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影師采集方言尋訪人物行走路線手繪地圖。 編者按 鄉下 | 傅傭軍專家工作站·衢州村落影像作品展,12位攝影師以各自的方式完成9本攝影手工書,接下來三衢視覺會為大家展示手工書及手工書背后的故事。讀書,就是去尋找與這個世界最好的相處方式,希望你能有所收獲,與我們一起讀書、一起思考、一起攝影。 《廿八都方言地理》 宋熙寧四年(1071),王安石推行新法,以10戶為保,5保為大保,10大保為都。江山縣從縣境東北(今一都江)開始,按順時針分設44個都,廿八都排第28位,因而得名。 廿八都位居仙霞嶺南,浙閩贛三省交界處。乃古來屯兵之地,商路驛站,攘往熙來,融5種建筑風格于一爐,留存141種姓氏,13種方言,多人會兩種以上方言。 方言,是積淀的傳統語言,是人口遷徙、山川阻隔的地理文化。我們,生于江山,長于江山,會“曰”江山腔,但廿八都方言,異然。我們,新奇而往。翻閱記錄文獻,走訪各個村落,以個體影像追溯廿八都歷史文化發展現象。 方言,是對于旁觀者而言,對于己身,則是鄉音,是故鄉。我們,用影像的方式表達鄉音,做成小冊子,送與廿八都,算是我們和廿八都直面這個時代的小小紀念。 ![]() ![]() ![]() ![]() ![]() ![]() ![]() ![]() ![]() ![]() ![]() 《廿八都方言地理》13個方言人物采訪視頻。 ![]() 1941年抗戰時期,廿八都鎮姜守全舊宅舉辦過“中美技術合作所廿八都女特工訓練班”。 ![]() “中美技術合作所廿八都女特工訓練班”女學員之一。 ![]() “中美技術合作所廿八都女特工訓練班”女學員之一。 ![]() 王慶蓮,今年94歲,現居江山,大陸最后一位抗戰時期的女譯電員。 ![]() ![]() ![]() ![]() ![]() ![]() 廿八都全景圖。 《廿八都方言地理》手工書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 汪雪涯,浙江江山人。《舒心閣》、《shao》《我非我》、《國際濱》等多次在浙江展覽館、杭州寶龍藝術中心、 三影堂廈門攝影藝術中心等展出,曾獲 IDPA 無像攝影樣書獎年度最佳攝影書獎、“徐肖冰杯”浙江紀實攝影大獎等眾多獎項。 ![]() 邱莉麗,浙江衢州鄉村美術教師。 來源 | 三衢視覺 審核 | 毛小芳 編輯 | 李夏姍 實習編輯 | 沈星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