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今年38歲,可在公司年會合照中,站在同齡同崗的同事身邊,卻顯得特別“憔悴”。膚色暗淡,眼神疲憊,眉頭常常緊皺著。 王晶每天早上起床時總感覺沒睡好,白天心煩易怒,工作提不起勁,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一睡著就做夢。去看了中醫后,醫生說——“你肝血不足。”王晶有點驚訝,“我脾氣不好、老失眠,這也和肝有關系?” ![]() 很多人以為“顯老”只是睡得少、操心多,但在中醫看來,“肝藏血,主疏泄”,肝血一旦虧虛,整個身心狀態都會走下坡路:脾氣變暴躁、眼睛變模糊、情緒起伏大、氣色越來越差...... 而調理肝血,并不一定非要靠復雜的湯藥,有時候,只要兩味常見中藥:當歸10克 + 陳皮6克,煮水代茶飲,既能養血,又能理氣。 那么,肝血到底是什么?為什么它的不足會讓人更顯老? ![]() 一、什么是肝血不足?它有什么表現? 在中醫理論中,“肝藏血,主疏泄”是肝的核心功能之一。肝血,顧名思義,是由肝所藏之血,它負責滋養全身的組織器官,尤其是眼睛、大腦、筋脈和情緒系統。那么,什么是肝血不足? 簡單說,就是體內血液生成不足或血液調配失衡,導致肝臟無法儲藏和輸送足夠的血液來維持身體的正常運作。其結果,就像一臺精密儀器缺了潤滑油,外在狀態開始“卡頓”,內在系統也逐步“老化”。 肝血不足的表現: 眼睛干澀、視物模糊:因為“肝開竅于目”,肝血滋養不足,眼睛最先受到影響; ![]() 失眠多夢、睡眠淺:肝血不養心,心神不安; 臉色發黃發暗、氣色差:血不榮面,面容自然顯老; 頭暈耳鳴、身體乏力:肝血虛弱,不能濡養筋脈; 情緒易怒、煩躁不安:肝主疏泄,一旦失調,情緒波動頻繁; 女性可見月經量少、顏色淡甚至閉經:血為月經之本,肝血不足,月經自然失調。 這些癥狀在生活中并不少見,卻很容易被誤解為“熬夜多了”“壓力太大了”或“年齡上來了”,從而被忽視。但長期如此,不僅影響外貌,還會引發深層的健康問題。 ![]() 二、提醒:兩味藥煮水喝,補肝血延緩衰老 很多人一聽到“補肝血”就想到中藥或湯劑,其實,并不一定要進補,日常生活中,有一個簡單實用的小方子,既溫和又有效:當歸10g + 陳皮6g,煮水代茶飲。 當歸:有“血中圣藥”之稱,能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是補肝血的核心藥材; 陳皮:理氣健脾,幫助消化吸收,調和藥性,讓補血不過于滯重,兼具“行”的作用。 兩者搭配,一補一行,正好平衡。 ![]() 藥理研究發現,當歸中富含揮發油、阿魏酸等活性成分,具有明顯的補血、抗疲勞和調節內分泌功能;而陳皮則有助于調節腸胃功能,促進藥物吸收。二者協同,可改善微循環,提升整體代謝功能,有效延緩衰老。 服用方法: 將兩味藥材放入鍋中,加水約500ml,煮15分鐘即可,濾渣代茶飲。每日一劑,每周飲用2~3次較為適宜。 ![]() 三、日常生活中,如何調養肝血? 1. 作息規律,睡前“養肝時刻”不能少 中醫講“人臥則血歸于肝”,晚上11點至凌晨3點是肝臟解毒、儲血的關鍵時間段。熬夜是傷肝的第一大元兇,也是肝血虧虛的加速器。 建議:每天晚上10點半前入睡,建立固定的睡眠節律,能有效改善失眠和肝血不足。 2. 飲食均衡,綠葉菜是天然的“補血素” 富含鐵元素和葉酸的食物對生成肝血尤為重要,如菠菜、黑豆、桑葚、紅棗、豬肝等,都是日常補肝血的好選擇。 建議:多吃溫性、滋養肝血的食物,少吃辛辣油炸、生冷寒涼的食物。 ![]() 3. 情緒調節,別讓壞脾氣傷了肝 情緒波動大、長時間壓抑、生悶氣,都會導致肝氣郁結,進而影響肝血生成和運行。 建議:可以通過冥想、慢跑、書寫情緒日記等方式釋放壓力,保持情緒通暢,是最天然的“疏肝藥”。 4. 適當運動,氣血運行更順暢 適度的有氧運動,如散步、八段錦、瑜伽等,有助于調暢氣血、增強體力、促進肝血生成。 (溫馨提示:本文所載的健康相關信息僅供參考,不能直接作為任何健康干預的依據。在采取任何預防、治療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請先與醫生進行溝通。文中使用人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切勿對號入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