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亂華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個時期。 晉王朝陷入內亂后,匈奴、鮮卑、羯、羌、氐等少數民族趁機入侵中原。進入中原地區后,他們燒殺搶劫,無惡不作,讓漢民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險之中。危難時刻,是誰拯救了漢民族? 一、八王之亂 造成五胡亂華的罪魁禍首,是西晉王朝的建立者司馬炎。
司馬炎是司馬懿的孫子。公元249年,司馬懿通過發動高平陵之變,竊取了曹魏政權。公元263年,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滅掉了蜀漢。公元280年,司馬炎滅掉了東吳。至此,三家歸晉。 司馬炎有26個兒子,但是去世之時,他卻做出了一個無比昏聵的決定,將皇位傳給了“癡傻”的嫡長子司馬衷。司馬衷在位期間,智力低下,無力掌控朝廷,權力落在了皇后賈南風之手。 賈南風掌權期間,迫害后宮嬪妃,誅殺朝中大臣等,無惡不作,讓天下人對她不滿加劇。公元300年,賈南風為鞏固自身權力,派人誅殺了太子司馬遹,這徹底激起了天下人的怒火。趙王司馬倫和齊王司馬冏趁機率兵入宮,誅殺了賈南風及其黨羽。賈南風死后,西晉諸王: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和東海王司馬越,相繼起兵爭奪起了天下,這讓晉王朝陷入大亂,史稱“八王之亂”。
二、五胡亂華 西晉王朝陷入內亂后,周邊的匈奴、鮮卑、羯[jié]、羌、氐等少數民族趁入侵中原。他們進入中原地區后,為了奪取土地和資源,大肆殺戮中原地區的漢人百姓,導致生靈涂炭,百姓飽受戰爭之苦。與此同時,他們還紛紛在中原地區建立了一個個胡人政權:匈奴人劉淵建立前趙政權,赫連勃勃建立胡夏政權,羯族人石勒建立了后趙政權,鮮卑族建立了前燕、后燕、南涼、西秦四個政權,氐族建立了成漢、前秦、后涼三個政權,羌族人姚萇建立了后秦政權。 胡人政權統治中原地區時期,對漢人的迫害和殺戮依舊沒有終止。《晉陽秋》殘本記載,羯族人石勒曾一次就屠殺了數十萬漢人。其他史書中也記載了不少屠殺事件,此時的漢人命賤如螻蟻,可以隨意被胡人殺戮。同時,胡人政權還將人當成三六九等對待,漢人是最低的一等,被胡人稱為“雙腳羊”,將漢人當做奴隸對待,可以隨意被胡人的打罵、欺凌。當時的漢人不能做官,土地等資源大部分也被胡人占據,漢人生存環境十分惡劣。據統計,五胡亂華時期,北方漢人的數量從2000多萬銳減到400余萬,讓漢民族遭遇了一次史無前例的亡族之危。 三、救“漢人”于水火之中的英雄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胡人大肆殺戮漢人時,也激起了漢人的憤慨,開始不斷起兵反抗。 謝玄就是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拯救漢民族于水火之中的一位民族英雄。 謝玄,東晉人,出生于世家大族陳郡謝氏,是豫州刺史謝弈的兒子,太保謝安的侄子。 中原地區爆發五胡亂華后,西晉王朝在混亂中走向滅亡,被匈奴人劉聰所滅。宗室子弟司馬睿南逃,在建康(江蘇南京)重建了晉朝,史稱東晉。東晉和北方的胡人政權長期處于敵對狀態。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率領30萬大軍,號稱“百萬之眾”攻打東晉,準備一舉攻滅東晉。
東晉謝安以謝石為征討大都督,謝玄為前鋒都督,率8萬大軍迎戰苻堅的“百萬大軍”。肥水之戰中,謝玄臨敵不亂,部署有方,通過采取快速的進攻戰,以及王導、桓溫、謝安相繼執行“鎮之以靜”或“鎮以和靖,御以長算”的戰略方針,最終以弱勝強,以少勝多,擊敗了苻堅。 淝水之戰的勝利,保護了東晉王朝,讓南方地區的漢人避免落入胡人之手,遭受胡人的屠戮和欺凌。 祖逖也是五胡亂華時期的一位漢人英雄。 祖逖,東晉軍事家,出生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世家大族范陽祖氏。五胡亂華時期,他帶著宗族親戚南下避難。成為東晉將領后,祖逖為了拯救北方地區的漢人和收復故土,率兵北伐。當時東晉的實力較弱。胡人又是馬背上長大的民族,善于騎射,戰斗力強悍,所以他最終失敗了。
冉閔是一位飽受爭議的漢人英雄。 冉閔,漢族人,祖籍魏郡內黃縣(今河南省內黃縣),他是后趙太祖石虎的養孫,由羯族人撫養長大。冉閔能征善戰,為石虎立下了不少功勛,并因功升任輔國大將軍、錄尚書事等要職。 石遵成為后趙皇帝后,忌憚冉閔功高蓋主,想要除掉冉閔,引發冉閔不滿,他殺掉石遵,扶持石鑒做了后趙皇帝。不久后,石鑒和冉閔又互相猜忌,發生齟齬。冉閔索性殺掉石鑒,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冉魏政權。之后,冉閔為了維護自身統治,下了殺胡令,開始大肆屠殺胡人。 冉閔帶領漢人對抗胡人,拯救了遭受迫害的漢人,但是他殺戮了很多胡人百姓,也讓他飽受爭議。 |
|