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前言真實歷史和民間傳說,二者反映的是完全不同的維度。 它們之間的邊界本應該清晰明了,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漸漸有人模糊了它們的邊界,錯把傳說當成真實的史料,并因此引發了一系列的爭議。 在我國有七個家喻戶曉的大人物,名氣很高,故事很豐富。 然而事實上,他們根本沒有真實地存在于歷史當中,很多人不了解真相,竟然被騙了幾百年。 這七個人物分別是誰?他們是虛構的產物,那么在歷史上,關于他們的故事可以找到對應的原型嗎? 負心薄幸薛平貴在中國民間,薛平貴和王寶釧的故事可謂是膾炙人口,這兩位主人公也成了負心漢和戀愛腦的代言人。 提起薛平貴,不說人人喊打,最起碼討厭他的人全都真情實感,理由還能說出個一二三四來。 然而在歷史上,這位千古大渣男,其實根本不存在。 戲文里的薛平貴人生經歷十分豐富,先是迎娶相府千金,而后參軍出征,陰差陽錯之下與西涼國公主成親,成了權傾一方的西涼王。 大男主的劇本到這兒還沒結束,薛平貴后來被發現是皇帝遺落在民間的兒子,于是又順理成章認祖歸宗,繼承大統成為天下至尊。 可是真實的時間線里,大唐根本沒有西涼這個藩屬國。 此外,他那皇帝兒子的身份,就更是天方夜譚了。 他的“老爹”唐肅宗兒子雖然不少,但沒有一個和他有關。 繼承皇位的唐代宗名叫李豫,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王府皇宮,繼承皇位之前并沒有經歷過顛沛流離的日子,和薛平貴的人生故事更是沒有半毛錢的關系。 而且李豫的妃嬪里沒有落魄的相府千金,他的感情故事也沒有過多地被記載在史書當中。 所以歷史學家們認為,薛平貴和王寶釧的故事是民間劇作家虛構的故事,并且薛平貴這個人物在歷史上也找不到對應的原型。 當然,即使這個歷史人物并不存在,也不影響老百姓繼續口口相傳他們的故事。 人人喊打陳世美《鍘美案》這個故事可稱一篇巨大的爽文。 包拯明辨是非頂住壓力,處置了駙馬,給飽受欺壓的善良弱女子報仇,讓世人眾人看到了青天大老爺的風范。 作為故事最主要的反派,千百年來,陳世美可謂是背負了最多的罵名,像個過街老鼠一樣人人喊打。 實際上,陳世美這個人物形象是有歷史原型的,只是歷史原型的秉性和人物個性完全不沾邊。 原型名叫陳年谷,他并沒有生活在宋朝,而是一位明末清初時期的廉潔官員。 陳年谷寒窗苦讀考取功名,就算當了官也依舊沒有忘記初心,與妻子秦馨蓮恩愛有加,從不貪贓枉法,徇私舞弊。 他的兩個老鄉見他出人頭地,便特意前去投奔,希望他能夠走個后門,為二人安排工作。 陳年谷是個很有原則的人,想也沒想就拒絕了兩位老鄉。 于是這二人懷恨在心,悶悶不樂地返鄉,并且伺機打擊報復。 路途中,兩個人聽了一出戲,戲文里講的正是主人公忘恩負義、萬人唾罵的故事。 聽著聽著,他們想到了報復陳年谷的方法,于是自掏腰包,請專業的編劇編寫了一出完全顛倒黑白的故事。 就這樣,陳年谷成了陳世美,與丈夫恩恩愛愛的秦馨蓮成了被丈夫背叛的秦香蓮。 輿論可算是被他們給玩轉了,只是可憐了正直的陳年谷,這么多年來,一直承受著本不該有的污名。 有史學專家曾專門為陳世美的原型做過澄清,奈何《鍘美案》誰都知道,澄清卻不是誰都聽過,所以效果并不明顯。 聲名遠播八賢王許多以宋朝為題材的歷史影視劇中,總會出現一個形象十分鮮明的人物,八賢王。 