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技巧:3 個「古畫靈魂」拍攝法1.光影:用「墨分五色」思維控制層次? 3 種光線模擬古畫筆觸:- 逆光勾線(焦墨輪廓):
- 拍古建筑飛檐時,讓陽光從背后照射,檐角輪廓變「焦墨線條」,墻面陰影形成「淡墨皴擦」(手機對焦亮部,曝光補償 - 0.7EV)
- 霧天柔光(水墨渲染):
- 霧中拍山水,近景樹清晰(濃墨),中景山模糊(淡墨),遠景消失(留白),天然實現「墨分五色」(相機用低對比度模式,手機開 HDR)
- 側光分層(工筆質感):
- 拍花卉時,側光下花瓣亮部作「石青 / 石綠」,暗部加「赭石陰影」,花蕊用微距拍「細筆勾勒」(參考《工筆花鳥圖》的光影層次)
2.色彩:給畫面「褪掉現代感」? 古畫色彩 3 原則:- 去飽和:拒絕「影樓紅」「游客藍」
- 手機后期:HSL 中紅色飽和度 - 40,藍色飽和度 - 30(紅墻變「故宮朱砂色」,天空變「青金石色」)
- 相機預設:自定義白平衡為「5200K + 洋紅 + 5」,模擬古畫「礦物顏料」質感
- 留主色:遵循「三色法則」
- 加灰度:營造「舊絹質感」
- 手機:醒圖「濾鏡 - 中國潮 - 山澗」強度 60%(自動加灰調)
- 相機:RAW 格式后期加「通道混合器」,紅色通道減 10% 亮度
3.細節:給畫面「裝裱古畫肌理」? 3 個「顯微鏡級」加分項:- 捕捉「枯枝 / 殘葉」:
- 拍荷花留 1 根彎曲枯枝(參考八大山人「殘荷」意境),拍梅花留 2 片焦葉(模擬「墨梅」的「以枯襯榮」)
- 引入「人文符號」:
- 古建照中加入提燈籠的行人、寫毛筆字的老人(參考《清明上河圖》的「市井煙火氣」)
- 制造「水墨暈染」:
- 拍流水用慢門(相機 30s / 手機流光快門),水流變「淡墨渲染」,巖石保留「焦墨筆觸」(如拍黃果樹瀑布,秒變《瀑布水墨畫》)
二、分題材實戰:3 類場景「對癥下藥」1.山水篇:拍「可游可居」的水墨世界- 設備:手機 2 倍變焦 / 相機 70-200mm(壓縮山體層次)
- 關鍵:拍 3 張不同曝光(正常 / 欠曝 / 過曝),后期用「曝光合成」實現「近實遠虛」
2.花鳥篇:拍「工筆細作」的精微之美- 設備:手機微距鏡頭 / 相機百微鏡頭(放大花瓣紋理)
- 關鍵:焦點對準花蕊,背景虛化留 1-2 片葉子作「陪襯」,模擬古畫「主體工筆 + 背景寫意」
3.人物篇:拍「畫中仙」的古風韻味- 設備:相機 85mm f/1.8(虛化背景突出人物)
- 關鍵:人物服裝選棉麻材質,動作取「持扇 / 撫琴 / 漫步」,后期加「高斯模糊」模擬古畫「絹本暈染」
【點贊收藏加關注,學習攝影不迷路】 【跟著老郝去咔嚓,天天都有新玩法】 下期預告:《古風人像攝影秘籍:3 招拍出「畫中仙」氛圍感,附漢服搭配指南!跟著老郝解鎖古風人像新姿勢,秒變古裝大片主角~》 #手機攝影##攝影知識##中國手機攝影##中國攝影圈##攝影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