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兒營有個學員問我, 孩子今年初三,但是不想去讀書了, 已經有一個月沒有去上學了, 每天把自己鎖在房間,不見任何人, 在房間干什么呢?打游戲。 孩子已經沉迷網絡無法自拔, 父母因為電腦的事情, 頻繁和孩子起沖突。 現在父母意識到, 如果再激烈地斗爭下去, 遲早會出問題, 所以,也漸漸地不那么強硬了。 但是孩子拒絕和任何人見面。 父母希望能多影響孩子, 可是孩子每天吃兩頓飯。 (孩子應該盡量在和父母碰面) 類似的案例, 近些年我已經遇到不少了。 表面上看,很多人會認為, 問題在于沉迷網絡。 但實際上,這都只是癥狀, 就好像一個孩子生病發燒, 發燒是癥狀,不是病因。 今天,我想分享, 一個孩子, 是怎樣漸漸放棄自己的。 ![]() ▼ ![]() ![]() ![]() ![]() ▼ ![]() ![]() ▼ ![]() 當然了,孩子沒有那么脆弱。如果父母只是偶爾批評,一個自信的孩子,是完全能承接得住的。 所以,我們可以想象,孩子內心有一個容器,能夠容忍失敗、批評、否定、挫敗、痛苦…… 這個容器越大,孩子的復原力就越強。 這個容器,就是自信心和勇氣。 但如果孩子常年在自卑、被打擊、被否定中長大,那么這個容器就會變得特別小,小到根本容不下任何批評、委屈、否定和挫敗。 長期在這樣的感受之中,孩子就會變得異常自卑,漸漸失去復原力。 你可以想象,這種復原力是個有柔韌度的東西,像海綿,可以被按壓,同時可以復原。 所以,一般的孩子并不會被否定幾次,就不去上學或者沉迷網絡不讀書了。那些嚴重自卑的小孩,往往是因為繼續往第二個階段發展。 ![]() ▼ ![]() ![]() ![]() ![]() ![]() ![]() ![]() ▼ ![]() ![]() ![]() ![]() 真正到了放棄的階段,孩子和父母是很難自己走出來的,因為這種固有的相處模式,相互不信任的溝通方式,一時間很難改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就算父母學到了幾句鼓勵的話術,孩子也很難信任。如果能輕易變化,也就不至于到這個階段了。 所以,要向專業咨詢師求助。但不要認為,給我發一段文字,我給你回復幾句話,問題就能解決。這需要我們一起努力!因為,每個放棄自己的孩子,背后的原因也是千差萬別的! 要解決個體的問題,就需要深入到個體的成長環境、家庭……各種個體的因素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