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在《怎樣過語文關》中講了一則小故事:一個學生剛讀了楊朔的散文《茶花賦》。我要她把文章中的“擅長丹青”的“擅長”寫一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她不會寫“擅”字,也不知道“擅長”是什么意思,更不會用。我發(fā)現(xiàn)文章里“沉吟”兩個字,她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由于不懂詞語的確切含義,文章的意思,她也沒有體會出來。詞語和文章如同局部和整體,局部沒有真正理解,怎么能夠真正讀懂文章、學好語文? 張志公先生所論及的雖然是學語文的問題,卻可以在更廣闊的領域給青年學子以啟示。請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本題是一道由此及彼的聯(lián)想引申類題目,旨在引導考生在成長過程中正確認識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材料首先敘述了一個小故事:一個學生由于沒有弄懂詞語的確切含義,因而體會不出文章的意思。然后進行了議論:詞語和文章如同局部和整體,局部沒有真正理解,怎么能夠真正讀懂文章、學好語文?它告訴學生,要讀懂文章、學好語文,必須真正理解詞語的確切含義,即詞語這個“局部”對文章這個“整體”有重大作用。這句議論性的語句是材料的核心,也是本次作文立意的基點。 導寫語首先強調(diào)要從這則“學語文”的故事中得出在其他領域的啟示,如認識世界應該把握局部和整體的關系,如果沒有局部,整體從何談起?又如小事情和大理想的關系,如果不掃一屋,何以掃天下?又如個體和集體的關系,如果不重視個體的作用,哪有集體的發(fā)展?等等,應該說,本次作文的立意是非常寬泛的,能為考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只要圍繞“局部與整體”的關系來寫,均是切合題意之作;其次,導寫語中還對考生身份進行了明確,即考生要站在青年學子的立場來看問題,要能體現(xiàn)當今青年學生子的胸襟、風采等。 綜合以上分析,本次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是文章能夠緊扣“學語文”得出的啟示即“局部與整體”的關系來寫,觀點鮮明。 二是文章寫“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時,能重點寫“局部”對“整體”的作用,重點突出。 三是青年學子的身份特征明顯,時代氣息濃厚。 【佳作展示】積微成著,學海無涯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在知識的海洋中,每一個細小的知識點都如同構(gòu)成世界的沙粒,不可或缺。張志公先生的小故事,不僅揭示了學習語文的訣竅,更在更廣闊的領域為青年學子指明了方向:只有重視每一個細微之處,才能真正掌握知識,領悟其中的奧妙。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學習的過程中,每一個詞語、每一個概念都是構(gòu)成知識大廈的基石。正如張志公先生所言,如果學生連“擅長”這樣的基礎詞語都不懂得,又怎能深入理解文章,學好語文呢?同樣,在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學科中,每一個公式、每一個定理都是前人智慧的結(jié)晶,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工具。忽視這些細微之處,就如同盲人摸象,無法真正把握知識的精髓。 細微之處見真章。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掌握知識,更要理解其中的思想和方法。每一個細節(jié)都可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比如,在語文學習中,通過分析詞語的含義和用法,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題和情感;在數(shù)學學習中,通過推導公式的來源和應用,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數(shù)學的思想和方法。這些細微之處的理解和掌握,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知識,還能夠培養(yǎng)我們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積微成著,方能成就一番事業(yè)。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成功的人士都是注重細節(jié)、精益求精的人。他們不僅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深入鉆研,更在細節(jié)上下功夫。比如,科學家們在研究過程中,會對每一個實驗數(shù)據(jù)都進行仔細的分析和比對;藝術(shù)家們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會對每一個筆觸、每一種色彩都進行精心的構(gòu)思和調(diào)配。這些細節(jié)上的努力和追求,使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學海無涯,唯有終身學習。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更應該珍惜每一個學習的機會,重視每一個細微之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同時,我們還應該保持一顆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斷探索新的領域和新的知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領略到其中的無限風光。 總之,積微成著、重視細節(jié)是學習的關鍵。我們應該在學習的過程中注重每一個細微之處,理解其中的思想和方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掌握知識、學好各門學科。同時,我們還應該保持一顆終身學習的心,不斷追求進步和發(fā)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