他是個趨近于完美的皇室宗親天花板,不僅擁有強大的政治才能,而且情商極高,能夠在波詭云譎的朝堂上和不同派別打交道。 但凡與他接觸過的人,就沒有不夸贊他的。 而且更難得的是,八賢王不僅表現出近乎完美的形象,他本人也是個表里如一的賢能之士,不畏強權、不懼打壓,熱衷于伸張正義。 八賢王的故事深入人心,以至于民間很多老百姓認為,歷史上真的有如此圣潔的人存在。 可實際上,翻遍宋朝相關的史書記載,能發現有的歷史人物身上能夠看到八賢王的影子,但沒有哪個人物可以完完整整地與八賢王的形象契合。 這也就說明,八賢王在歷史上并不存在,他是創作者心中美好品質的投射。 目前史學界普遍認為,八賢王的一個重要人物原型是宋太宗的第八個兒子,趙元儼。 趙元儼在兄弟中排行第八,據記載有著剛直不阿的性格,才能卓著,在天下子民心中很有威望,所以得了個“八大王”的美名。 這些方面,是他和八賢王的相似之處。 然而趙元儼并沒有深度滲透到政治體系之中,也沒有機會參與政治權力的斗爭。 這一點,和八賢王在官場上長袖善舞的形象完全不符。 只能說,八賢王一定程度上借鑒了歷史原型的個性,但這個人物本身并不真實。 巾幗英雄穆桂英如果說宋朝時期,哪個家族的故事最讓人揪心,恐怕很多人都會想到楊家。 楊家將出征,七子去六子回,惹得多少人黯然神傷。 楊家第三代穆桂英和楊宗保,繼承父輩的意志,成長為了戰場上的一對英雄夫妻。 穆桂英這個人物,用家喻戶曉來形容絕不夸張,可是,歷史上并沒有穆桂英這個人。 她的名字最早出現在明代的一本通俗演義當中,小說里的名稱還是木桂英,而非穆桂英。 后來經過人們口口相傳,她的故事愈發豐富,形象才更加生動起來。 宋朝歷史上,將軍楊業所在的家族確實存在,楊業也確實有個兒子叫楊延昭。 不過,楊延昭的兒媳婦可不是穆桂英。 《保德州志》當中記載,楊延昭的兒子名叫楊文廣,娶慕容氏為妻。慕容氏性情剛毅,拳腳功夫了得,驍勇善戰。 她一般被認為是宋朝西北邊境鮮卑族的后人,出生于大家族慕容家族。 鮮卑族作為游牧民族,不像漢族有那么多束縛女性的條條框框,所以鮮卑女兒完全能夠在馬背上馳騁。 慕容的發音與“穆”十分相似,因此穆桂英的故事,應該是從慕容氏的故事中取材而來的。 力大無窮李元霸都說亂世出英雄,在隋末唐初這段混亂的時期,天下的確是英雄豪杰輩出。 在一眾將星中,李淵的兒子李元霸的存在感可不低。 他是個天生的大力士,打仗大開大合,憑著力氣就能碾壓無數對手。 在民間傳說中,曾有人詳細描寫過他和羅成之間的一次交鋒。 羅成一手槍法可謂是出神入化,人槍幾乎可以融為一體。 然而對上李元霸,他那戰無不勝的銀槍還是被大力士的一錘子給打成了兩半。 據說一場仗打完,李元霸一頓亂錘,錘死了100多萬人。 且不論李元霸此人到底是否真實,光是看100多萬這個數據,就能知道這完全是劇作家進行藝術加工之后的數據。 在冷兵器時代,戰場損耗雖然大,但一百多萬還是太過夸張。 而且,李元霸作為李淵的親生兒子,李世民的弟弟,如果真的在歷史上存在,那么唐朝正史不可能不提及他只言片語。 然而翻閱唐朝史書,李元霸這三個字卻沒有出現。 和他名字較為相似的是李淵的三子李玄霸,同樣孔武有力,只不過去世時間較早,沒有留下太多痕跡。 僅僅從名字上看,李元霸的歷史原型或許是李玄霸,但是從兩人經歷的生平故事來看,這個說法就有點牽強附會了。 ![]() 三國美人貂蟬《三國演義》中最著名的美人計,就是以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貂蟬為核心使出來的。 