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級污水排放工藝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步驟: ### 1. **預處理階段**(物理處理) - **格柵過濾**:去除污水中較大的懸浮物和漂浮物,如樹枝、塑料等雜物。格柵通常設置在污水處理廠的進水口,以防止后續設備和管道的堵塞。 - **沉砂池**:利用重力沉降原理,去除污水中的砂粒和較重的無機顆粒,保護后續設備免受磨損。 - **調節池**:調節污水的水量和水質,以減少對后續處理設備的沖擊負荷,確保后續處理過程的穩定運行。 ### 2. **一級處理**(物理處理) - **初沉池**:污水在初沉池中停留,沉淀出較大比例的污泥,減少后續處理負擔。初沉池主要去除污水中的可沉性固體和懸浮物。 - **氣浮池**(可選):在污水中通入空氣,產生微小氣泡,使污水中的乳化油、微小懸浮物等污染物黏附在氣泡上,通過收集水面上的泡沫或浮渣達到分離雜質、凈化污水的目的。 ### 3. **二級處理**(生物處理) - **生物處理**:二級處理主要通過生物化學法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和氮、磷等營養物質。常見的生物處理方法包括: - **活性污泥法**:污水與活性污泥混合,在好氧條件下進行生物降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 - **生物膜法**:利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群落進行生化降解和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質。 - **SBR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應機制和傳統活性污泥法基本相同,但運行操作不同,反應池內周期循環運行。 - **A2/O工藝**:使污水經過厭氧、缺氧及好氧三個生物處理過程,達到同時去除BOD、氮和磷的目的。 ### 4. **三級處理**(化學或膜分離) - **高級處理**:三級處理主要針對污水中仍然存在的難降解物質和微量污染物,通常采用化學或膜分離等高級處理工藝。具體步驟包括: - **化學沉淀**:通過添加化學藥劑(如石灰、鋁鹽等),去除水中殘留的磷等污染物。 - **吸附處理**:利用活性炭等吸附材料去除水中難降解的有機物和異味。 - **膜分離**:采用超濾、納濾或反滲透等膜分離技術,進一步去除水中細小顆粒和溶解性污染物,提升水質。 - **消毒處理**:最終的消毒處理確保去除病原微生物,常用的方法包括氯化、臭氧處理或紫外線照射。 ### 5. **出水** - **清水池**:經過三級處理后的水進入清水池,儲存并準備排放或回用。 ### 6. **污泥處理** - **污泥濃縮**:沉淀后形成的污泥需進行濃縮處理,減少體積。 - **污泥脫水**:濃縮后的污泥進行脫水處理,降低含水率。 - **污泥處置**:脫水后的污泥可以進行焚燒、填埋或資源化利用,如制作肥料。 ### 總結 1B級污水排放工藝流程是一個多步驟、多層次的處理過程,從預處理到三級處理,每一步都至關重要。通過這些步驟,污水中的污染物被有效去除,最終出水水質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 |
|
來自: 淡泊1971 >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