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屋子通得太狠了,不聚氣。” 你聽過家里的老人說過這句話嗎? 不是指房間小、風太大, 看起來“通透、敞亮”,實則讓人住著浮、說話散、心也靜不下來。 很多人搬進新裝修的家后開始覺得: 回家累,坐不住; 飯桌說不上幾句就起身; 家人各回各屋,不聚不黏。 你以為是人變了,其實是家里的“氣”根本沒地方落腳。 老一輩人說:“穿堂風,穿屋不過人心。” 穿堂風,簡單說就是:門對門、門對窗、窗對窗。 你可以觀察下自己家: 門一開,對面就是陽臺或廚房窗戶? 家里風一吹,從進門沖到底? 站在屋里,總感覺風是“趕路的”,不落地? 這就是典型“穿堂風”格局。 一位阿姨說:“我家裝修完太通透,結果吃飯都安靜不下來。” 穿堂風格局有幾個典型后果: 氣場被打斷:客廳本該聚氣的地方成了“通風口” 情緒沒緩沖:人一進門直接面對窗光/風口,容易心慌 家庭活動感弱:說話散、坐不住、起身早 住久了,會感受到“心不落屋,氣不收人”。 這不是玄學,而是空間節奏沒有“緩沖—承接—停駐”過程。 別急,穿堂風不是沒救,只要掌握幾個調整技巧,“氣”就能留下來,人也就穩了。 重點不是徹底擋死,而是讓風“打個彎”,氣“收一下”。 客廳是全家“落坐”的地方,要“穩”,不要“穿”。 餐桌是“聚人氣”的陣地,風太直、氣太散,人就吃得急。 睡覺講究“藏氣納靜”,風太直會讓人“心慌不實”。 一個家裝得再通透、再現代, 老人說的“穿堂風”,看著像玄,但住的人心里最清楚: — 你家有沒有這種“風一進來就不落地”的感覺? 歡迎評論區聊聊,分享你調整“屋里氣”的小辦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