小說里的她是王允的義女,王允為了挑撥董卓和呂布之間的關系,特意先讓貂蟬勾引呂布,然后又親手把貂蟬送給董卓。 借由一個女人,讓這對父子反目成仇。 在這場計策中,犧牲最大的人是貂蟬。 因此提起貂蟬,后人雖然總愛調侃一句紅顏禍水,但大多對她以贊美為主。 ![]()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只是一本小說,如果用小說來反向推斷歷史,那難免有些偏頗。 事實上,真正的史書《三國志》中,貂蟬這個人物從頭到尾都沒有登場。 這也能說明,三國時期真實的歷史上也許并不存在貂蟬這個人。 作者陳壽在記錄呂布和董卓反目的原因時,提到了董卓身邊的一個小妾。 呂布和小妾私通,后來被董卓發現,兩個男人勢不兩立。 雖然他并沒有明確寫出導火索的名字,但外界通常認為,這位小妾就是貂蟬的歷史原型。 ![]() 哭倒長城孟姜女孟姜女哭倒長城這一傳說,在民間流傳了許多年,也成為秦始皇暴君行徑的有力佐證。 他修建長城,勞民傷財,雖然功在千秋,但對于同時代的老百姓而言,卻是足以滅頂的災難。 孟姜女的丈夫被征了壯丁,離開家之后便音信全無。 她擔心丈夫,于是獨自一人背起行囊,千里迢迢去長城施工處探望。 這一去,她才知道,原來自己那可憐的丈夫早已經死在了繁重的勞動當中。 她悲從中來,放聲大哭,竟哭倒長城,令人嘆惋。 ![]() 人們感慨于孟姜女的勇敢,也心痛于她的遭遇。 殊不知孟姜女這個人,其實是傳說故事虛構的形象,她的原型最早記錄在《左傳》當中,是齊國大夫杞梁的妻子。 杞梁在打仗時陣亡,消息傳回妻子耳中,這個堅強的女人當時并沒有哭,并且還力諫齊王將丈夫的遺體運回家中安葬。 《左傳》記載的場景里,她是沒有哭泣的。 但是到了戰國中后期,其他史書和民間故事當中,她卻成了一個為丈夫之死而哭泣的柔弱女子。 尤其是《孟子》里記載,她為丈夫而哭泣的聲音,因為太過于深入人心,后來竟然逐漸演變為了齊國的國俗。 可見,在歷史傳播的過程中,某些真實人物的形象和經歷已經逐漸發生了扭曲。 ![]() 到了西漢,故事的細節變得更加荒唐。 她被描述成了一個哭得驚天動地的女人,不僅可以使天地變色,還能直接哭倒城墻。 久而久之,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就誕生了。 正好這個故事與當時占據社會主流的儒家思想十分相符,能夠控訴秦始皇和法家的殘暴,于是它便傳播得更加深遠。 到了現代社會,依然有不少人以為,就算哭倒長城的故事有夸張成分,孟姜女這個人物也還是真實的歷史人物。 這個認知,同樣是錯誤的。 真實歷史和小說故事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前者反映的是客觀事實,而后者更注重藝術加工與渲染。 ![]() 結語在文化傳承和傳播的過程中,分清真假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們需要警惕歷史虛無主義,同樣也需要警惕把歷史和傳說混為一談的論調。 參考資料孟姜女原型杞梁妻 “哭倒“了秦長城是傳說 央廣網 大怨種就是我?戀愛腦鼻祖王寶釧有話說 北京青年報 那些虛構的宋朝人物,原型都是誰? 澎湃新聞 《鍘美案》故事屬虛構 陳世美原是清官 中國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