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蘋果期貨就像幣圈的meme幣一樣,除了偶爾被項目方炒作一下,突然暴漲一波,其余基本上長時間處于陰跌狀態。
蘋果10合約的大漲往往容易出現在4月份,這個階段剛剛處于萌芽開花期,去調研的人也多,天氣有時候也來湊熱鬧,然后市場就發布調研報告渲染減產氣氛,從而炒作一波行情。
炒作完畢之后,基本上從高位一路陰跌到最后,然后下樹的時候再炒一波開秤價。
從歷史情況來看,蘋果10合約在4月份基于天氣的炒作,往往在五一假期之后的第一個交易日最高點見頂,然后就一路下跌。
AP2510五一之后第一個交易日AP2510合約在今年4月份走出一波上漲,當然與之前北方刮大風影響,然后一些機構去調研,盤面就一直在爬升,雖然當時說大風對產量影響不大,但隨后蘋果期貨立馬收回跌幅并不斷新高。
結果五一回來之后,又有調研機構說西部產區減產嚴重,堪比2018年蘋果剛上市那年的情況,結果五一回來第一天就是沖高回來,這種情況在歷史上太常見了。
AP2410五一之后第一天對于AP2410合約來說,可能大家都形成了增產的共識,所以在當年4月份并沒有基于減產的炒作上漲,也可能是因為絕對價格太高了,所以五一節前也是下跌的, 但是五一之后第一天又是一根大陰棒下跌,最后開啟了新一輪的下跌行情。
AP2310五一之后第一天AP2310合約在4月份也炒作了一波,從節前低點的8015一路漲到五一之后開盤第一天的8930最高點,然后一路震蕩下跌。
AP2210五一之后第一天AP2210合約在4月份也進行了瘋狂炒作,從低點7631一路漲到五一節后開盤第一天的最高點9637,然后又開始了一路下跌行情。
AP2110五一之后第一天對于AP2110合約來說,五一之前是一路下跌,跌到了歷史低位5552,這個位置再往下繼續炒作,雖然五一之后開盤第一天也是一根大陰棒下跌,但是由于絕對價格太低了,所以隨后盤面價格從低位開始反彈。
AP2010五一之后第一天AP2010合約在五一之前也是經歷一波炒作,價格一路暴漲,到五一之后第一天開盤最高沖到9409,然后開啟了超級大跌行情,盤面拉高給了產業很好的套保機會。
基本上從最近這么些年來看,蘋果10合約的高點很多時候都出現在五一之后的開盤第一天,之前的炒作往往都發生在4月,有時候從3月就開始炒作了,但無論怎么炒作,高點在五一之后第一個交易日的概率非常大,后面不是一路下跌,就是震蕩,就跟meme幣一樣。
幣圈的meme幣暴漲源自于項目方炒作,蘋果期貨的暴漲源自于減產炒作。meme幣的陰跌是因為幣本身沒價值+項目方出貨,蘋果期貨的陰跌是因為作為可選消費品,價格拉高了,需求基本上好不了。
無論是蘋果也好,紅棗也好,它們都不是剛需消費品,而是可選消費品。剛需消費品的需求彈性低,所以減產之后,哪怕價格上漲了,需求收到的影響也不太大。可選消費品的需求彈性大,預期減產把價格炒上去之后,需求就會受到抑制,而且還有其他很多替代消費品。
所以,像蘋果和紅棗這類品種,基于天氣炒作而拉漲,無論是真減產還是假減產,最后下樹炒完一波開秤價之后,基本上跟供應端沒關系了,就看需求;入庫之后跟成本端沒關系了,還是看需求。
過去紅棗減產好多次了,也就在沒有下樹的時候炒一下,最終無論減產多少,炒完開秤價之后或者定產入庫之后,基本上挨個合約一路跌到最后,主要原因就是紅棗是可選消費品,價格炒高了沒需求,然后產業都瘋狂套盤面,接貨的又少,所以就一路下跌了。
在這一點上,蘋果和紅棗具有相似性。當然,蘋果比紅棗更惡心一些,蘋果的交割比較黑,倉單經常出問題,所以經常搞出來逼倉的問題,不太容易像紅棗那樣一路拿到最后。
我個人本身不是很喜歡吃蘋果,但今年還是買了一些蘋果吃,突然發現今年的蘋果是真好吃,當然我吃到的蘋果是上一果季產的。當時是在山姆上面買的瑞香紅蘋果,又甜又硬又脆又有水分,所以吃完了又買。
正常情況下,如果我買了一次不好吃的話,基本上今年都不會買蘋果了。好吃的話,我可能繼續購買,增加需求。
所以,很多時候,冷庫蘋果的出貨量多少與上一果季的蘋果好不好吃有很大關系,入庫量大又不好吃,基本上出貨就慢,賣不動,這個時候盤面往往不會向倉單成本靠攏,而是向接貨價值靠攏。反之,當蘋果入庫量不大又好吃,來年出貨一般比較快,賣得很好,這個時候盤面就容易向倉單成本去靠攏。
