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不是傾訴。 hi,我是小小超。 當我們在聊天的時候,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不是說了假話,而是說得太真了。 而話一旦太真,就容易讓人下不來臺,氣氛一下子尷尬到頂點。 最有魅力的聊天方式,不是把心里所有的話都倒出來,而是保持真誠的態度,同時懂得適當保留。 就像做事情要策略得當,說話也一樣,既要真心實意,又要講究分寸。 真誠,是讓人信任的基礎;不全然真實,是讓人舒服的秘訣。 01 說話留三分,讓關系有回旋 在聊天的時候,如果有一方說話說得太滿、太直,就很容易讓事情走到死角,毫無回旋的余地。 若是雙方都如此,那簡直不能多聊一句。 毛選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說話也是一件事,并且是非常的重要事,很多人在很多時候說了很多的話,可話一出口他就知道這句話不應該說的,非常后悔。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在說話之前沒有進行一個預想,反正說的是真話,那就不吐不快,結果就是弄得非常尷尬,下不來臺。 如果很多話在說出口之前,在腦中進行了一個設想,會有怎樣的情形,對方會是什么反應,那么有的話也許就不會說出口了,很多不好的事也就避免掉了。 這是一種態度,而這樣的態度就決定了聊天的效果到底如何。 慎重,不是說你要放低姿態,謹小慎微,而是要知道什么話該說,說又只能說到什么程度。 不是每一句自己的心里話都需要拿出來擺在桌面上,有些話點到為止,才能讓對方感到被尊重,也才能為下一次溝通留下余地。 聊天如果每次都把話說盡,把情緒發泄完,自己倒是舒服了,單聽的人只會覺得壓抑,甚至抵觸。 當然不是讓你純粹的欺騙對方,真誠永遠都是第一位的。 真誠,是表達善意和理解,而適度保留,是保護關系的一種智慧。 只有不急著一次性講完,關系才不會被一句話堵死。 慎重的人,不是藏著掖著的人,而是知道一句話能起到什么作用的人。 聊天講真心,但不講盡。 留三分余地,是對別人的體諒,也是對自己的保護。 02 說別人需要的,而不是自己想說的 聊天不是光顧著自己痛快,而是把自己的觀點傳遞出去,要讓對方能聽懂、能理解、能接受。 毛選說,必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做事要從別人的角度出發,想清楚他們的需要和感受,再去安排自己的動作。 根據實踐和反饋,進行不斷地調整,再投入到實踐當中去,做到一次比一次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 聊天也是一樣的邏輯。 如果總是只說自己想說的,啪啪的按照自己的節奏一通輸出,完全不顧對方能不能聽進去,能不能接受,不顧任何的反饋,連最基本的臉色都不去看,那么再有道理的話,最后也是白搭。 聊天是雙向的,而一個能讓他人喜歡的人,說話就永遠不會只是為了自己,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應該是在回應對方的情緒和需要。 真誠,不是情緒宣泄,而是設身處地地表達。 不真實,不是說謊,而是調整說話的內容和方式。 能做到這一點,聊天才不會變成單方面的輸出,而是兩個人舒服地流動。 聊天的魅力,在于理解,不在于表達。 真誠是基礎,考慮別人是關鍵。 能聽懂別人想聽什么,才是把話說到心坎上的開始。 03 把握局勢,不要進攻性太強 聊天時不逞一時之快,是一種成熟,也是一種修養。 毛選說,在戰略上要藐視敵人,在戰術上要重視敵人。 心里要有底氣,無論是什么都不怕,但在具體的行動上就要做到步步小心,謹慎對待。 在聊天的時候,自己的心里可以有自己的判斷和立場,但若不是涉及到自己的實際利益,那么嘴上就不能一味逞強斗狠。 很多人以為有理就要力爭到底,尤其是那種我知道正確答案,你卻什么都不知道的時候,一種居高臨下的俯視視角讓自己的情緒變得躁動,結果一開口就把氣氛弄僵了。 這也正常,人與人之間總是會下意識地產生對比心理,此刻的我比你強,你還不聽我的話,那我就要展開強烈的攻勢,把你擊倒在地。 其實真正聰明的人,心里再有把握,也懂得在表達時收一收,給人留出反應的空間。 給對方留下顏面,點到為止,至于能不能悟出其中的內涵和深意,于你也沒有多大的關系,畢竟只是聊聊天而已。 藏鋒,不是說你就怕事了,也不是說你就認輸了,而是知道什么時候出手最有效。 聊天也是打交道的一部分,動嘴之前,先看局勢,看情緒,看對方的狀態。 這樣的話,才能讓對方心甘情愿地聽進去,而不是在心里筑起一道墻。 聊天不是比誰說得響,而是看誰能說到對方心里去。 真誠是力量,藏鋒是智慧。 心里有數,嘴上收斂,才是真正的從容。 04 說點心里話 聊天的盡頭是溫柔和尊重。 真誠但不真實,并不是騙人,而是懂得在聊天中照顧別人的感受。 人和人之間的溝通,最重要的不是輸贏,不是比誰更直,而是讓彼此都能自在地說下去。 聊天時留三分余地,是為了讓感情有空間。 說別人需要的,而不是自己想說的,是為了讓交流真正發生。 藏鋒蓄銳,是為了讓關系持久地走下去。 魅力從來不是靠技巧堆出來的,而是靠一點一滴的體察、理解和克制積累起來的。 會說話的人,都是能讓別人愿意開口的人。 關于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