼呼地讓后臺趕緊修改鏈接,比觀眾還著急,可十幾分鐘過去,所謂上錯的鏈接依然掛在直播間最醒目的位置,用超低價格誘惑著茶友們沖動消費。 這種低價茶,是實實在在的劣質茶。 再比如,一種最近出現的新套路,拆快遞。 在直播間拆所謂僅退款的退回件,拆一件,就便宜賣一件,目的就是為了營造出一種超值撿漏的感覺,引導茶友們下單。 而這些快遞,根本不是什么退回件,很可能是他們開播前,精心包裝起來的,自導自演。 《4》 每逢春茶上新,這些茶葉直播間的大戲都要開幕。 層出不窮、更新迭代十分迅速的賣茶套路,無一例外,都利用了茶友們的同理心。 這些直播形式,也并不是茶圈中才有的,像是現場收茶、砍價上架一條龍的套路,最開始其實出現在珠寶玉器的行業中。 后來才被一些茶掌柜依樣畫葫蘆地學了去,用來忽悠圈內的茶友們。 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銷售模式在短期內確實能創造出不錯的銷售數據,取得高額的利潤,一場高熱度的“虧本甩賣老白茶”的直播下來,可能抵得上秋茶季半座茶山的收成。 但這些利潤,是用良心交換的。 正如馬克思所言:“當利潤達到100%時,他們敢于踐踏人間一切法律。” 這些主播口中義正言辭的“助農”,能真正幫助到的茶農又有多少? 茶葉市場中若是長期流行這類銷售模式,那么整個行業都將被腐蝕,茶友們對茶商和茶葉的信任,將不復存在。 演戲賣劣質茶的直播間賺得盆滿缽滿,老老實實介紹產品的品牌茶卻銷量慘淡,無人問津,實在令人唏噓。 時至今日,這類銷售形式在其他圈子中早已信任崩塌,相信終有一天,茶圈也容不下他們。 《5》 煮茶壺中清郁的藥香傳開,吹散了手機直播間里的喧囂。 茶葉市場的交易,本該如一杯好茶帶給茶客的感受那般,自然、真誠。 多么希望這些精心設計的套路和騙術,也能隨著這純粹的茶香逐漸飄出窗外、消散。 茶農的付出,不應該成為某些茶掌柜在直播間中賣慘的工具; 真正的助農,也不該是把茶農變成直播間里的臨時演員。 好茶不語自芬芳,能滋養行業的茶湯,一定是澄澈透亮的。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