像今年的AP2505合約,為什么能從1月的6600漲到5月的8500,一方面是入庫量比去年低一些,另一方面出庫量也不錯,這個時候盤面價格就往倉單成本去靠攏,甚至不僅往倉單成本去靠攏,還要給幾毛錢的利潤。
但是不管你減產還是不減產,每年的蘋果口味都不一樣,哪怕你今年真減產了,但是那個蘋果不好吃,買一次就不會再買了,然后就容易堆在冷庫出貨出不動,這個時候盤面最終也不太容易往倉單成本去靠,而是向接貨價值去靠。
很早之前有朋友最后接貨了,送了我10盒蘋果,那蘋果倒是挺大的,看起來挺好看的,吃起來真難吃,咬了一兩口就不想吃完的那種感覺,然后我把蘋果都分給同事了,他們的評價要么是不好吃,要么是一般,反正沒人說好吃的。這個時候蘋果的接貨價值就很低,賣不掉的話基本上都是送人了。
所以,像這種可選消費品,它的需求彈性是很大的,它的價格貴了,我就買其他水果吃了,它的需求就被其他水果替代了;哪怕它價格不貴,但是今年的蘋果就是不好吃,它的需求還是會被其他水果給替代。
對于我來說,蘋果基本上從來不去調研,我也不認為去調研就能賺到錢。不管你是真減產還是假減產,我都有應對方法。
如果是假的減產炒作,基本上五一回來第一個交易日就是高點,逢高空,對了就拿著就可以了。如果是真的減產,五一回來之后的高點被突破,然后在高位震蕩或者繼續新高,那就繼續等下樹炒作開秤價,炒作一波高開秤價之后,繼續空。
因為后面就跟供應端關系不大了,我就去買的蘋果嘗嘗,看看今年蘋果的味道怎么樣。如果像我這么不愛吃蘋果的人,都覺得好吃,還想繼續買,那今年的蘋果空單不能拿到最后,往往容易向倉單成本靠;如果我吃不下去,基本上今年就是逢高空,最終價格向接貨價值靠攏。
道理很簡單,因為減產已經把價格炒得很高了,但是今年的蘋果口味又不好吃,高價格+差口味對于蘋果這種可選消費品來說,需求會大大下降,替代需求會增加,走貨好不了。當蘋果定產入庫之后,跟供應端沒關系,跟成本端也沒關系,只取決于需求端,它的需求不好就應該跌,跌破倉單成本也正常,跌向接貨價值也合理。
當然,好不好吃這個東西,有些personal,我覺得好吃,別人可能覺得不好吃。所以,我買了蘋果之后,基本上都分給別人嘗嘗,當我覺得好吃的時候,幾乎他們都覺得好吃,因為我對蘋果比較挑剔,我覺得不好吃的時候,有人覺得不好吃,也有人覺得還行能接受,但很少有人會覺得它好吃。
我個人其實交易蘋果比較少,相比蘋果,我更喜歡紅棗,這兩個品種的交易屬性基本一樣,但是紅棗比蘋果更規矩一些。
紅棗的空頭有一些是國企,又有特殊的區域優勢,交易所為此也是操碎了心,倉單有效期也修改了,陳棗也可以交割,從CJ2512開始,上一果季的棗子都可以在12、01和03合約貼水交割,也就是說,哪怕你今年減產了,但是去年增產,去年有好多庫存在那里,盤面都夠嗆能炒起來,去年的庫存都能壓死多頭。#紅棗
國企套保+區域優勢+放寬交割,紅棗將會成為天然空頭品種,即便減產了,價格也很難起來。紅棗產量分大小年,下樹開秤之前,炒作一下,然后加工廠以高價從棗農那里收棗子,從而確保了棗農的利益,加工廠再瘋狂套盤面,把錢從盤面再賺回來,最終虧錢的都是盤面的多頭,又是下樹之后去基于減產高位做多的多頭,這些多頭最終承擔了整個產業鏈的轉移支付。
而蘋果呢,沒有什么國企套保,也沒什么區域優勢,交割雖然也放寬了,但交割庫基本上就跟黑社會屬性似的,多空交割的雙方也就像兩個黑社會大哥帶一群多空小弟在打架,最后看誰更狠更黑,所以經常倉單有問題,這個不符合交割要求,那個又符合交割要求了,非標準化的品種,又要人工分揀,最終能不能交割的可操作空間太大了。
所以,我個人不是很喜歡蘋果這個品種,覺得沒什么意思,純賭狗品種,還不玩meme幣呢,meme幣有時候項目方來個炒作,還能給你拉個上萬倍,順便跟著喝口湯。蘋果這品種里面的資金,現在是先殺對手盤,后殺跟風盤,基本上自己在吃獨食。
雖然,我認為蘋果期貨就像是meme幣一樣,炒作起來之后,基本上都是無腦空,一路陰跌,但我還是很少去做它,主要是不想跟爛品種去糾纏,就像生活中不與爛人糾纏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