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習目標: 朗讀課文,把握文章脈絡。 學習寫景狀物的方法,提高觀察力和想象力。 理解文章主旨,感悟生命的頑強、美好和永恒。 二、作者及背景介紹 宗璞,女,原名馮鐘璞,是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自幼生長于清華園,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之精粹,學養深厚,氣韻獨特。文章如人,明麗含蓄,雋永如水。代表作短篇小說《紅豆》、《弦上的夢》等。長篇小說《東藏記》獲第六屆茅盾文學獎。 宗璞及其家人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焦慮和悲痛”一直縈繞在作者心頭。撥亂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弟弟身患絕癥,作者異常悲痛,徘徊庭院中,見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從花的盛衰感悟到生命永恒,寫成此文。 三、生字詞: 凝望níng wàng 繁密fán mì 籠罩lǒng zhào 枯槐kū huái 遺憾yí hàn 忍俊不禁rěn jùn bù jīn 仙露瓊漿xiān lù qióng jiāng 四、朗讀課文,賞析課文。 1、請用一句話概括課文的內容。 文章記敘了作者觀賞紫藤蘿花時的所見、所思和所悟。 2、跳讀課文,完成表格填空 3、從以上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感悟到了什么? 通過對比,作者從花的興衰中悟出人生的哲理:不管遇到什么困難、什么挫折,那都是暫時的,因為生命的長河是永無止境的。 4、一作者不僅描寫了眼前的紫藤蘿,還回憶起過去的紫藤蘿,這兩者有么不同?開頭“不由得停住了腳步”,到結尾又“不覺加快了腳步”?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有怎樣的變化? 眼前的紫藤蘿,花朵繁盛、美麗,生機盎然,“盡情”開放 過去的紫藤蘿,花朵稀落、伶仃,小心試探,“謹慎”開放。 開頭“不由得停住了腳步”,是被紫藤蘿花的輝煌茂盛吸引,駐足觀看;結尾“不覺加快了腳步”是因為感受到生命永恒的價值,精神振奮鼓舞。 5、再次朗讀課文,注意描寫紫藤蘿樹和花的句子。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眼前的紫藤蘿花的?寫出了紫藤蘿的什么特點?你能總結出寫作順序嗎? 花的色彩 花的形狀 花的香味 特點:繁密、亮麗,氣勢非凡,充滿生機。 從整體到局部 6、句子賞析: (1)“這里春紅已謝,沒有賞花的人群,也沒有蜂圍蝶陣。有的就是這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 對比 不僅寫出了紫藤蘿花的生機盎然,還暗示了紫藤蘿花甘于寂寞的個性特征。 (2)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 將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比作瀑布,顯得氣勢非凡,燦爛輝煌(或“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表現了紫藤蘿花的繁密茂盛的特點”)。 (3)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細膩地寫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淺,顯得亮麗可愛,玲瓏剔透,既富有動感,又富有情趣。 (4)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 采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花的勃勃生機和爛漫情趣。 (5)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 用帆與船艙的比喻,細致地描寫了紫藤蘿花盛開的狀態,顯得生機勃勃;比作笑容,更顯得美好可愛,也抒發了作者喜悅的心情。 (6)這里除了光彩,還有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寬罩著我。 通感 花香本是嗅覺感受,而作者筆下的香氣卻是“淺紫色的”,是可看見的視覺感受,這是運用通感的修辭手法,將嗅覺和視覺互通,花香也有了顏色,寫出作者面對紫藤蘿瀑布的愉悅夢幻之感。 (7)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數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 化靜為動 “張滿了的帆”“船艙鼓鼓的”“忍俊不禁的笑容”,富有動態,將靜態的花寫“活”了,形象通真地寫出了花朵綻放的形態,充滿了活力和情趣。 (8)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壯的盤虬臥龍般的枝干,不斷地流著,流著,流向人的心底。 物我交融 在眼前紫藤蘿布和舊日紫藤花的對比中,作者對生命有了新的感,“流向人的心底”就是這種心理過程的形象表達,此時花與“我”仿佛交融在一起,共同感受生命的真諦,物我交融,是情感的抒發更強烈。 7、結合你的經歷或者見聞,談談你對“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句話的理解。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不幸終究是有限的,暫時的,而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們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壓垮,應該像紫藤蘿一樣,以飽滿的生命力和樂觀積極的態度,投身到生命的長河中去實現人生的價值。 8、主旨: 本文生動描寫了紫藤蘿花的形態美、顏色美、香氣美、精神美,贊美了紫藤蘿花旺盛的生命力,并從中領悟到人生的哲理,困境是暫時的,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