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連元是著名京劇武旦兼教育家 呂銘康 ![]() 方連元 ![]() 方連元(1902—1981)京劇教育家,曾為武旦演員。原名方德奎,字顰卿。祖籍江蘇丹徒(今鎮江丹徒區),1902年10月10日生于北京。出身梨園世家,曾祖方阿常、曾叔祖方阿昭、祖父方鎮泉(一作振全、方獅子)皆為昆曲伶工。父親方春仙是清末著名小生。 他9歲練功。1912年,10歲入北京喜(富)連成科班學藝,排名連元。該社武旦教師徐天元見其相貌俏麗,身材伶俐,遂授以武旦各劇,能戲最多,尤以《演火棍》之排風,《東昌府》之郝素玉為佳。后從該社教授蕭長華學《大(小)英杰烈》及《五彩輿》之馮連芳,《南界關》之劉夫人,并能演武小生戲《八大錘》之陸文龍。是科班演出中的臺柱,聲名鵲噪。 方連元1918年出科,先后搭楊小樓、尚和玉、王又宸、馬連良、雷喜福、言菊朋、高慶奎、余叔巖、尚小云、程硯秋、朱琴心、荀慧生等各班,出演京津各地。除主演《竹林計》《巴駱和》《泗州城》《搖錢樹》《扈家莊》《無底洞》《朝金頂》《瑞草園》《盜仙草》《百草山》《演火棍》《打韓昌》《蔡家莊》等劇外,與李春來、侯喜瑞合演的《惡虎村》,與尚和玉合演的《青石山》,與錢金福合演的《取金陵》,與范寶亭合演的《娘子軍》及與許德義合演的《蘆林坡》《蟠桃會》《嘉興府》《攻潼關》等堪稱當時京劇舞臺上的佳構。在藝術上成為直追紅極當時的閻嵐秋、朱桂芳兩大武旦名家的后來者,一時形成鼎足之勢。與朱琴心合演過“紅樓戲”《摔玉負荊》。表演風格健美、矯捷爽利,于俏麗中見大方,飄灑中寓嚴謹,翻撲、出手和靠把功夫都有堅實根底,塑造了許多英武颯爽、形神兼備的古代婦女形象。 后來的裘派名凈方榮翔曾于1931年9月,在改學花臉前,就曾向鄰居著名武旦方連元學藝,學練基本功。 1949年后,應北京戲曲實驗學校(后更名中國戲曲學校)之聘,到校任教。所教的《扈家莊》與王(瑤卿)派《三擊掌》,并列為戲校旦行學生人人必修的一武一文“校戲”。他健美大方的風格,被推為旦角武戲教學的典范。在義演和紀念性演出中,多次粉墨登場,所演《泗州城》(與邱富棠、范富喜)、《武松打店》(與張德俊)、《普球山》(與蕭長華、宋富亭)、《巴駱和》(與李桂春、郝壽臣)等,為學生們做了示范。謝銳青、劉秀榮、許湘生、梁九榮、和玲、王凱(王曉琴)、蘇稚、王道津、陳國為等人,均受過他的親手指教。 中國戲曲學院教授蘇雅回憶:“方連元先生是著名的京劇武旦。我1949年考入戲曲學校,剛入校開蒙階段,師承方連元先生學習《扈家莊》。這出戲的難度很大,學戲的時候,方連元先生一句一句的教、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示范。學這個戲,為我今后的表演打下了堅實基礎”。在蘇稚印象中,方連元先生給學生上課并不是“長篇大套”,而是在教學的過程,根據教學內容針對學生的具體條件邊示范邊講要領。比如,《扈家莊》這出戲里,扈三娘的“云手”是一個亮點。蘇稚說:“扈三娘英勇善戰,方先生說,她的云手可以摻點小生的勁頭。小生的心勁比旦角的勁頭稍大,女將會顯得更加威武”。 方連元于1981去世,享年79歲。 2025/4/22青島 夾縫齋 |
|
來自: 新用戶7011Snfr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