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俄羅斯的“心臟”,莫斯科紅場不僅是俄羅斯的國家象征,也是承載了數百年歷史的露天博物館。附近就是克里姆林宮,還有圣瓦西里大教堂、喀山大教堂、列寧墓和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等十幾所重要建筑。 許多朋友了解紅場,都是從紅場閱兵開始的。整體上,這個廣場就是一個超級大的長方形,東西寬約175米,南北長約330米,非常適合閱兵。 早在18世紀初的沙俄時期,紅場就被用于閱兵。到了18世紀末,閱兵變得非常頻繁,大概是一年兩次。1914年,沙俄在紅場進行了最后一次閱兵,為了慶祝末代沙皇尼古拉斯二世的生日。 ![]() 到了蘇聯時期,紅場閱兵的傳統延續了下來。尤其是二戰以后,蘇聯領導人非常喜歡閱兵,在紅場舉行了150多次閱兵,平均每年有3次。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聯邦每年會在紅場舉行兩次閱兵。5月9日的閱兵是為紀念衛國戰爭勝利,11月7日的閱兵則是紀念1941年11月7日的紅場閱兵。當年,德國的納粹軍已經逼近莫斯科,蘇聯領導人斯大林依然決定閱兵,并在閱兵結束后直接讓部隊開赴戰場。 那么,除了閱兵,紅場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細節呢? 第一,紅場的名字。 許多人誤以為,“紅場”的命名與蘇聯的紅色政權有關。實際上,這一名稱早在17世紀就已出現了。現代俄語的“紅色(Красная)”,在古俄語中的意思是“美麗”。所以,紅場最初的意思是“美麗廣場”。 ![]() 它的前身是15世紀末的“托爾格市場”。16世紀末,莫斯科發生了嚴重的火災,市場上的木制建筑物被基本上摧毀了,因而得名“火災廣場”。到了17世紀,才改名為“紅場”。 第二,血腥刑場。 如今,紅場是舉行各種慶典活動的場所。但在沙俄時期,這里還會舉行血腥的行刑儀式。例如,1671年,哥薩克起義領袖斯捷潘·拉辛在此被砍頭示眾。1698年,彼得大帝的近衛軍因叛亂在廣場上被集體處決,多達57人。 第三,禁止通行。 雖然,紅場有著十分寬敞的道路。但在平時,這里是禁止機動車通行的。除了通往克里姆林宮救世主門的道路外,廣場本身是一個步行區。所以,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們可以在這里愜意的散步。同時,一些俄羅斯年輕人喜歡在紅場拍攝婚紗照,或者舉行婚禮派對。 到了夜晚,整個紅場空無一人。在泛光燈的照耀下,克里姆林宮的塔樓和圣瓦西里大教堂的穹頂直入夜空,蔚為壯觀。 ![]() 第四,非洲學生的抗議。 1963年12月,500多名來自加納和其他非洲國家的留學生來到紅場,抗議一位名叫阿多的非洲醫學生被殺,以及其他針對非洲學生的暴力行為。 當時是冬天,蘇聯方面聲稱,阿多是因為醉酒在雪地上被凍死的。非洲學生們則認為,他是因為追求俄羅斯女孩,而遭到了歧視,被一名蘇聯男子殺死的。 這是上世紀20年代后,紅場有記錄的第一次抗議活動。留學生們用俄語、英語、法語在紅場上高喊口號“莫斯科是歧視中心”、“停止殺死非洲人”、“莫斯科是第二個阿拉巴馬州”等等,并接受了西方媒體的采訪。 ![]() 加納方面則聲稱學生的行為受到了美國、英國、法國的煽動,并暗示開除參加抗議的學生。 第五,降落紅場。 冷戰時期的1987年5月,一位名叫魯斯特的德國19歲業余飛行員,操縱一架小型飛機,居然突破了蘇聯的防空系統,降落在了紅場。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將此視為重大丑聞,導致國防部長索科洛夫、防空部長科爾杜諾夫等約200名高官下臺或撤換。 其實,在進入蘇聯領空的時候,蘇聯的防空部隊就已經通過雷達發現了魯斯特的小飛機,并判斷出這是一架沒有威脅的小型民用飛機。 ![]() 我們知道,在1983年,蘇聯曾經擊落一架韓國的民航班機,誤以為是美國的偵察機,導致269人死亡。此后,蘇聯有嚴格的禁令,不允許擊落民用飛機。所以,許多人認為,當時的蘇聯軍方官員并無過錯,而是戈爾巴喬夫想要進行軍隊改革,剛好就有了一個借口來更換軍官。 有意思的是,魯斯特聲稱自己駕駛飛機降落紅場是為了和平,想要消除蘇聯與西方國家的對立。不過,他還是被以違反航空法、非法入國等罪名判處4年有期徒刑。實際服刑432天后,他被特赦并驅逐出境,回到了德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